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水席起源於洛陽,始於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洛陽四面環山,雨少而乾燥。古時天氣寒冷,不產水果,因此民間膳食多用湯類,喜歡酸辣以抵禦乾燥寒冷,久而久之 逐步創造出了極富地方特色的洛陽水席,並逐漸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風味。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2008年真不同洛陽水席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相傳袁天罡早年夜觀天象,知道武則天將來要當皇帝,但天機又不可洩露,就設計了這個大宴,預示武則天日後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湯湯水水,即是暗指武則天水到渠成;乾乾稀稀,是喻指武則天二十四年的干係(稀)。“洛陽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盤)、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這正應了武則天從永隆元年總攬朝政,到神龍元年病逝洛陽上陽宮的二十四年。

水席善用胡椒,味道酸辣清爽。全席共設24道菜,上菜順序極為考究,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每碟是葷素三拼,一共16樣。酒過三巡,再上熱菜:首先上4大件熱菜,每上一道大件跟上兩道中件,美其名曰“帶子上朝”;最後上4道壓桌菜,其中有一道雞蛋湯,又稱送客湯,以示全席已經上滿。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八涼菜

“服”:用蛋黃作成蛋衣縛於菜上,蛋衣薄如透紙,金黃無雜,食用紅綠絲在蛋衣上綴成龍鳳圖案,此也表示帝王黃袍加身。

“禮”:去鹿筋濯白成勾,似躬狀,(也有取其它料代替的)觀感潔白晶瑩,在盤中置放有序,體現出彬彬之禮。

“韜”:用五香腐張捲起香餡(以雨後洛河堤岸上香艾叢中生出的土耳,菌類。土話叫“地圈兒”最佳。)外不知其內,內不知其味,吃進嘴裡方有難以言喻之鮮美感。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欲”:取三歲狗外腰花切成片,中開口,嵌歲滿公雞內腰作形,點綴以枸杞子,用冬蟲夏草圍盤,看去崢嶸豔豔,食之壯陽補虛。

“藝”:過去是用脆蓮雀舌成菜。指蓮如畫,雀鳴春,乃喻如畫江山,歌舞昇平的意思。當然,要保護鳥類,雀舌已被取代。

“文”:用青筍調鯉須成菜。筍為竹魂,竹為文友,文成天下之理(鯉)。

“禪”:武則天曾是出家之人,算是與佛禪有緣。這盤菜是清素不沾油葷的。

“政”:用雁脯、鵝掌作成。雁知寒暖而遷徙,鵝掌載身而浮水。比喻政權者當知天下冷暖,民意載覆之道。雁脯已被鵝脯所代替。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四鎮桌

1、燕菜,洛陽地區的燕菜多起名為“牡丹燕菜”。因為1973年10月周恩來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遊覽洛陽,洛陽市領導用水席招待。名廚用雞蛋精心製作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周總理看了非常高興,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也開牡丹花”。從此,燕菜便改稱“牡丹燕菜”。

2、蔥扒虎頭鯉,鯉魚以孟津黃河所產的長鬚鯉魚為上品,裝盤作張口昂首上撲狀。魚頭所向必是上座的尊者、長者,亦或貴朋,有坐在上座的人先動筷子,表示了一種尊敬和禮貌。

3、雲罩腐乳肉,坐在下座的人先動筷子。相傳當年武則天所生四子皆令她不滿,唯獨對太平公主頗為賞心。後來太平嫁給薛紹為妻,送女兒出嫁時武氏以自己的乳汁塗於肉上叫女兒吃下,讓女兒莫忘了老孃的一片心。

4、海米升百彩,就是海米燉白菜,叫“百彩”為圖一個吉利悅心。白菜有時素菜,實是為前面的兩道葷菜利口之用。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八大件

“八大件”又分前五後三。

前五為“快三樣”、“五柳魚”、“魚仁”、“雞丁”、“爆鶴脯”。

後三為三道甜食,一般有八寶飯、甜拔絲、糖醋里脊。

四掃尾

依次是“魚翅插花”、“金猴探海”、“開魷爭春”、“碧波傘丸”。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水席的特點

一、有葷有素,素菜葷做,選料廣泛,天上的飛禽、地下的走獸,海中的游魚,地裡的菜蔬均可入席。

二、有湯有水,味道多樣,酸、辣、甜、鹹俱全,舒適可口。

三、上菜順序有嚴格的規定, 搭配合理,選料認真、火候恰當。

四、洛陽水席,又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可以根據設席者的經濟狀況,可簡可繁,豐儉由人。

非遺地圖|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可以說是傳承了千年,是洛陽的一絕,水席裡的飲食也反應了大唐時期民風的一種表現,傳承的淵源是來自唐宮宴。週末約上三五好友,去趟古都洛陽,在水席間品嚐一下他留給我們厚重的歷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