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影视产业,单靠政策扶持恐难长久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影视产业,单靠政策扶持恐难长久

传媒大眼导读

当前,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影视产业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地方引进的热门选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各地被列为优先适合发展的产业。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影视产业,单靠政策扶持恐难长久

在大的政策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优惠,实施方式多采用税收奖补。虽然也有收支两条线,但都是真金白银上阵,效果显著,比如最近大热的无锡,还有一直热门的东阳,霍尔果斯等。

在税收优惠的单一模式轮番上阵的状况下,有专家提出“各地都在竞争,往往使得各地的优惠力度越来越大,这其实不是一种好现象”,往往会导致“价格大战”和“盲目效仿”,反而不利于产业及城市长远发展。

一方面我国影视产业紧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内容、创意,这也是影视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影视产业的资本泡沫具有较高的风险,税收和奖补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泡沫的消散。

可见,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更专业更深入的科学规划,也要有更为明确、精准的细则来完成其具体的推进过程

基于影视产业的特色与前景,国内多个地区与城市为其提供了大力度的扶持。这种扶持不如理解为城市化进程中常规的招商引资,仍处在为GDP增长和城市经济发展、就业等多方面的直接收益的初级阶段上,影视产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倒成了位居其次的附属品。

换句话说,影视产业依托政策优惠所带来的产业利润和红利,只是其发展初期的必然结果,相对简单粗暴,但却是见效最快的方式和方法

截至目前,确实有一些行业领军者在政策优惠与扶持的沃土上迅速成长起来,但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政策红利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极易造成企业的怠惰与退步,应变机制与潜力发掘相对迟缓、滞后。在充分利用政策优惠的背景下,影视产业还必须保有自身的独立性,才有可能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出海的艰巨任务。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影视产业,单靠政策扶持恐难长久

从根本上说,思想价值与文化意义是影视产品的灵魂,因此其行业独立性除了体现在影视创作的话语权和行业标准的多样性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也离不开与资本这一生存线的角逐与制衡。

这就要求企业乃至个人必须注重内容开发、品质提升、品牌化推进和多样态发展,将经济效益转换为发展潜力,让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进一步相结合。

婴儿抱着走,幼儿扶着走,少年拉着走,青年领着走。政府优惠也应该实现自身的不断进阶和升级。

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应予以差别化的扶持与引领;面对不断暴露出的影视产业弊端与泡沫,必须给予及时的管制与纠正。

面对资本充足、泡沫丰富、乱象横生的任何产业,无形之手理应监管到位,营商环境的优化不应止步于财政税收的扶持,也包括实时监管与规范,摆脱看政策优惠是亲生,看行业成长是放养的状态。

在这一点上,远有2015年影视公司扎堆并购上市引发的热潮,最终在监管部门的严格评估后逐渐冷却作为教训;近有“阴阳合同”偷税漏税遭遇的全面调查作镜子。

在全国各行各业都进入提质增效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攻坚期时,影视娱乐这一身处风口浪尖,贴近民生的行业能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能否茁壮成长而非野蛮生长,扭转行风已经成为这次调查的不可承受之重。然而,无论是隔靴搔痒还是整风纠偏,都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是毋庸置疑的。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影视产业,单靠政策扶持恐难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