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有講泡飯是上海最正宗的早餐,男主人爬起來第一件事情燒泡飯,好像外國暖男起床煮咖啡一樣,然後腐乳、榨菜、鹹蛋、都配好,加上隔夜的“大葷大素”,在早上統統“旋掉”,會做人家,又懂生活。

工人新村裡的雙職工呢,一早一副大餅油條,夾著,踏自行車去單位,在80年代,這個場面不亞於寫字樓大堂OL排隊買星巴克的樣子。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至於上海的市井“老比樣”,一盞茶缸,翡翠扳指,吊著菸斗,老清老早就找家點心店吃碗麵!不論寒暑,一碗辣肉面下去,該去大戶室的去大戶室,該做保安的做保安,該去搓花園小麻將的搓小麻將,該廣場舞“軋姘頭”的“軋姘頭”。

以上三宗,各自為營,倒也和睦,今天講講上海的豆漿和油條!

上海方言裡,豆漿其實叫作“豆腐漿”,與油條、粢飯、大餅,並稱“四大金剛”,當然,還有一味叫“老虎腳爪”的點心。對80年代生人,此物已是迷一樣的東西了。

在上海語境裡,豆腐漿和油條永生永世在一道的,他們固定售賣的位置,往往都是在某個小菜場的入口。

這類攤位一般一個油鍋,三個大桶。油鍋是煎油條和粢飯糕的,三個大桶一個柏油桶,烘大餅;一個豆漿桶,裝豆漿;還有一個桶,大概裝滿了糯米,配一個粢飯師傅,替你捏粢飯糰。

有時,粢飯攤位還是獨立的,只不過和隔壁的油條攤位並排一起經營而已,將油條取來,作流水線操作。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我小時候,一到休息天,就被央去買油條豆漿,到灶片間的“架櫥”內取頂“鋼盅鍋子”,拿一根筷子,攥些“零碎”,跑著跳著去小菜場了!

“鋼盅鍋子”裡裝了豆腐漿,一根筷子串了四五根油條,老爺叔看我人小,還幫我算好找零,就這這些買賣,不忘考考我的算術,現在想想也蠻有趣的。

老早,上海灘的油條還是蠻苗條的,至少我記憶裡如此,一根油條半兩糧票,做多了,要虧本的。

再來細油條煎得透,咬起來也比現在有勁道,放入大餅裡做成一副,塞到菜飯裡捏成一團,亦是對的樣子!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吃油條,還過泡飯!

油條蘸下醬油,醬油的鹹鮮會在油條的面勁裡瀰漫開,風味十足,如醃製的海貨一般,過一口泡飯,神清氣爽。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弄堂裡的“白相人”和“流氓阿飛”前天夜裡出去混,禮拜天基本都“中午敲過”再起來。

吃個Brunch,姆媽一鍋冷泡飯燒好了,海碗滿滿盛上,上頭綴零星榨菜、零星鹹菜毛豆,零星大頭菜,長長一根冷油條碗邊一架,就去弄堂裡去兜一圈了!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嗦囉囉”,扒兩口泡飯,管管東家閒事,問問西家裡短,再惹惹拍香菸牌子的小朋友,最後吊著半根油條,拖著拖鞋,回來吃綠豆湯了。

姆媽問他,吃泡飯的碗呢?

哎呀!看長腳他們下四國大戰的時候,落在弄堂口了!

討了“一頓桑活”!

後來上海動遷熱起來,本地人開的油條攤紛紛絕跡,再後來,忽然流行吃臺灣的豆漿油條了,24小時營業的那種!在生意場也頗流行了一陣,搞得很多大陸人,都分不清哪個永和是正宗的!

