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了。

其实这个话题可以写一本书,而且每个人的情况实在差别太大了,因此如果你指望通过本文就能很精准地知道自己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恐怕要失望了。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前人的经验里得到一些有用的资料,今天贼老师就来讲讲个人的一些看法,请各位批评指正。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接触了无数的大学毕业生,我觉得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考虑的因素排序是:地域>学校>专业。

专业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这个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事实上专业在这三个因素里确实是最不重要的。

很多人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发现找到的工作和自己专业完全不相关,甚至就算是博士毕业转行的也不少。比如我作为基础数学博士,现在从事的是自媒体行业;我的博士同学转行做IT和金融的大有人在,而留在高校、研究所或者到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高,我粗粗统计一下,现在大约已经有一半的人转行了。博士尚且如此,那么本科生呢?

事实上,本科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可塑性高。换句话说,很多专业性高的岗位,本科学到的专业知识是不足以应付的。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对于专业的门槛要求并不太高。因此非你是抱定决心要做学问,本硕博这么连下去,否则的话,专业相对来说其实是个不那么重要的问题。

顺便再纠正一个误区:

很多人觉得自己读四年大学就读了个专业,其实专业真的没你想的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你学会了怎么学习,这才是四年大学生活你最该掌握的东西。有了学习这个技能,这才是真正的防身利器。

当然,这里还是要推荐一些专业。

比如基础学科。

推荐基础学科专业比如数学、物理。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是这行出来这么简单的原因。数学和物理应该是公认的超级难学的学科,但是你吃过的苦总是有回报的。数学和物理确实能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抗击打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

锻炼思维就不说了。比如一段长为1的线段和一段长为2的线段包含的点,哪个多?为什么线性空间里0只能有一个?代数结构里1可以有很多,但是如果左1和右1都有,那么1就只能有一个?

还有这种题:假设系统由两个近独立的全同粒子组成,它们的单粒子量子态有三个。试就这个系统是玻尔兹曼系统、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的情形,分别列出并讨论系统有哪些微观态。

是不是很挑战?

反正当年当新兵的时候,想想自己读了几年数学系做的那些题,并不觉得新兵连有多么苦了,嗯。

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至于抗打击能力,你会发现你半天做不出的题目别人早早做完并且告诉你这不是很显然的么。在这数学和物理系,特别能感受到被智商铁拳教育的气息。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在数学系里牛逼,只有更牛逼的存在。。。

吃苦耐劳。emmm,我当年隔壁寝室外语系,他们每天作业就是看电视,我们每天做题,一到考试我们心惊胆战只求60,他们轻轻松松就能过关。。。

所以如果能从数学系和物理系活着出来的话,还真的是挺好的。

当然,心理素质不好的勿进,这两个专业受打击的概率远远超过其他专业。

至于其他专业的就业容易程度基本上和专业所学的数学课程正相关——数学学的越多的专业相对来说就业越容易(数学系除外)。

emmmmm。。。。

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然后是学校。

这个的重要程度要比专业高的多。

首先是校友的力量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当然,你不要指望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们最牛叉的校友从天而降来帮你排忧解难,这是生活,不是电视剧。所以现实一点,但是校友确实是老乡、亲缘关系以外比较容易拉近距离的一层关系。而且越好的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往往也就越高,你也就越容易得到橄榄枝。

在好学校里你能接触到的东西会很多。比如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只会在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四个地方开宣讲会。好的学校得到的出国、交流、实习、升学的机会远远高出一般的学校。所以除了个别情况以外,能进C9就别考虑985的好专业,能进985就不去211,能去211就不去一般本科院校。

我从来都认为英雄不问出处,你做好了谁管你是哪里毕业的?在一堆985名校毕业的IT巨头里,杭师院毕业的马云显得那样的小众,那又如何?他的钱几乎比其他人都多。

啊,最多的那个叫马化腾,也是非985、211的,但是谁还care呢?

但是,你是二马么?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是如果你是普通员工,哪怕你硕士博士是名校毕业,但是看校友很多时候只认本科,找工作第一学历的出身真的很重要。

这就是显然的道理社会都懂,但是这就是社会的做法。

你不要歇斯底里地喊学历歧视。从统计意义角度来看,高考是目前中国智力水平区分度最好的考试。我从不否认一般的学校有人才,而且又顶尖人才,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一个个去甄别,太费事。直接按照学校的等级招,多省事?为了把那么一个两个好苗子像大海捞针一样捞出来,要增加多少人力资源成本呢?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学校的重要性比专业要强的多的多。

最后是地域。

地域的作用更甚于学校。

毕业到现在,一个最大的感悟就是一个人的格局很重要。而格局和很多事情有关,其中一条就是眼界。

在北上,你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见到各种牛人。以前看过一个文章反驳这种观点,说见了多少世面没用——除了增加你吹嘘的资本。

怎么会没用呢?

你如果只会吹嘘,你有没有想过呆在一个二三线的城市里,你连吹嘘的资本都没有呢?

因为工作关系,我多次往返北京和上海,学生时代也在清华和中科院访问过一段时间。无论是学问还是其他,这两个城市教给我的东西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要超过其他地方。就是简单的闲聊就能让我知道自己落后了,要学习。当见过的东西多了,思路才会逐渐开阔,格局才会不断提高。你再精通专业,但是格局不高,也只能做个技术蓝领。

人要成功,不能只靠专业,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习。而在这些地方,你就是吃亏也能吃出不同的花样来。久居兰室不觉其香,当你和各路邪魔仙佛打交道的时候,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历练。而且在这些地方读书,由于有清北复交这样的学校在,你可以蹭到很多有意思的经历——地理位置决定了先天的优势。

综上所述,欢迎大家报考浙江大学!

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就这么爱强行加戏。。。

好吧,接下来排序:

能进清北复交浙国科大,就不要考虑专业问题;

其他的高校,京沪985>非京沪C9>京沪211>非京沪985>非京沪211

个别情况可做调整。我个人的总体原则就是上面的排序。欢迎讨论。

所谓的个别情况就是:某些省属甚至市属高校会得到当地的大力支持,虽然国内名气不大,但是在当地就业会很容易,而且本地党政机关也有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是从这里毕业,这种也是考分不高的学生很好的一种选择。

就说这么多吧。

本文来源@ 贼叉

-往期文章-

-End-

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该如何填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