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美首腦會談背後的進步與隱憂

朝美首腦會談背後的進步與隱憂

認知問題是人類發展的核心問題,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由認知的進步開始的。而人類社會遇到的所有困難,基本上也都可以歸結為認知的困境。認知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的認識過程,首先要求尊重客觀現實。但是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喜歡自以為是,從主觀概念出發,忽視客觀問題,從而導致對問題的曲解,造成解決問題的困境。因此,人們往往要經過反覆的矛盾衝突才能完成一個認知過程。

6月12日,世人矚目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面終於順利地結束了。“金特會”本身是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因為這是朝美兩國首腦的第一次見面,它意味著兩國之間長期敵對的堅冰正在被打破。但是從認知的角度看,這次會談的真正意義在於,雙方經過多年的較量之後,似乎正在完成一個認知過程。但這個過程是否能夠最終完成,則不僅取決於朝美領導人個人的智慧,也取決於所有對事件發展進程具有影響力的各種力量的整體認知水平。

朝美在解決問題的方向上的進步與隱憂

國際交往中,首腦會談的核心議題從來都是要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但是在確定方向上,有兩種行為模式,一是問題主義,二是哲學主義。這兩種方式不能截然分割,但通常會表現得有主有次。在處理一般事物的過程中,問題主義的方式會佔據主導地位。而在處理重大歷史性事物時,則應該是哲學主義佔主導地位。哲學主義的典範是1972年毛澤東主席與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歷史性會見。毛主席說,只談哲學問題。這是因為中美關係要真正取得發展,需要解決一些哲學認知問題。

但是,冷戰後,形成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美國確立了一套帝國式的霸權哲學體系,從來都是以統治者的身份與其他國家對話,這就使得與美國會談的任何問題都只能是問題主義的方式。對話者面臨的唯一選擇就是接受還是不接受美國的解決問題方式。簡單地說,就是沒道理可講。這是冷戰後半島問題陷入困境的核心因素之一。

此次朝美首腦會談美國有所改變的就是在某種程度上接受了朝鮮的哲學式敘事體系。朝美聯合公報雖然簡短,但是為解決半島問題確定了三個方向性問題:一是朝美將建立全新的關係;二是朝美將建設朝鮮半島持久和平機制;三是朝方重《板門店宣言》的內容,將致力於朝鮮半島的全面無核化。雖然文件並沒有對三者的關係加以論述,但朝美關係正常化、半島和平機制和半島核問題這三點顯然是一個整體性問題。正是這種整體性決定了半島核問題的複雜性。而未來朝核問題的解決路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對這種整體性的認識,如果美國依然堅持問題主義的思維方式,則可能增大半島核問題的解決難度。

朝美對無核化目標的認知差距是重大隱患

此次“朝美聯合公報”在處理核問題上採取的論述方式比較奇特。文件第三條說,“朝鮮重申2018年4月27日《板門店宣言》,並致力於半島完全無核化。”這句話,似乎表明美國接受了朝鮮的“半島無核化”的提法,但同時又將其定為是朝鮮單方面努力的事情。這種表述方式體現了特朗普在談判中的靈活性,但依然暴露了朝美在無核化目標上的認知差距。

朝核問題談判的重要障礙之一是朝美對無核化目標的分歧。朝鮮提的是“半島無核化”,而美國談的是“朝鮮去核化”,所謂“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轉的”是隻要求朝鮮單方面棄核。但是,這個政策完全不提美國的對朝核政策。人們必須看到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朝核問題的根源恰恰來自美國的對朝核政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提出朝鮮核問題的時候,自己在韓國依然部署著戰術核武器。美國在1991年悄悄地將核武器撤走,其原因一是因為對朝鮮施壓的需要,二是因為朝韓當年談判並簽署了《半島無核化宣言》。所以,美國此後在核問題上對朝鮮施壓,巧妙地將“半島無核化”變成“朝鮮去核化”,事實上保留了美國對朝鮮動用核武器,以及在韓國重新部署核武器的權利。可以非常明確地說,美國自身的核政策也是朝鮮半島無核化的一個重大障礙。

那麼,未來美國有沒有可能調整自己的政策?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可以。問題只是願不願意。特朗普這次表現得比以往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具有進步意識的是他公開表示可以從韓國撤走美國的軍隊。如果半島構建了和平機制,不僅不需要美國的軍隊,當然更不需要美國的核武器。不過,如果朝鮮半島建成無核區,美國的航母、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走訪韓國的行為將受到限制,這是美國的一些好戰分子極不樂見的事情。但是,未來美國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是,難道你非要將戰略進攻武器開到別人家門口來顯示你的霸主身份嗎?不過,此次“金特會”,特朗普意識到這些問題了嗎?

互信與履約問題

現在一些人很喜歡吹噓西方的所謂“契約精神”。但任何契約只有基於合理公正的目標,通過平等對話達成,才具有意義。未來朝核問題的談判同樣如此。我們與其過多地關注朝美談判的具體步驟,不如多關心這些步驟背後所應具有的公正合理的目標內涵。當形成一個良性的輿論環境後,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也就容易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