商代的活人祭祀究竟有多厲害,這個王朝為什麼如此恐怖?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1977年《考古》上有一篇《從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隸社會的人牲》的文章非常值得一看,文章作者是楊錫璋、楊寶成兩位著名的考古大家,《考古》是考古學科最頂級的期刊之一。但是考慮到1977年那樣一個政治背景,其中的門道更是值得思考思考~文章中的字眼也有很多時代特色,但這並不影響文章的學術價值。

商代的活人祭祀究竟有多厲害,這個王朝為什麼如此恐怖?

文章的考古背景是這樣:1976年春天,安陽亦工亦農考古短訓班和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在安陽武官村北地殷王陵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鑽探和發掘。共發現了250座商代祭祀坑,發掘了其中的191座,坑中被屠殺的奴隸骨架計1178具。放一張大墓與祭祀坑位置示意圖。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殺人祭祀這一野蠻的宗教儀式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在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商品交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在氏族內部出現了階級分化,同時也出現了擴張領土掠奪財富的部落之間的戰爭。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還很低,對待戰爭中抓來的俘虜的辦法就是殺掉或者吃掉。後來逐漸把一部分俘虜用作祭祀時的犧牲。這次發現的這些祭祀坑坑中埋有“全軀人骨”、“無頭肢體”、“無肢體的人頭”,以及馬象禽獸和器物等,都屬於祭祀的犧牲和祭品。

商王朝到底恐怖與否呢?其實這個問題不能夠根據所謂的人牲來判斷,這也不是一個客觀的評價。據學者研究,整個殷墟王陵區來看,祭祀坑大部分分佈在東區早期大墓附近,而在較晚的西區大墓附近則較少發現有祭祀坑的遺蹟,也就說在商代奴隸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使用人牲的現象逐漸減少了。

按照兩位先生的說法,到了殷代晚期,生產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奴隸社會開始進入了繁盛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奴隸勞動所提供的剩餘產品也就越來越多,奴隸作為使用價值的重要性也逐漸被重視。奴隸主從他們的剝削階級利益出發,逐漸地把戰爭中抓來的俘虜更多地使用到生產部門中去。從而到殷代晚期,用奴隸作為人牲的現象就較早期大大減少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見仁見智,期待更多的考古發現對此作出解讀。在這裡,我想說兩句題外話,在普通人眼中,商王朝相對於後來的周朝,一直都是以殘暴、暴虐的形象出現,其實這也是奴隸制社會發展到一定地步的結果,應該有歷史的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即使是最平和最富有的王朝,也有最不堪的事情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