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在今湖北省廣水市壽山龍泉寺隱居三年,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本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完全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間、環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遊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客居他鄉的遊子,面對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鄉、不想念親人呢?如此一個千人吟、萬人唱的主題卻在這首小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致千年以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明人胡應麟說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這首《靜夜思》就是這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此詩極為流行,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這首詩。(中外皆知,中華第一詩!但這首詩太短,還不足以代表中華文化的深和美!)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2.《飲酒(其二)》·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相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這在他的《飲酒》之五中,表現得最為充分而優美。憑著它那淺顯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這首詩幾乎成了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篇。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得意忘象”之說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前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語,其實結構非常嚴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轉折,第三句承上發問,第四句回答作結,讀者的思路不知不覺被作者引導到第四句上去了,難怪連造語峻峭的王安石也大發感慨: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此詩和作者的地位一樣高!這首詩幾乎成了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篇)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3.《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君主。李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取決於他的藝術成就,他的詞藝術成就很高,對詞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國君,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作為詞人,他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傳誦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詞的傳統,將詞由花前月下娛樂遣興的工具,發展為歌詠人生的抒情文體。這首《虞美人》遺詞用語,無一不精妙,意竟天成,意韻綿長,有驚天地泣鬼神之功,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這個悲劇詞帝的萬古流傳。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李煜《虞美人》正是這樣的不朽之作!(傳誦千古!不朽篇章!)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4.《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黃鶴樓》能成為千古絕唱,說明律詩氣勢、意境更為重要。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讚歎:“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唐代唯有崔顥得到過詩仙李白如此的首肯和心服。中國古代,名流鉅公的譽揚印可,是作家作品成名的重要因素。歷代詩評家也曾給予極高的評價,如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詩評》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明代高棅的《唐詩品彙》又把《黃鶴樓》列為唐詩七律正宗的第一。桂天祥的《批點唐詩正聲》也認為此詩“氣格音調,千載獨步”。清代也有人說此詩“蘊含無窮,千秋第一絕唱”。歷代詩評家給予的高度評價,自然也會提高《黃鶴樓》的影響力。(本詩從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律詩,但它卻被後人尊為唐人七律之首。)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5.《蜀道難》·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蜀道難》是李白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代表作。李白是大詩人,縱橫千古、神遊八極、瀟灑飄逸。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據說賀知章讀至《蜀道難》時驚呼不是凡人所能作,曰:“子謫仙人也。”《蜀道難》是李白的千古絕唱之一,也是其主要成名作,該詩自面世千百餘年以來,因其藝技之絕妙,為人高度讚譽,雲奇之又奇。(詩仙的成名作,其名聲如雷貫耳)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6.《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⒃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的一首北朝民歌,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對後世都有深遠影響。杜甫《草堂》詩抒寫遷居草堂的歡欣情景,已明顯汲取了《木蘭詩》描述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表現手法。至於元稹《估客樂》“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以及白居易《戲題木蘭花》“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都可見出《木蘭詩》在中唐已膾炙人口。(“樂府雙璧”!但其評價遠比不上《孔雀東南飛》)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7.《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首篇,它是反映一個青年對一位容貌美麗姑娘的愛慕和追求,寫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悅。它是我國愛情詩之祖。不僅反映的是令人喜聞樂見的愛情題材,還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關雎:篇名它是從詩篇中第一句中摘取來的。《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關雎》首愛情抒情詩,久流傳民間;很好的顯現了當時年輕人表達愛意的方式。(愛情詩之祖!鑑於詩經在中國文學的地位,作為它的首篇和代表作之一,應排名至此))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8.《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裳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遊,也許並非完全虛託,但無論是否虛託,夢遊就更適於超脫現實,更便於發揮他的想象和誇張的才能了。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全詩雄奇豪放,瑰麗飄逸,是詩人繼承屈原《離騷》、《九歌》風格的一首浪漫主義的優秀詩篇。(繼承屈原成就的名篇,李白代表作)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19.《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建安作家以及從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許多詩人,他們擬作的大量樂府詩,都可以說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觀滄海》是曹操的千古名篇。(曹操在詩壇的地位決定此代表作在詩歌中的位置)

不得不知的中國最高水平的古詩詞-排名前二十(接上篇)

20.《秋興(八首)》·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杜詩內容廣闊深刻,感情真摯濃郁;藝術上集古典詩歌之大成,並加以創新和發展;在內容與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詩歌領域,給後世以廣泛的影響。這是唐大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以起興,故曰秋興。這八首詩是一個完整的樂章,命意蟬聯而又各首自別,時代苦難,羈旅之感,故園之思,君國之慨,雜然其中,歷來被公認為杜甫抒情詩中沉實高華的藝術精品。其詩風雲際會、排山倒海之勢躍然紙上,若論雄渾大氣,愚以為無出其右者,清代黃生《杜詩說》就說:“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也說:“懷鄉戀闕,弔古傷今,杜老生平俱於見此。其才氣之大,筆才之高,天風海濤,金鐘大鏞,莫能擬其所到。” (實為史上第一律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