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3个平台贷款,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疑不堪还款压力自杀

6月份对于学生时代来说应该是重要的一个月了,高考的孩子们忙着高考,毕业的大学生正式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开始进入工作岗位,这本是人生新的开端,却不料有人匆匆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据悉西安大学生小森赴河北找工作,却在当地服毒自杀,原因不明。正当家人沉浸在悲痛中时,小森留下的电话却每天接到大量来自网贷平台的催款电话,对方态度恶劣。家属认为,小森的死可能与不堪网贷还款压力有关。

警方认定为服毒自杀

“孩子5月5日论文答辩,成绩是94分。”张女士介绍,小森在河北保定找了一份工作,只身赶了过去。但5月12日起,家人多次给小森打电话,却联系不到他。5月17日,噩耗传来,河北保定警方称小森的尸体在保定市政府附近一个废品收购站被发现。家属了解到,小森曾入住当地一家小宾馆,监控显示,小森于16日上午9时许走出宾馆,再未返回。后有当地居民从高楼上发现有人躺在废品收购站一角,于是打了110报警。

小森的姨妈说,警方初步认定小森是服用一种有毒工业盐身亡,家属因不愿进行尸检,接受了自杀结论。但让小森的家属不解的是,孩子一直很开朗,从来没有任何厌世的迹象,怎么会突然自杀?

死者手机频频接到催款电话

小森死亡后,一家人被痛苦悲伤笼罩。然而,一些频频打来的催款电话,似乎揭示着小森离奇自杀的缘由。

“我们从保定警方那里拿回了孩子的所有遗物,包括他的手机,刚开始一段时间比较平静,但从5月下旬开始,孩子的手机上不断接到外地的电话,都是催他还钱的。”张女士说,起初对方说话还算文明,但当她告诉对方小森已经出事后,对方开始各种辱骂。“最近不知道怎么了,他们突然不骂人了,但每天打很多遍。”张女士说,之前催款电话都是打到小森手机上的,这两天开始有电话打到张女士及其家人手机上,小森的同学也接到过要求督促小森还贷的电话。

催款电话不断,小森家属希望弄清楚他到底贷了多少钱。“我们在网上查询发现,从2016年开始,孩子一共在网上53个平台借了分期贷款。”张女士说,尽管借款的平台数量多,但借款数量并不大,总计数万元,但累积的利息却很惊人。“我们怀疑孩子的死与这些借款有关。”

在53个平台贷款,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疑不堪还款压力自杀

摄影 黄利健

不堪其扰,家属盼摆脱骚扰

“孩子都已经不在了,他到底与这些网络借款平台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借他们钱也无法弄清楚了。”张女士说,小森家经济条件不差,而小森平素乖巧听话,生活节俭,说他会去网上借钱很多人想不通。

“他从来没跟我们说过他在网上借过钱,但说过网贷害人,让我们不要贷。”小森的同班同学小余表示,小森学习成绩不错,生活乐观,难以想象他会自杀。

张女士称,目前,催款的电话已开始打给家属或同学。关于该现象,他们曾反馈给河北警方,但当地警方称此系民事纠纷,不予立案。回来后也曾在长安区小森学校所在地辖区派出所报案,得到也是同样的答复。“不知道还会有怎样的骚扰,希望有相关部门能帮助我们消除这些骚扰。”张女士说。

网贷平台有权向家属追债吗?

小森已经离开人世,他生前在网贷平台上的借款是否需要家属偿还?陕西瀛久律师事务所律师党袁虎对此作出了解答。

首先,需要判断网贷利率是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年利率在24%以下的,受法律保护;本案中若网贷利率超过24%法律不予保护。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的遗产范围内向继承人要求偿还债务。本案中若小森留有遗产并且继承人(本案例第一顺位继承人为父母)表示继承的,应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可不予偿还。若小森未有遗产的,债务消灭,不用偿还。

逝者已逝,说实话每当看到这种因为贷款而导致人生走向终结的故事,纷爷都觉得真的很可惜,但是又觉得很无奈,网贷给大家提供了资金周转的便利,但是不良的网贷平台利用高利贷让借款人债台高筑,投机分子利用网贷的便利开始肆意挥霍钱财,过度超额消费。很难说这归根究底到底是谁的错。

但是纷爷希望大家能够拥有合理的消费价值观,不要过度超额、超前消费,真的有需要借款的一定要认准正规的平台,拒绝高利贷的平台,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让自己的生活从此暗无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