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潮來襲,一大批實體私企排隊爆雷,事關千萬人命運

中國迎來史無前例的金融監管風暴。

原以為去槓桿擠泡沫最受傷的應該是樓市,萬萬沒想到卻是中國的實體經濟先扛不住了。

從2018年起,企業債務將排隊炸雷。一場關於千萬人命運的違約潮開始了。

實體經濟告急,私企告急!

違約潮來襲,一大批實體私企排隊爆雷,事關千萬人命運

救命的錢難尋覓!

違約潮正大面積襲來。

在剛剛過去的四五個月內,全國有16只債券出現違約,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等9家公司,涉及金額高逾130億元。比起往年,速度密集到以令人害怕。

與此同時,A股也被攪得滿目瘡痍。

有專家做過統計,近期因各種不同名目的逾期,有*ST華澤、華信國際等等;涉及到股東股份被凍結,有榮華實業、紅陽能源、大連控股、天業股份、恆康醫療、順威股份、天澤信息等等;涉及股東持有的上市股份已經或正在被司法拍賣的,有華東數控、全新好、凱瑞德、珠海中富、盈方微、中科雲網等。

一句話,救命錢越來越難找了。

不管你是輕資產行業,還是重資產行業,是文化類企業,還是製造業企業,通通都受不了這輪資本大退潮。

1月25日,再過十幾天就是中國傳統的春節了,35歲的茅某侃心灰意冷,在北京的家裡開煤氣自殺。他是80後的創業明星,由於所領導的萬家電競常年虧損,一直拿不到融資,經營十分困難。工資發不出,電費付不起,房租交不了,最後物業還對辦公場所斷電,迫於壓力,聲背兩千萬的債務他選擇了走上絕路。

1月30日,55歲的上虞人周某燦爬上當地一家五星級大酒店,縱身一躍,留下了一間瀕臨破產的上市公司,以及高達98.99億元的債務。大家都說他是被“高利貸逼死”的。

3個月後,同為浙江繫上市公司的盾安集團被爆出450億元的債務危機。媒體報道稱,因為一隻融資規模只有12億元的債券發行失敗,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這家中國500強企業資金鍊斷裂。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炸雷的企業因為非上市公司,或者沒有名氣而不被外界所知。

輸血管被捏爆!

為什麼短短几個月內,就出現瞭如此密集的違約潮?

我們來看一張表就知道了——

違約潮來襲,一大批實體私企排隊爆雷,事關千萬人命運

2018年的第一季度,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為55765億元人民幣。這個數據包含了境內非金融企業、住戶的融資總和,所以我們再減去住戶貸款,可以大致得到企業的融資數據。

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是3.8萬億,比起2017年、2016年同期直接銳減了0.96萬億、1.63萬億元。

1.63萬億是什麼概念,它相當於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南京等15座副省級城市,去年的公共預算收入一分錢不花,全部拿出來給企業融資,才能使今年第一季度的融資規模維持在前兩年的水平。

不管走到哪裡,企業都會有撞牆穿透式的監管,很多以前插在身上的輸血管,都被一一捏爆了:

債市。大量債券發行失敗,且融資成本不斷提高。截至5月8日,今年取消、推遲發行的各類債券累計已經達到304只,包括了公司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各個類型,涉及金額多達1839億元。

股市。IPO門檻提高,一過會就被斃的越來越多。根據央行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為1283億元,比起2017年的2596億元直接攔腰砍去一半,只相當於 2016年的45%。

違約潮來襲,一大批實體私企排隊爆雷,事關千萬人命運

定增的條件也越來越高。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年內定增預案的融資規模上限合計為1291.86億元,較2017年同期縮水532億元,較2016年同期縮水2443億元。

一面是冰山一面是岩漿

不管外界如何風雲飄搖,中國的樓市就跟大開發商的命一樣堅挺著。

喊了老半天的房產稅還懸在空中,各地市長們發動史無前例的搶人大戰,變相放鬆限購託底樓市。

雄安、海南剛被關門打狗,熱錢又湧到了中朝邊境的丹東,小城48小時房價暴漲57%。現在舉目四望,說不準就有大批資金盤旋在珠三角的頭上,坐等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一出臺,直接俯衝落地。

2018年1季度,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8507元/平方米,同比增加523元,上漲6.6%。

一線樓市在堅挺,三四線城市房價還在慣性上漲。唯有實體經濟率先扛不住了!

