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藥用資源、仿野生種植技術

白芨藥用資源、仿野生種植技術

雲南省馬龍縣地處烏蒙山系,多山谷河槽,屬於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海拔1772-2493m,年平均氣溫13.6℃,年均降水量1001.8mrn,年平均日照時數1985小時以上,年無霜期241天。當地種植戶利用組培苗進行仿野生環境下大棚種植白及,目前已建成2個基地,面積均達13.33hm2。主要技術:①選地整理,選擇具有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和腐殖質土壤的旱地種植,翻耕20cm以上,每畝施農家肥1000kg或複合肥50kg做底肥和土拌勻,種前淺耕,整細土塊並耙平,做寬130-150cm的高畦;②種植,取馴化好的白及塊莖,每塊帶1-2個芽,蘸草木灰後栽種,溝距20- 25cm,深5-6cm,株距10~12cm,放塊莖一個,芽向上,填土、壓實、澆水、覆草,保持潮溼,3-4月新芽出土;③田間管理,種植白及後噴灑乙草胺封閉,覆蓋松毛一層,並加蓋遮陰網,5-6月淺鋤雜草,避免傷根,每個月可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或稀薄人畜糞尿,7-9月氣溫高時,應早晚各澆水1次;④病蟲害防治,深挖排水溝,,排澇防水,防止爛根病發生,蟲害可人工捕殺、誘殺或拌毒土,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施[吉山花瑤]。

白芨藥用資源、仿野生種植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