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的“小姐妹”風姿秀麗,引得古今眾人爭相誇讚!

断桥的“小姐妹”风姿秀丽,引得古今众人争相夸赞!

断桥的“小姐妹”风姿秀丽,引得古今众人争相夸赞!
断桥的“小姐妹”风姿秀丽,引得古今众人争相夸赞!断桥的“小姐妹”风姿秀丽,引得古今众人争相夸赞!

白堤,西湖三堤之一,似一根扁擔,兩頭挑著西湖十景中的兩景——斷橋殘雪和平湖秋月。白堤上有兩橋,也許是斷橋成名已久,另一座橋與之相比就相形見絀了。它的芳名叫“錦帶橋”,從模樣上看,兩座橋好像“孿生姐妹”。

断桥的“小姐妹”风姿秀丽,引得古今众人争相夸赞!

錦帶橋(老照片)

錦帶橋位於白堤西端,過橋即可入孤山。為什麼此橋稱為錦帶呢?原來白堤一帶,古時稱作十錦塘。據《西湖志》載:“錦帶橋在十錦塘,架木為梁。聖祖仁皇帝(即康熙)臨幸孤山,御舟由此轉入裡湖,後甃以石,橋平如帶,故名。”

錦帶橋宋時名涵碧橋,宋轉運使陳堯佐建碑記其事,且為之圖,久圮。明萬曆十七年(1587),司禮監孫隆修十錦塘(即白堤)時改稱錦帶橋。清康熙帝南巡遊西湖後,改建為石拱橋。雍正八年(1730)重修。民國十年(1921)與斷橋同時改築,加設混凝土拱券。

断桥的“小姐妹”风姿秀丽,引得古今众人争相夸赞!

錦帶橋為單孔石拱橋,長8.1米,寬8.6米,單孔跨度5.9米。兩側金剛牆砌築條石。橋如其名,纖麗秀美,似一條錦帶漂浮在碧波粼粼的西子湖上。晴日天,橋頭佇立,湖山美景盡收眼前;煙雨時,站在北山街葛嶺附近望橋,其秀麗身姿尤為可人。正如王杲叔在《十景塘》詩中雲:“橫截平湖十里天,錦橋春接六橋煙。芳林花發霞千樹,斷岸光分月兩川。幾度觴飛堤外景,一清棹發鏡中船。奇觀妝點知誰力?應有歌聲被管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