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家書」汲取信仰的力量 踐行忠誠與擔當

「红色家书」汲取信仰的力量 践行忠诚与担当

吉安組工微訊讀《紅色家書》專欄,今天分享來自峽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晶晶的心得體會,以及革命烈士黃競西的事蹟。

「红色家书」汲取信仰的力量 践行忠诚与担当

讀後感


汲取信仰的力量 踐行忠誠與擔當

手捧《紅色家書》細細品讀,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內心充滿了敬仰和感動。紙短情長,片言隻語中飽含了革命先烈對父母、子女、愛人、親人的醇厚情感,抒發了內心愛黨愛國愛家的赤子之心、拳拳之情,誦讀每一封家書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催人奮進。


一封封紅色家書,蘊含著革命先烈們矢志不渝的初心情懷。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正如李大釗在獄中自述:“釗自束髮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夏明翰在寫給大姐的信中也說:“我一生無遺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黃競西對他的愛妻說:“我革命志願,雖海枯石爛也不變的。”崢嶸歲月,無數的革命先烈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革命初心,細細品來,是多麼令人感動與欽佩,這也許就是革命先烈們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生動的詮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為一名組工幹部,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路上,唯有以先烈為標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倍加珍惜機遇、倍加珍惜舞臺、倍加珍惜前途,以更高的要求、更優的作風、更好的作為,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進!


一封封紅色家書,蘊含著革命先烈們催人奮進的信仰力量。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不畏生死、不懼艱險,為革命理想赴湯蹈火,而讓他們義無反顧、前赴後繼投身革命事業的,正是根植內心的堅定信仰。“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堅貞不屈,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劉紹南被捕後,不為國民黨高官厚祿所動容,面對殘忍的酷刑折磨威武不屈,在獄中寫下:“鍘刀下,不變節……殺死我一個人,革命殺不絕”,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信仰與情懷;方誌敏在書信中寫到:“你法西斯匪徒們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絲毫動搖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信仰是鐵一般的堅硬的。”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組織部門作為黨的政治部門,對黨忠誠是組工幹部的精神標識。誦讀紅色家書,感受信仰的力量,就要把忠誠於黨作為人生的信仰,烙入靈魂、融入血液。帶頭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自覺踐行“四個服從”,永遠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誠實踐者。帶頭站穩政治立場,始終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帶頭服務中心大局,以對黨的忠誠選好忠誠於黨的人。


一封封紅色家書,蘊含著革命先烈們苟利社稷的使命擔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紙箋承情,一篇篇紅色家書承載著負重前行的擔當。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妻子的遺書中,第一句話就是“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劉伯堅在獄中寫給兄嫂:“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王孝錫在臨死前吶喊:“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這就是一代共產黨人的擔當。現在,雖然沒有生與死的考驗,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這種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精神,這種為家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仍需要我們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緬懷先烈,傳承精神,當代共產黨員更要勇擔時代賦予的責任重擔。

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組織工作要著力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引導和動員廣大黨員群眾永遠聽黨話、跟黨走。要圍繞實現縣委確定的戰略目標,找準組織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認真選好乾部、配強班子、抓好隊伍、用活人才。要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提升組織工作質量,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一線掌握“活思想”“真問題”,不斷提高謀劃工作、制定政策、推進落實的質量。


緬懷先烈,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今天我們誦讀《紅色家書》,就是要在探尋革命先烈們的心路歷程中,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初心使命,從中獲得奮進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

人 物

黃競西

「红色家书」汲取信仰的力量 践行忠诚与担当

黃競西(1897—1927),江蘇江都人。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丹陽黨組織創始人之一。1927年3月,參加周恩來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以商人身份作掩護,秘密運送武器彈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在上海大肆搜捕、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由於叛徒出賣,6月26日黃競西與陳延年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1927年7月4日被害於上海楓林橋畔,時年30歲。

惟我們不能偕老,夫妻能偕老的有幾呢?

——在獄中寫給妻子的信

楚雲愛妻:

□□二六被捕□命□競,我與你訣別於二六大早。我覺得做革命的□早□□□□□□□□有何可懼!去年孫傳芳時在法界被捕,我已料不能再生,哪知還可使我多活一年。在黨方面說,多做一年工作;在我們夫妻方面說,多一年的愛情!想到這裡,你也可自慰一下。惟今昔情形不同,我終覺得死於今,比死於昔使人們可覺悟中國是需要繼續革命的,我之死也無餘恨。惟我們不能偕老,夫妻能偕老的有幾呢?一年、一月、數日的都有,我們已有了十年,也不算少了,寶兒也四歲了。你萬勿以我而悲傷。你的體弱,千萬要保重,撫養小兒長大讀書,能繼我志而努力才好。

楚妹!我心愛的情人,不能再和你會面了,會時難過又不如不會了。死是一件快樂事,尤其是為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懼,你們不要痛心。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束之仇將來欲報。

你不要穿白衣,戴重孝,只要臂章黑紗誌哀可也,尤不要迷信,請和尚,買紙箔,空費金錢於無益。我不能再幾天一信一片的常通音信了。我雖死,我精神終縈繞於你的左右,只當未死好了。千萬不要哭,你弄壞身體小兒無人照應,我反不放心。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依照我的遺言,一若我活在家中一樣,那麼我在地下也可瞑目了。最後祝你健康。

你的愛弟 競西在上海

六.二九

供 稿:峽江縣委組織部

「红色家书」汲取信仰的力量 践行忠诚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