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裡晒童年晒回憶的你們,其實可能根本都忘記童年了吧……

今天一年一度的兒童節

小科君經過從早到晚的觀察

發現比小朋友們更加起勁的

是那些長不大的“寶寶們”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大家在朋友圈裡

曬回憶曬童年

留念那段美好的時光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然而

小科君要以科學的態度

來潑冷水了

你們……真還記得童年啥樣了嗎?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童年期失憶

大家是不是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和自己的父母坐在一起,他們大講特講我們小時候的糗事,但是我們其實腦子裡一點印象都沒有,只能跟著傻樂……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很少有成年人能夠記得他們童年早期的事情,尤其是3到4歲之前的事情。這種現象被稱為“童年期失憶”,由弗洛伊德1910年提出,用來描述成年人不能再回憶起他們童年早期經歷的現象。

埃默裡大學心理學家鮑爾博士主導了一項研究,鮑爾博士讓一組3歲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回憶3歲時發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去動物園,比如參加生日聚會。當他們5到9歲的時候再回來測試他們是否還記得第一次試驗中回憶的事情。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5到6歲的孩子能回憶起來的比例最高,年齡越大的孩子回憶起來的越少。但是年齡越大的孩子能夠記得的細節更多。

鮑爾博士將孩子的大腦比作一個漏勺,很多記憶碎片、神經編碼就像米粒一樣散落在上面。時間的流水衝過這個漏勺的時候,有些米粒就會被沖走。小孩子缺乏強健的神經處理程序,他們的大腦就像間隙很大的漏勺,記憶更容易丟失。而成年人的大腦則是一個製作精良的網,記憶碎片將不再那麼容易被沖走。

哪些記憶更容易持久

當然,我們並不是會丟失所有的童年記憶,童年的某幾個場景,總是被深深的刻在我們腦海中,這是為什麼呢?

研究發現,有強烈情緒參與的事件被記住超過兩年的可能性超過三倍;而如果這段記憶包含了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如何發生結束等完整的信息,會比沒有聯繫的碎片記憶被保持的可能性高5倍。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一段記憶要變成長時記憶需要生理和心理協同作用。一段生活經驗中的原始記憶,最先到達大腦皮層,並在此處登記。但是要成為一段長時記憶,需要在大腦海馬迴區域進行加工。但是,在青春期之前,海馬迴的發育都還沒有完全,所以孩子的大腦要記住一個完整的事件比較難。

而有時候,我們還會被誤導形成一個記憶。為了完整一個事件,我們會將別人的回憶或者說法加入自己的回憶中,出現一些想象的畫面,並且以為這就是自己真實的記憶。所以,通過一些誘導性的問話,會讓人以為自己真實經歷過這件事情。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早期記憶如何利用

那麼既然都會忘記,是不是意味著早期記憶都不重要了呢?當然不是。專家表示,父母可以通過合理利用孩子的早期記憶,幫助他們能健康的成長。

1、塑造性格

通過記憶,人們建立了對自己的感知。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用他們的記憶塑造性格,建立對自己的正面印象。

今天在朋友圈里晒童年晒回忆的你们,其实可能根本都忘记童年了吧……

2、認清事實

如果孩子第一段記憶是一個事故或者是可怕的事件,也不意味著就一定要抹去它。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認清這件事情的因果,讓孩子看見父母和別的人也在幫助他,可以幫孩子把這個事件記憶變得更加豐富,也讓他們知道如何避免下一次再發生類似事件。

3、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你不用太擔心孩子第一段記憶是什麼,也許溫馨,也許悲傷,也許可怕。但是當孩子長大以後,你可以問問他們,記得最早的一件事是什麼,用你的記憶再幫助他們完善整個事件,並且讓他們從中學習一些意義。

內容根據網絡整理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蘇式生活,因科學更品質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

動動手,加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