在上一輪貨幣大放水的經濟週期裡,錢都是白給的,傻瓜才不拿。海航、萬達、復星等史前巨獸紛紛出動,其他企業也不甘落後。

通過層層槓桿,1塊錢的資金能買100塊的資產。就算回報率跟不上也沒關係,反正還有非標和通道嘛,大家借新還舊,維持一場看上去很美的遊戲。

史無前例的監管風暴襲來。防控金融風險成為國家任務的重中之重,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推進,表外移表內,分業監管變混業監管……整個市場加速出清。

中國的金融亂象是整肅了,信貸泡沫也刺穿了,但是缺的錢就更不好找了。

更可怕的是,今年還迎來了公司債的償還高峰期。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以前公司債年均償還量不到1000億元,2017年償債規模超過3000億元,2018年將超過4300億元。

一方面是錢荒錢緊錢難找,一方面是債高債重債難解。從2018年開始,集體違約潮還將持續擴大。一場比中美貿易戰還要刺痛國運的大變局來了。

違約潮來襲,一大批實體私企排隊爆雷,事關千萬人命運

民營製造業最受傷!

如果國企還能依靠高貴血統優先從銀行拿錢,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則根本無路可走。這裡隨便摘抄一下卡爾•沃爾特的《紅色資本》:

在整個中國的金融體系中,銀行的借款成本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以此降低中國國有經濟成分的資金成本。這是對體制內經濟的一種人為補貼,中國政府藉此大舉進行基建,並且提供了就業崗位,成為中國穩定發展的一個支柱。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被人為壓低,先是給你一個基準利率,再給你一個浮動空間,貸款利率的高低就被限定死了。

由於風險與收益是相一致的,民企的貸款一般風險較高,但銀行的自主定價權又比較弱,很多時候就放棄這一塊業務。而國企卻經常有地方政府隱形擔保,有書記市長們的條子,導致大量信貸以低成本優先配置給國有部門。

2015年,中國全面放開存款利率的浮動空間,但是窗口指導還在,基準利率還在。它就像一條 “影子”紅線,引導著商業銀行的定價習慣,偏離太多都會被考核為違規,降檔。

4月11日,博鰲論壇上傳來了一個令人振奮不已的消息。新上任的易先生表示:“中國正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未來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雙軌制將逐漸融合”。利率市場化似乎正迎來真正的臨門一腳。

不過,遠水始終救不了近火,這條路還很遠。民企要麼跪舔影子銀行,要麼求助於民間高利貸。

在此前雷厲風行的去產能運動中,一大批鋼鐵、煤炭等行業的殭屍國企債務炸雷,最後銀行債轉股,做了勇敢的接盤俠。

而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去槓桿化運動中,一大批民企只能打斷牙齒往肚子裡吞,當年借的債,流著淚也要還完。

這就是中國實體經濟的真相。家養的孩子有媽疼,受傷的總是野孩子們。

這些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說了這麼多,這些到底與普通投資者有什麼關係?

受調控政策影響,不少中小房企現金流緊張。投資中小房企開發的房子一定要慎之又慎。避免錢交了,房子蓋到一半,開發商帶著小姨子跑路了。

主營業務不突出、盈利能力差,又是高槓杆高負債的民營企業,它們的債券儘量不要碰。

誰的高週轉口號喊的越響,誰的資金鍊就可能越緊張。對於這類企業的股票,你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