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為啥難產好GP——橘黃色資本的樣本故事

文/仙逸 GPLP獨家首發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右先生曾經創辦了一家非常優秀的製造業公司,一年營收幾個億。多年以前,家族成員唾沫橫飛地爭論著IPO的事情,大家都對每年多交幾千萬的稅上市不理解,否決了IPO議程。心力交瘁的右先生看著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親戚們,無可奈何。痛定思痛,他將公司賣了,自己拿著現金決定投身資本,做不了千里馬,就做伯樂,幫助別人IPO。

與二弟一合計,雙方各出5000萬,然後親友湊了一下,兩個億出來了。

橘黃色資本誕生了。

10來年了,橘黃色資本有著十分耀眼的投資案例以及上市公司,但是這不過是他所有被投企業中的一小部分。橘黃色資本還有相當一部分龐大的資本在2012年以來的經濟下行期,顆粒無收。

GPLP君不能說右先生失敗,但是GPLP君也不能說橘黃色資本成功,起碼在投資圈,橘黃色資本的業績為中下吧。

橘黃色資本的故事

江浙為啥難產好GP——橘黃色資本的樣本故事

江浙富饒,盛產LP,在投資圈人盡皆知。

我們經常聽到某GP在江浙某個地方,一天募集幾個億的神話故事。

“募資,還是要去江浙。”大家一致感慨。

只是,為啥江浙盛產LP而不是GP呢?

說來話長,我們以橘黃色資本為樣板給大家講述江浙GP的故事。

每個LP都有一個GP的心。

江浙的諸多LP也同樣如此——江浙曾經的製造業讓他們積累了眾多財富,他們又不信任其他人,比如將錢交給銀行或者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於是,在風險投資的大潮當中,三五個人一夥,於是,一家新的GP機構成立了。

橘黃色資本恰好是其中的一家。

南方人是喜歡喝茶的,大大的客廳裡,大家煮茶相談,一位在橘黃色資本工作了多年的朋友說出了橘黃色資本的故事。

橘黃色資本的老闆為右先生,40歲左右,製造業出身。

在曾經的公司,右先生打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體系。龐大的採購、生產、銷售像汽車的底盤,而財務、管理、法律、行政互相制約、互相監察,就像四隻輪子。右先生就是那個最高的王,如臂使指,輕輕揮動一下方向盤,將自己的意願貫徹到每一個螺絲釘上。為此,他非常得意。

當然,得益於這個架構,右先生積累了不菲的財富,也讓自己的前半生頗為成功。

於是,在橘黃色資本的公司架構當中,右先生也開始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

比如,前臺人員投資經理對標業務員,採購員,後臺人員對標財務、法務。

在右先生的投資公司,投資公司的生產部分其實就是投資(研究和判斷,可以讓一個優秀的投資經理兼任,或者兩個人專職),法律、財務是輔助,同時也擔任投後管理的工作,降低成本,同時,也互相制約,防止腐敗產生。

流程非常完整,當然,整個公司盡在右先生掌握當中。

對於一個投資機構來講,所謂募投管退,募資對於右先生來說,手到擒來,家族幾個人商議一下搞定,往往都是他出馬;

退,水到渠成,在江湖傷,右先生有的是人脈,包括上市公司老闆,必要的適合可以幫助一把,這是不需要招聘業務人員來浪費成本的。

核心就是投資和管理,在這方面,右先生投入了巨大,配備了龐大的管理和行政系統,在投資、法務、財務、行政領域,各自設置了管理層,最高峰的時候,橘黃色資本的人員可以達到上百個,而行政、管理系統人員就高達40多個,整整40%多!

於是,橘黃色資本的獨特管理模式誕生了。

江浙為啥難產好GP——橘黃色資本的樣本故事

橘黃色資本式管理

在橘黃色資本獨特的公司架構下,橘黃色資本獨特的管理模式也開始出來了。

比如,招聘的管理人員及行政人員都想表現自己,於是,橘黃色資本的管理制度及行政制度開始出臺了。

比如頒佈辦公用品採購制度,原本領辦公用品只要領的人簽字即可,現在改為每個部門必須在領用前一週,OA申請領用的打印紙、本子和筆的數量!!!申請人發起,經由部門負責人、後勤領導審批。

這個流程發起後,在橘黃色資本,辦公耗材明顯減少,然而,對於在前線打仗的投資經理來講,卻是苦水一堆。

“白天五六個會甚至更多需要談業務,晚上進行行業分析或者總結,每天的時間少的可憐,還要應付複雜的行政流程,真的要哭了。”橘黃色資本的投資經理只能偷偷的將苦水往肚裡咽,或者,有的人忍不下去,開始尋找其他工作。

於是,經常看到,橘黃色資本出來的投資經理在找工作,或者很多時候,橘黃色資本的投資經理很頻繁的換了一茬又一茬。

在橘黃色資本內部,甚至有人打趣說,是否應該在廁所安裝一個識別系統,探測一下每個人上廁所用的紙和水的數量呢?每年減少了約5000多元的運營成本,但是,如果不招那個專門坐在電腦前審批OA的領導,一年能省小二十萬的工資吧。

