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住宅庫存不足10個月就能賣完!三四線房價還會漲嗎?

百城住宅庫存不足10個月就能賣完!三四線房價還會漲嗎?

隨著“紅五月”市場交易量的提升,全國百城住宅庫存再次降低。截至5月底,全國百城住宅庫存已經連續34個月減少。

據易居研究院監測的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數據顯示,總量為42708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6%,同比減少8.2%。該規模相當於2012年3月份的水平,即庫存規模回落到了六年前的水平。住宅庫存的下跌,意味著消化週期的縮短,導致有些城市可能出現供小於求的樓市供需關係。

另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份,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即庫存去化週期為9.8個月,這也意味著市場僅需9.8個月的時間就能消化完這些庫存,該數值相比4月份10.3個月有所下滑。一般來說,庫存去化週期合理區間為12個月-16個月。由此可見,百城住宅庫存規模偏小,不足10個月就可以賣完。

更重要的是,三、四線城市的存銷比下跌較為明顯。當前數值是2010年以來的月度最低值,即最近9年中三、四線城市的去化週期達到了最低值。有24個城市的存銷比小於6個月,其中多為三、四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住宅庫存減少,意味著什麼?

按說,三四線城市應該用地供應充足,地應該有的是。那麼現在住宅庫存減少,應該還是批地、開發商的因素。

關於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原因的分析已經很多了,總的來說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一是一二線城市購房需求的外溢;二是因為棚改貨幣化補償;三是因為管控松。當在一二線城市買房成為很多人遙不可及的夢想的時候,三四線城市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百城住宅庫存不足10個月就能賣完!三四線房價還會漲嗎?

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上漲還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近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發文表示,中國的房屋壽命普遍較差。舉一個數字,英國平均住房質量長達132年,美國74年,日本現在是100年,正在向200年努力。中國住房平均壽命二十五到三十年,當然這是大大地被農村住房拉低了,八億多戶籍的農民,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壽命也就二十年左右。農村住房和城裡面的危舊房,例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住房質量都很低,都需要改造。這種住房空間的騰挪和質量上的提升所帶來的房地產發展潛力也不亞於我們剛才講的城鎮化的數字變化。

從城鎮化進程來看,未來中國城鎮人口還要增加。現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42.3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58.53%。即使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到2030年可能達到70%,但是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差距仍然為16個百分點多。也就是說在城鎮就業的2.8億存量農民工,因為戶籍的原因,絕大多數並沒有在城鎮買房。如果實現了城鎮化率到70%,還要增加兩億多人口。就會出現住房結構在空間上的變化。另外還有7300萬的城鎮間流動人口,從小城鎮和中小城市到大城市的就業人口,他們的住房一部分在原戶籍所在地,現在隨著就業的遷徙,需要在就業所在地購買和租賃住房。這種隨著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就業空間變化會決定著我們未來的房地產發展趨勢,將會是長期持續增長的。而不能用人均靜態的住房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評價我們的房地產發展走到盡頭了。其實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有非常大的潛力。

百城住宅庫存不足10個月就能賣完!三四線房價還會漲嗎?

​雖然房地產長期來說有很大潛力,但近期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上漲也該引起重視。近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樓市多年來“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正悄然逆轉:一線城市波瀾不驚,三四線城市則持續升溫。在去庫存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不少中小城市的房價逐步攀升,紛紛邁過萬元門檻,部分地方為此出臺限購、限售等調控政策。長期來看,供求關係是三四線樓市的決定性因素,“房住不炒”同樣針對三四線城市。目前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有投機炒房的因素存在,對此要有針對性地予以調控,強調住房的居住屬性,防止“泡泡化”。房住不炒”的原則不僅適用於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也不是例外。

截至今年5月底,今年全國各地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多達159次。調控城市也從2017年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逐漸向三四線城市轉移。甚至有預計表示下半年,房地產調控將由之前的一線城市轉向處於瘋狂中的三四線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