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提議開鑿膠萊運河的萊州人姚演,有什麼來頭?

就地理範圍而言,人們通常把“膠萊河”作為膠東的分界線,膠萊河以東,謂之膠東。

上古雖然就有“膠水”這條河流,但我們現在所說的“膠萊河”,其實是元代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以南連膠、北通萊而得名),民間亦因此稱之為“運糧河”。

元代提議開鑿膠萊運河的萊州人姚演,有什麼來頭?

元朝為何要開鑿膠萊河?史料在記載此事時,通常都會提到一個叫做姚演的人。

比如《元史•世祖本紀》載:“至元十七年,秋七月戊午,用姚演言,開膠東河及收集逃民屯田漣、海。”《元史•河渠志》也記載道:“膠萊河,亦名膠東河。至元十七年,姚演建議開新河,鑿地三百餘里,起膠西縣陳村海口西北,至掖縣海倉口,以達直沽。”由此可見,這位姚演,堪稱一位給膠東劃界的人物。

元代提議開鑿膠萊運河的萊州人姚演,有什麼來頭?

(南部的膠州麻灣)

元代提議開鑿膠萊運河的萊州人姚演,有什麼來頭?

(北部的萊州海滄)

可惜的是,膠萊河在忽必烈至元十七年啟動開鑿之後,因為“海沙易壅,又水潦積淤”,始終沒有完全取得成功。至元二十二年,“以勞費不貲,罷之。”由於最終未能成功,元史對膠萊河著墨不多,對於姚演提及更少,使得後世對這位膠東歷史人物並不太瞭解。那麼,這位姚演,到底有什麼來頭呢?

相對於模糊的生平而言,姚演的籍貫比較清晰,據正史記載,他是萊州人。比如,《明史•河渠志》載:“元至元十七年,萊人姚演獻議開新河,鑿地三百餘裡。”元代編撰的《齊乘》也說:“萊人姚演建言,首起膠西縣東陳村海口,自東南趍西北,鑿陸地數百里。”據此推斷,姚演是萊州人應無疑問。

元代的萊州轄掖縣、膠水、萊陽、招遠四縣,按照古代慣例,如果不說是萊州的哪個縣,一般認為是州城的附郭縣,即掖縣。

然而,在《掖縣誌》當中,卻並沒有查到姚演的記載。他的生平,只能通過《元史》的零星記錄,進行大概的拼接。

因為在《元史》中無單獨傳記,姚演是如何進入元朝為官?這一點已難以考證。根據史料記載,元太宗窩闊臺時期,登萊就已納入蒙古統治範圍。不過,姚演在史書中出場的時間,集中在忽必烈時期。

《元史•何榮祖傳》中提到,傳主何榮祖在擔任山東東西道按察使時,與姚演有過交集。史載:“時宣慰使樂實、姚演開膠州海道,有制禁戢諸人沮撓,糧舶遇暴風多漂覆。樂實弗信,督諸漕卒償之,搒掠慘毒,自殺者相繼。按察官懼違制,莫敢言。榮祖即草辭以奏,詔免其徵。”

也就是說,當時有位與姚演一起開鑿運河的人叫做樂實,官銜是宣慰使,姚演與他並稱,應該也有此職。

元代提議開鑿膠萊運河的萊州人姚演,有什麼來頭?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樂實在《掖縣誌》中有記載。清代修撰的《掖縣誌》稱:“山東東路西路宣慰使樂實墓,在城南四十里墳莊,有碑記,元學士虞集撰。”樂實有墓,而姚演無傳,不知為何?

在《元史》記載當中,姚演的形象有點類似國有建築公司的負責人,與他相關的事項,基本都是工程。

除了開鑿膠萊河之外,他還負責過連雲港一帶的屯田項目,後來還負責過灤河的漕運,向元朝的上都供應糧米。

元代提議開鑿膠萊運河的萊州人姚演,有什麼來頭?

眾所周知,經辦工程屬於肥差,一不小心,容易出現經濟問題。而姚演也在此問題上,栽過跟頭。

至元十八年,朝廷命中書省會計(準確說應該是審計)姚演所領“漣、海屯田官給之資與歲入之數”,便則行之,否則罷去,也就是看看屯田是否划算。這次審計,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紕漏。

不過,到了至元二十年,“神山橋渠”事發,朝廷查明:姚演與阿八赤(通奉大夫、益都等路宣慰使、都元帥,膠萊河開鑿負責人),侵用官鈔二千四百錠,折閱糧米七十三萬石。因此,朝廷下詔徵償,仍議其罪。

但阿八赤和姚演此後並沒有受太大影響,阿八赤此後仍活躍在政壇,而姚演在至元二十八年也接受了灤河漕運的差事。

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駕崩。忽必烈朝之後,姚演在正史中也沒有了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