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白芨在陝西省規範化豐產種植技術

白芨在陝西省規範化豐產種植技術

1 生長習性

白芨喜溫、喜溼潤和陰涼的氣候環境,怕漬、怕凍、不耐寒。野生白芨適合於丘陵、低山溪谷兩岸及山坡陰蔽草叢、林下溼地等地生長。

2 形態特徵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高度差別大,在18~60cm之間;塊莖肉質、白色,呈菱角狀;有鬚根,數個並生一起;花3~8朵,總狀花序,色淡紫紅,花瓣不整齊;假鱗莖扁球形,具線狀鬚根;莖粗壯、勁直;莖葉4~6枚,狹長、全緣,向上端漸漸變得狹窄,基部收狹成管狀鞘、鞘抱莖;蒴果圓柱形,兩端稍尖;種子小而多;花期4~5月,果期7~8月。還有一種白芨花是黃白色的,即狹葉白芨。在紫紅花白芨中,又有大種和小種的區分,大種塊莖產量較高。

3 栽培技術

陝南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而安康又在陝南的中部,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過渡帶,地處北方的最南方,南方的最北方,一年四季氣候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氣體溼潤、無霜期長,具有典型的南方氣候特徵,是我國南北方過渡的橋樑,全國少有的多種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基因寶庫,也是白芨的適生區域,隨著近幾年白芨的資源保護、市場開發、科學生產,經試驗、示範、推廣總結出白芨的規範化栽培技術。平均畝產白芨幹品200kg,按市場價50元/kg計算,年平均畝產值1萬元。如果以種苗出售,收入更高。

3.1 選地,整地

3.1.1 選地 由於白芨喜溫、喜溼潤、怕漬、怕凍、不耐寒,種植白芨時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陰溼、排水良好,土質為夾沙土、砂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的地塊。播前畝施農家肥1 000~1 500kg,或者撒施三元複合肥50kg,翻耕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

3.1.2 整地 翻地前3~7d,每畝用48%氟樂靈乳油100~150mL,兌水40kg均勻噴布土表,殺滅土壤中的草種,播種前應深耕,深度不低於20cm,畝施優質腐熟的農家肥1 500kg,深翻到土壤中作底肥,再開廂起壟,壟寬1.4m,壟高20cm,耕平耙細畦面後等待播種。

3.2 選種,播種

3.2.1 選種 春季、秋季均可選種,春季選種在3月份,秋季9~10月份白芨收穫後也可以選種,選擇當年的老稈及嫩芽的假鱗莖作種,要求無蟲蛀、黴變、腐爛和機械損傷,邊挖邊栽。

3.2.2 播種 白芨栽培的最佳時期是3~4月份。當春分過後,按株距15cm、行距20~30cm挖窩,窩深10~15cm,窩底要平整,然後把嫩芽塊莖分割成小塊,每個小塊上要保證有1~2個嫩芽,將帶有嫩芽的種莖每窩均勻種植3個,每個種莖芽嘴朝處呈三角形相互錯開,平放在窩底,然後再用充分腐熟漚好的農家肥,篩細後覆蓋。也可以用草木灰拌入腐殖土或者細泥沙、細肥土覆蓋,填壓實,窩面覆蓋要與畦面保持平行,4月份即可出苗,每畝用種量100kg左右。

3.3 田間管理

3.3.1 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栽培時雜草生長旺盛,滋生的雜草抑制白芨幼苗生長。當植株幼苗高度達3~6cm時,中耕除草1~4次。第一次在3~4月份出苗後;第二次在6月份,此時溫度高、降水多、雜草生長快,白芨幼苗矮小,所以要及時中耕除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7~8月份,這時候白芨生長基本停止,進入休眠期,除草的目的是防止雜草叢生;第四次在8~9月份,鋤草時淺鋤畦面,避免傷及莖芽和根,因白芨植株矮小,壓不住雜草,中耕除草能促進白芨幼苗生長,冬季停止生長倒苗後,及時清理地面倒伏枯枝和雜質。

3.3.2 追肥 白芨喜肥,每次中耕除草的同時,畝施清淡的人糞尿500kg加過磷酸鈣10~20kg。如有羊糞,第一次除草時,每畝追施腐熟的羊糞100kg以上,效果更佳。

3.3.3 水分管理 白芨喜陰溼環境,要經常保持溼潤,天氣乾旱時,要及時澆水保溼,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白芨怕澇,大雨過後要及時排水,避免爛根。

3.3.4 病蟲防治 白芨生長期間,對病蟲害以預防為主。春夏期間雨水過多,容易發生根腐病和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根部,導致植株死亡。蟲害主要是地下害蟲,有小地老虎、金針蟲、尺蠖、紅蜘蛛、椿象等。

病害防治方法:防澇防漬,保持排水暢通,田間溼度不宜過大,特別注意不要讓植株長期浸泡在積水的土壤中,藥劑防治:每畝用65%代森鋅5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100~150g兌水噴霧。蟲害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和人工誘殺均可,藥劑防治:吡蟲啉、地蟲絕拌毒土,結合整地施入土壤中,也可用50%鋅硫磷乳油700倍液、90%敵百蟲1 000倍液或40%樂果1 000倍液噴殺。

4 收穫及加工

白芨種植兩三年後,到第四年9~10月份地上莖枯萎後,就可以採挖塊莖。這時,地下已形成十個左右的塊莖,抱團生長在一起,若採收太遲,個體會發育不良,因此要適時收穫。採挖時,將地面枯死的莖葉及雜質爛草徹底清除,收穫塊莖後去掉塊莖上的鬚根、泥土,等待加工。加工時將塊莖摘下分開,先選留老稈的塊莖作種子用,然後剪掉莖稈,在清水中浸泡1h,洗淨泥土撈出,用腳踩掉粗皮,洗淨,放到開水中煮5~10min,當塊莖內沒有白心時,撈出晾曬烘乾,再清除雜質即可。一般每畝採收鮮品700~1 000kg,可加工150~250kg。以個頭大、飽滿光潤、色澤白亮、半透明、質地堅實為優質品。

白芨在陝西省規範化豐產種植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