我呢,第一次發覺油條原來可以那麼“胖”,原來一根就能飽,原來是蘸蒜蓉味的稠醬的。也有傳聞油條那麼胖,都是洗衣粉發的,這種陰影,籠罩了好幾年。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至於豆漿,我一直覺得現在的豆漿味道不對,不是豆腐漿,是豆奶,準確的說,是豆味乳製品,毫無正確的“豆味”。跟我們讀書時,學校課間發的一包包用來丟同學的武器,是同物。

以前早上喝好豆漿,上午一打嗝,胃裡必定會反上來一股“豆酸”,現在的就沒有,皆是一陣奶意。

在上海,臺灣門面店裡的豆漿都不好喝,真的!哪怕當時開的和後來開的,幾家看上去老高級門面店,不正宗。

後來一次喝到童年豆漿的味道,倒是在在臺北。當時一清早去臺大逛,附近看到家永和豆漿的招牌,就進去了。沒想到上來的豆漿,豆味濃郁,入口是久違的情懷。

特地多要一碗,擱在電風扇下自然降溫,收尾時加了砂糖,一口氣幹了,真不願放走這蕾感動。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有的人喜歡吃鹹漿,我父親就是,我倒是一般,印象裡豆漿畢竟是飲料,一股腦放了紫菜、醬油、味精、麻油和開洋,想想也是蠻怪的,你看,所謂的甜黨、鹹黨,家裡就有。

後來許多門面店,主推鹹豆漿,用很濃的佐料調味,蓋了豆漿原來本味的不足,叫你也無話可講。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我以為豆漿正宗與否,熱的,放砂糖,第一口得見分曉了。

還有種吃法,把冷的油條放在滾燙的甜豆漿裡泡了,油條的口感不那麼僵,亦能助豆漿降溫,豆漿沁進油條,油條一下糯了,本身淡淡的鹹,加上豆漿裡砂糖豆味的結合,換來了一種不同的味型,喜歡早上吃麥片加牛奶的朋友,應當會歡喜的。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說幾間上海的豆漿油條店吧…

桃園眷村 近幾年躥起來的,不多說了,及格的出品,中下的服務,高昂的價格,山寨的情懷,資本就是要追捧,你能怎麼辦?我去年寫了篇就餐經歷,各位參看。至於東西,不算差,但不正,關鍵價格高得離譜。

相比,目前的臺灣流派的豆漿店,我推薦 將軍!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這個牌子目前在上海的連鎖不多,徐家彙有,我家附近也有。的確是臺灣人做的,服務周到,貼心。

同樣做外賣,湯物和幹物都有區分開來的不同的包裝。東西都很正,用料實在,雖然豆漿並沒有我期待的豆味,可是他們家的其他出品也都非常好吃,精燉牛肉湯麵,都保持著很穩定和較高的水準,至少,我覺得將軍目前的出品,是對得起他的售價的。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本地網紅品牌而言,安龍路上的 健康夜市 都知道,我外賣過一次,排了好久,感覺有點戇,僅買了油條,是肥碩的流派,感觸不深,不好評價。

倒是前幾天早晨,特意去了新客站北廣場附近的 王阿姨豆漿油條 拜訪,要了豆漿、油條、粢飯糕和一張蛋餅。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豆漿算是很老法的那種口味,雖然離開童年的極致味道尚有一些些差距,可這味道,在目前的上海豆漿界,已經是正的不能再正了。(上海的小囝也可以回憶一下以前幼兒園午睡起來,阿姨給你們喝的豆漿)

粢飯糕的話,著色略淺,是脆的口感,不僵,個人偏向內部米飯硬朗一些的,最好能吃出個把石子,更嗲。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桃園眷村門口,一對退休老夫婦,看小店很乾淨,賣著久違了的普通豆漿油條,想這能貴到哪裡去呢?

正感雀躍,營業員結賬報價,叫兩位老人心頭一震!

一碗豆漿,一副大餅油條,再貴能貴到哪裡?

可是吃上一餐,費上個小一百,對退休工人來講,殺傷力還是大的。

真的!也不是花不起這一百塊,可畢竟只是一副大餅和油條啊!

對此,桃園眷村大概有萬般委屈,地段貴,成本貴、人工貴。

市面上也不是沒有便宜的豆漿油條,都非本地經營者,用油、用料,箇中有太多不敢想的黑幕。

而為了吃到衛生簡單,普通平民的老味道,這個時代,我們竟要付出如此高的情懷溢價!

...所以... 情懷到底值幾個錢?

於年輕人、廣告狗而言,大概是朋友圈裡的嬉笑談資。

那麼於上文中那對退休老夫婦來講呢?是什麼?

什麼也不是!

聞價後的無奈搖頭,嘖嘖聲!

...而已...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上海人的豆漿油條-滿滿的兒時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