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產處理器市場化:三年持平、五年盈利

解读国产处理器市场化:三年持平、五年盈利

5月17日,中央國家機關發佈的2018-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硬件)和空調產品協議供貨採購項目徵求意見中,三大國產處理器被列入採購名錄,這在業內引起了極大關注。

這三大國產處理器分別為龍芯、申威、飛騰,其中申威處理器簡稱“SW 處理器”,主要應用於超級計算機和服務器領域,採用相對小眾的Alpha指令集,由總參謀部第56研究所(無錫江南計算機研究所)負責設計。

從立項開始,申威處理器便獲得了國家“核高基”專項、“863”計劃的支持,2006年申威1正式誕生。

解读国产处理器市场化:三年持平、五年盈利

隨後經過十幾年時間,申威處理器已形成了單核、雙核、四核、十六核、眾核(260核)系列化多種產品,連續兩年在世界超算大會上獲得第一名的國產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搭載的便是申威處理器。

儘管性能優良,但申威處理器卻長期只用于軍方,隨著軍民融合的戰略推進,其面臨市場化難題。近日承接申威處理器市場化推廣的捷世智通總經理周旭濤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詳細解讀了申威處理器的發展現狀及市場化問題。

2016年,捷世智通在上海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設立成都申威科技公司,作為申威處理器的市場化平臺,目前成都申威有50多人,其中三位為市場人員,其他為研發人員。

有別於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使用的超算專用CPU,捷世智通所銷售的申威處理器是主要應用在桌面系統、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等場景中的普通CPU。

目前捷世智通共擁有SW411、SW421/421M/221、SW1621等5款型號的申威處理器,並擁有SW421/421M/221產品的部分知識產權。其中SW411於2017年實現生產流片,周旭濤表示客戶有需要,今年可實現量產,此外SW421/421M/221去年也實現了首次研發流片。

據周旭濤介紹,捷世智通在申威處理器市場化過程中,會參與CPU的整個設計過程,並承擔包括主板在內的整機生產,但最終目標是隻賣CPU,主要銷售方式為政府採購和爭取項目。

目前,申威處理器客戶集中在軍工企業和黨政機關。就申威而言,選擇軍工、黨政機關切入市場,一是因為政府和軍工企業所需要處理器的軟件生態環境相對簡單,更容易滿足需求;二是因為國家給予明確的政策支持,據透露目前國家規定軍品芯片的數量、種類、價格均要超過國產化率的95%。

對於申威處理器未來市場化規劃,周旭濤指出三個方面:第一,完成應用軟件生態鏈的整合,做出標準化產品;第二,爭取進入國家更多的採購目錄;第三,建立一個更有力的技術支持團隊,主要負責售後服務、軟件移植、問題解決等工作。

目前,不僅申威,龍芯、飛騰等其他國產CPU也面臨市場化難題,周旭濤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國內應用軟件的生態環境建設很不理想,二是超算與普通的CPU在設計理念不同,需要結合市場來改進設計,且國內對於國產CPU的包容度太差。

隨著2013年斯諾登事件以及今年的中興事件後,除了公認的龍芯、飛騰、申威三家國產處理器外,市場上已出現十幾家做國產CPU的公司,這說明國產化的事情確實要完全推進了,市場真的有所需求。

但周旭濤認為,對於真正做國產化的廠家來說,這會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最後一定是大浪淘沙,留下真正的贏家。而對於申威處理器來說,立刻實現盈利肯定不現實,“我們希望能做到三年持平,五年實現盈利。”

近日熱點

解读国产处理器市场化:三年持平、五年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