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師徒的歸宿之七,燃燈古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唐僧師徒的歸宿之七,燃燈古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西遊的成功之路(一八五)尾聲,唐僧師徒的歸宿之七,燃燈古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博士論西遊第一八五講,選自《西遊的成功之路》第七章――尾聲)

燃燈古佛為介入取經行動,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取經團隊成員納入其門下。

我們已經知道,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化身烏巢法師,多年潛藏在取經路上,先是讓八戒改換門庭,遭到拒絕後,又把自己的創制的《心經》教授給唐僧,使唐僧成了他的寄名弟子,終於成功介入取經行動。

並且,他也最在意取經行動成功與否。所以他在發現阿難、迦葉傳給唐僧他們無字白本時,及時出手,讓白雄尊者幫助唐僧識破如來的陰謀,最終取得真經,使取經行動得以較為圓滿地成功。

從燃燈古佛的以上表現來看,既然他十分在意取經成功與否,他當然也更願意對唐僧師徒進行保護和庇佑。為什麼這樣說呢?本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取經成功不會擴大如來在大唐的影響。作為過去佛派的領袖,小乘佛教的創始者,已經在大唐民間得到了廣泛的信仰,影響十分強大,如來要想用大乘佛教來代替小乘佛教,難度之大,無法估量!

如來也看到難度之大,已經要放棄傳經到大唐的想法,不願意將大乘佛經交出,而採用傳無字佛經的手段,想矇混過關,而在騙局被戳穿後,才只將三分之一的佛經交給唐僧帶回大唐。

試想,缺了三分之二的大乘佛經,能幹過全部的小乘佛經嗎?如來的影響自然難於擴大,所以他不怕唐僧取到如來的大乘佛經!

二是如果取經不成功,將會使原來的佈局成為泡影。如果唐僧取回的是無字佛經,太宗皇帝李世民必然十分失望,當然就會十分憤怒,以欺君之罪殺掉唐僧,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不要說唐僧成了正果,作為凡人的李世民殺不死他了,要知道,他手下還有能夢中斬龍的魏徵呢,所以,他要想殺一個在佛派中排名靠後的小佛,自然不在話下!

唐僧對此十分明白,在他發現取到的是無字白本時,他"短籲長嘆",極度害怕,"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麼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

唐僧如果死了,就失去了與如來爭鬥的砝碼,燃燈的一番苦心算是白費了,忙活了半天,最終也沒有在佛派中多增加自己一點力量,仍然無法與如來進行抗衡,不可能重現昨日的輝煌。

而唐僧師徒也需要燃燈古佛的庇佑,原因也有兩點:

一是如來對唐僧已不再信任。燃燈聰明,如來也不傻,變成烏巢法師傳授《心經》,已經讓如來怒火中燒了,而唐僧真的接受了,並且時時念頌,領悟其中佛理,用其來做為護身符,顯然已成了燃燈的弟子,對於唐僧對自己的不忠,如來已經傷心,對曾經的二弟子唐僧,已經不再信任。

二是如來對悟空、八戒、沙僧和小白龍始終抱著戒心。悟空、八戒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儘管在大戰牛魔王和車遲國事件中,悟空、八戒都用逼真的表演讓如來放心。但是,如來也不是輕易地就這樣上當的,而沙僧是玉帝的人,小白龍是觀音的人,如來也是都知道的,所以對這幾個人的戒心是始終存在的。

對唐僧師徒的不滿和戒心,在分封職務時表現得淋漓盡致!如來對他們挨個數落一番,不是說唐僧"輕慢我之大教",就是數落悟空"大鬧天宮",還揭八戒的短"色情未泯",罵沙僧"傷生吃人造孽",定小白龍"不孝之罪",意思就是說,唐僧師徒都是有原罪的,以後要老老實實聽話,不可造次!

費了半天勁得到這個效果,成天戰戰兢兢地生活在如來的叱責之下,唐僧師徒也需要燃燈古佛的庇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