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記憶|嫋嫋煙霧中的紅棗粽

又快到端午節了。看著南國的街頭的肉粽,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印象中,母親親手包的紅棗粽。十多年過去了,那嫋嫋煙霧中的紅棗粽,宛若黑夜中的一顆明珠,鐫刻在心頭。

與南國大如拳頭的粽子不同。北方的粽子,則更像是精緻的糕點,三兩口就不見了蹤影。

此外,北方的粽子多以小小的粽葉包裹,大小多與雞蛋差不多。而粽葉裡,裹著的主要是紅棗、蜜豆、蜜棗等不同的佐料。粽子出鍋後,輕輕地打開之後,紅色的蜜豆和紅棗與半透明的玉色糯米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再沾上白糖,咬一口,則是甜糯的味道。這甜,有糯米本身的甜,有蜜豆的甜,有白糖的甜,甜味層層遞進,直甜進人的心尖。

過去,因為生長在北方,所以,每年端午,對北方的甜粽並沒有太多的印象。然而,在南國呆久了後,因常常吃到的是肉粽和蛋黃粽,所以反倒突然對北方的甜粽多了幾分思念。

印象中,母親只親手做過一次粽子。那是十多年前,我上中學時。有一年端午,我中午放學回家,看到母親坐在小桌前,將粽葉對著捲起來,形成一個空卷狀,然後將泡過的糯米放進粽葉當中,用小勺壓幾下,確定壓實之後,將去了核的蜜棗和十幾顆紅小豆放進去,然後又舀了幾勺糯米,將蜜棗和紅小豆壓住,再用小勺重重地壓幾下,確定糯米不會散之後,就將粽葉緊緊地裹住,褐色的麻繩一端放在左手的指間,另一端則一圈圈地圍著粽子纏繞,纏緊之後進行打結,翻過來確認粽葉裡的食料不會漏了,就把它放進一旁的竹筐當中。

生活在鄉村,家裡需要蒸煮大鍋的東西,一般都會搭土灶,用柴生火。

粽子入鍋,就慢慢地飄出香味。粽葉的葉香,與糯米的清香融於一體,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甜味。嫋嫋的煙霧中,母親的臉模糊而充滿了期待。早就等饞的我,用小剪刀把包裹粽葉的線繩剪斷,然後用筷子把粽葉挑開,就看見白胖的粽子上,紅豔豔的大棗。如玉般潤亮的粽子,與紅的如瑪瑙一樣的紅棗互相映襯著,又飄著淡淡的白色煙霧,有種仙境奇物的感覺,看得人捨不得吃。

嫩白的糯米,裹著紅玉,如此驚豔的粽子,如果直接吃,滋味是不夠的。得蘸點白糖,讓糯米的清甜再加入白糖的甘甜,再與紅棗的鮮甜相融,才能品出這粽子層層遞進的甜。這甜,沁入人的心尖。這甜,是粽子的甜,是生活的甜,也是來自於父母關愛之甜。(文/趙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