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粽”師專業裹粽26年 一分鐘能包七個粽

一代“粽”师专业裹粽26年 一分钟能包七个粽

浙江嘉興,有26年工齡的裹粽師魏麗華對於包粽子的技法再熟悉不過。魏麗華曾參加中國電視吉尼斯裹粽大賽,榮獲冠軍,當年她的紀錄是1分鐘裹7個粽子,兩片箬葉一把米,在雙手間閃轉騰挪。“牙買加閃電”博爾特參加百米衝刺還沒跑到終點,魏麗華的一隻粽子就已經裹好了,這般神速真叫人拍案叫絕。

如今,在嘉興五芳齋集團這個年產3億多隻粽子的“全球最大粽子工廠”裡,和魏麗華一樣的裹粽師有近1000人。

魏麗華是地地道道的嘉興人,雖然年齡已快50歲了,但卻和大部分江南女子一樣保養得宜,面龐仍是30多歲的樣子。

裹了26年粽子

工齡26年,魏麗華幾乎見證了東家從一個純靠手工製作的老字號,發展成“全球最大粽子工廠”的歷程。1985年,老店還是“前廳做生意,後廚裹粽子”的傳統經營模式。到1992年魏麗華被招工進廠,五芳齋粽子公司便成立了。最初的幾年時間,魏麗華還和老師傅在後廚學裹粽子;到了1995年,公司決定成立粽子廠,開始探索工業化生產粽子,魏麗華便到了工廠裡裹粽子。

“一開始我們都在想,做那麼多粽子怎麼吃得了?但後來發現,產能根本不夠,我們搬了三次家,才到了現在規模這麼大的產業園。”魏麗華說,當年進廠時,公司還隸屬於嘉興飲服公司,工資高,在當地很吃香。如今,和魏麗華一起進廠的姐妹們,大多已經離開了,因為裹粽子太辛苦了。

產業園的流水線幾乎把所有裹粽子的工序都工業化了。

“所有的環節幾乎都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了,只是裹粽子不行,必須要用人工。”魏麗華說,端午節前是所有裹粽師最繁忙的時刻,粽子的出貨量達到巔峰——每天150萬隻。據瞭解,這裡的裹粽師都是算計件工資的,端午節前的兩個月,工作量特別大,需要加班加點。“所以過完端午,公司就會組織我們分批外出旅遊、療養。儘管工作辛苦,但公司的待遇還是很好的。”魏麗華說。而成為熟練裹粽師至少需要三年。

“我們的裹粽師傅用的都是‘五芳齋七步裹粽法’。”魏麗華笑呵呵地說,“七步裹粽法”早已不是什麼獨門秘技,很多年前就已在網上流傳:比如箬葉要將兩個毛面相貼,用光面來裹粽子;粽子的兩個邊角要下折,形成一個三角形狀;繞線時前兩道線要相壓,中間三道線要分勻。一般人若是“照方抓藥”,雖然粽子的形狀能做到八九不離十,卻絕不可能達到專業裹粽師這樣的速度。

除了速度快,魏麗華還有一個絕活——“一抓準”,就是用手抓每一把放進粽子裡的米,分量都差不多。以前裹粽子,車間裡沒有秤,完全憑師傅的經驗,要求每個粽子的重量誤差不超過±2克,魏麗華剛開始裹粽子時,重量總把握不準,但同樣是熟能生巧,後來每次給粽子放料,魏麗華都能“一抓準”。

2001年5月,因為粽子包得又快又好,魏麗華代表集團參加中國電視吉尼斯裹粽大賽,並榮獲冠軍。魏麗華對於那次在廣州舉辦的比賽至今記憶猶新。

成一代“粽”師

如今,魏麗華主要擔任公司的質檢員,併為公司培養新的裹粽師。她說,如今生在富庶之地的嘉興人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繼續做裹粽師這樣辛苦的工作,來到集團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外地來的孩子。

魏麗華的另一項工作,則是專門做定製粽。儘管工業化的生產已經把大部分裹粽工序流水線化,但對於魏麗華來說,她仍想對手中的粽子保持一顆匠心。

“今年端午我們推出了一款‘高端文化粽’,一共12個品種的粽子,由集團12個最厲害的裹粽藝師各自代言一款,我裹的粽子是香菇雞腿粽。”魏麗華說,那款香菇雞腿粽用料十分考究:雞肉用的是10斤重大公雞的雞腿,香菇選的是最貴的品種,裹粽用的糯米專門用雞湯泡過,就連煮粽子的湯,也是雞湯……

“我這一輩子,都離不開粽子了。”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