當然,在大家的集體抗議下,後來這個制度也不了了之,可是想做事卻一股精神無處釋放的人,依舊每天都在閉門事端,體現自己的價值。

這當然是小事,右先生根本不在乎這些小錢的,優秀的投資公司更願意以投資經理為核心,然後配備法律、財務的人員,形成小組的模式,四處搜尋優秀的標的。

於是,橘黃色資本的管理架構又進行了調整,右先生把財務、法律、投資三塊獨立切割了!變成三條業務線,投資經理要誰就抽調法務、財務的人去。

橘黃色資本調整後的管理模式:

江浙為啥難產好GP——橘黃色資本的樣本故事

看起來,投資經理的權利更大,公司更有積極性。

然而,執行了一段時間,右先生髮現,公司並沒有根本變化,項目沒有增加多少,自己搞得卻很累。

為啥呢?

以投資經理做盡調來談。

在投資現場,都是投資經理總協調各個組員做盡調,做完了就之間變成材料上會。可是既然多了法務、財務的業務分管負責人,理論上法務和財務的管理者是他們!他們的級別極高,可是他們又不在現場,坐在辦公室的他們怎麼體現自己的價值呢?

原來,橘黃色資本此時變成了一個金字塔形模式的管理團隊。

也許大家會覺得沒啥區別,可是舉個例子大家就曉得這個金字塔的中間層有沒有意義了。

體現權威的價值在於計劃和彙報。

通常,右先生會要求法務和財務每天把自己的工作量統計,做成表格發給他,蒐集了什麼材料,對這些材料做了哪些處理,預計還需要幾天做完之類的。並且要求每個團隊彙總,這樣每天呈現在領導面前都有每天蒐集各種資料的數量統計,進度之類的。這樣才能體現自己業務線的工作量,不會埋沒在投資團隊裡!自己做了多少份報告、蒐集了多少資料,進度如何等等,表格一列,多好看,多有成就感啊!!

在業務調整之前,橘黃色資本的朋友說,他每天都要打電話給後臺的法務、財務的boss,解釋一下自己今天做了什麼、拿了什麼材料、項目進度如何。如果僅僅是溝通就罷了,關鍵是boss們經常提出指責,怎麼材料沒有準備好就進場!這半天就浪費了!說一下這個項目情況,投資前景如何?(明顯越權了吧,彙報人不是你呀。)諸如此類。

這還不算什麼,出於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這些層級的人還會遠程參與到現場盡調過程當中,將投資經理的工作進度打亂,比如,他們會對盡調的進度、事項進行干涉,或者直接指令自己的財務、法務手下進行別的事項,不服從現場的指揮。有時候還擔心前線的人偷懶,特地派個人來盯著。於是很囧的現象出現了,一個監工、兩個頭腦,幹活的人兩頭受累。

當然並不是說不需要法務、財務團隊領導人的存在,而是說在投資公司,需要的更多提供解決方案的領導,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監控的上級。

但是監控在製造業裡是必然需要的啊,我們看所有的製造行業內都是多層領導、層層彙報、嚴密管控。

金字塔管理模式不行,中間層也不行,“我該怎麼辦?”右先生自己也沒有了方向感。

自然,橘黃色資本的業績也好不到哪裡去。

好項目找不到,即便找到了,他們也很難執行下去。

比如盡職調查,這樣對待被投企業或者投資經理,誰會願意把實際情況告訴你呢?

橘黃色資本無好GP

既然制定了金字塔管理制度,自然就會制定出金字塔的績效薪酬體系。相對於申請紙筆走OA這類流程,大家更在乎的是薪酬體系的打造是如何的。

在橘黃色資本,右先生曾經找過幾個合夥人,這樣顯得公司更專業,當然,對外面也更體面。

只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人都選擇了離職。

其中的一個人告訴GPLP君,“我們哪是合夥人,其實都是打工的,給右老闆打工的,作為合夥人根本沒有獎金和分紅,你說還是合夥人嗎?”

當然,他們沒有告訴過右先生,而且即便說了,右先生也不會改變這種管理方式的。

更不用提投資經理的carry。

朋友去橘黃色資本面試的時候,朋友說,我更在乎的是投資分紅。

HR很決絕地說:“這就不要想了!”

朋友驚呆了,沒有投資獎勵?

當然,橘黃色資本是有獎勵的,只是,這個獎勵非常有趣。

比如,一旦投資某個項目這筆錢投出去,投資團隊可以按照投資金額的百分比一次性拿到獎勵,至於投資質量?投資收益?和投資經理就毫無關係,一旦項目出問題,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便是。

於是,投資經理瘋狂的開始投資項目,只要是項目,他就想送出去!拿到投資獎勵。

比如,橘黃色資本投資過一家本地的運動品牌,如今接近1億元資金血本無歸,因為企業已經破產。

投資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發揮右先生的管理能力改造運動品牌的管理弱項,將運動品牌打造為中國運動品牌的霸主。

結果,事與願違。

十年之後,橘黃色資本的業績一塌糊塗,這也包括成百上千個江浙的橘黃色資本。

“做風險投資是不賺錢的,還是做其他產業吧。”這是江浙親身參與過LP及GP的一致結論,GP不行,他們LP也不想投資了。

江浙再也無好G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