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讀過雷米的《城市之光》,就不算認識中國原創推理!


雷米說:如果你自詡推理高手,如果你自認深諳人性,如果你不能把持情緒,那麼請鄭重考慮是否該閱讀《心理罪》。

網友說:書中並沒有給任何人亂貼善惡標籤,只通過他們的言行與心理,去探尋他們內心世界形成的原因。人物因此得以豐滿,甚至栩栩如生,一點不會因為人性複雜而不可理解。正相反,人性的共通,反而讓我們更能感同身受,融入作者虛構的故事中去。——雷米做到了這一點,就足夠吸引我堅定地做心理罪的粉絲。我很慶幸我讀到了這樣的書。

沒讀過雷米的《城市之光》,就不算認識中國原創推理!

推薦理由

“心理罪系列”現在可是一個非常熱門的IP。可能很多朋友,即使沒看過這個系列的小說,也看過它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它是一部中國本土的經典懸疑小說。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同類小說。它是通過犯罪心理這一個獨特的角度,去展開故事,剖析人性的。同時也能引發人們對罪案之外的很多思考。

今天我們推薦的這本《城市之光》,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本。此時的主人公方木,已經成長為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警察。一天,城市裡突然開始發生連環殺人案。受害者都是一些道德淪喪,被社會輿論強烈譴責的人。比如說,有體罰學生導致學生自殺的老師,有為了獨吞拆遷款把親媽趕出家門的不孝子,有判決攙扶老人被訛詐的學生賠錢的法官等等。所有的殺人的手法都非常詭異,而且又充滿了以牙還牙的儀式感。彷彿從天上來了一道光,在替天行道,懲奸除惡。

於是,這個城市中的人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熱。因為老百姓渴望樸素的公平正義,而法律似乎並不能讓每一個惡人都得到應有的懲罰。此時,窮兇極惡的神秘殺人犯反而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道光,一個隨時懲罰作惡者的神。

可是,神秘人真的是正義的嗎?方木為了追捕兇犯,陷入了一場一個人對抗整個城市的艱難較量。於是,方木把自己也當作了籌碼,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還有,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城市之光”。

我一直很想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因為《城市之光》是“心理罪系列的收官之作。作者經過這幾年的積累,講一個好故事的水平已經非常的成熟了。

作為懸疑小說,這本書清晰、冷峻的敘述,嚴密細緻的鋪墊,恰到好處的線索,都給人帶來了爽快的閱讀體驗。而整個系列雖然以“心理畫像”為賣點,但並沒有簡單地給任何人亂貼善惡的標籤,只是通過他們的言行,去探尋他們內心世界形成的原因。人物形象豐滿、栩栩如生。 最後,這一本的突破之處就在於,它從對一個罪犯的心理畫像,上升到了對整個社會的畫像。書中反應的很多社會現象,都是真實的社會事件。這種寫法,使得故事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讓讀者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到書中人物的情感。比如說,書中設定了一個場景:當“指點江山”的鍵盤俠們真的可以操縱他人的生死,對他人進行審判的時候,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這都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沒讀過雷米的《城市之光》,就不算認識中國原創推理!

精彩書摘

序 往事

2008年。

潮溼悶熱的天氣已經延續了近半個月。時至中午,馬路上空蕩蕩的,偶爾幾輛汽車飛馳而過,捲起沙塵和熱風,嗆進肺裡辛辣無比。這個城市的大多數人都選擇呆在家裡,一是為了避暑,二是為了觀看那四年一度的體育盛會。

渝都麻辣燙裡卻熱鬧非凡,狹窄的廳堂裡,幾張油膩的餐桌前都坐滿了人。每個人的面前都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麻辣燙,間或搭配著幾根羊肉串或者冰鎮啤酒。廳堂上方的老式風扇有氣無力地轉著,絲毫不能降低這裡的高溫。食客們的後背大都被汗水浸透,卻毫不影響他們對那碗麻辣燙的偏愛。稀里呼嚕的吞嚥聲此起彼伏。

一個滿臉鬍子的大漢早早地拿起筷子,麻辣燙一端上桌,他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來。吃了幾口,大概是覺得不夠味,他端起瓷碗,一搖三晃地走到付貨口前,操起一個鐵皮罐裡油膩的長把鋼勺,從中舀起一大塊黃色油膏,攪拌在自己的麻辣燙裡。嚐了嚐,又加了滿滿一大勺油膏,這才心滿意足地走了回去。

在一旁邊嗑瓜子邊看電視的老闆娘站了起來,看看已經見底的鐵皮罐,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道:“我說大哥,你一來,我家的麻油就不夠用了。”

大漢嘿嘿地笑起來,大口吃著麻辣燙。

電視里正在播報午間新聞,在主持人充滿傷感的解說中,劉翔在男子110米欄決賽中提前退賽的畫面出現在屏幕上。食客中間也一片譁然,斥其丟臉者有之,言其遺憾者有之。唯有那個大漢一聲不吭地悶頭吃喝,對那場遠在北京的比賽毫不關心。

此時,敞開的門外又走進三個食客。為首的是一個老者和一個小女孩。老闆娘拍拍身上的瓜子皮,笑臉迎了上去。

“來了,老爺子?”她手腳麻利地清理出一片桌面,“還是兩碗,雙份鴨血?”

“一份吧。”老者滿臉是汗,襯衫的前胸和後背各有一大塊汗漬,“這孩子,大熱天的非得來吃麻辣燙。”

老闆娘眉開眼笑地拍拍小女孩的頭頂:“又想吃阿姨家的麻辣燙了?”

“嗯!”小女孩響亮地應道,“還要加雙份粉絲,再來一瓶冰鎮汽水。”

說罷,小女孩就坐在椅子上,老者在她身邊坐下,滿臉都是慈愛與無奈。

“這孩子,就愛吃這個——倒了兩趟公共汽車呢。”

第三個食客是一個年輕男子,灰色圓領T恤衫,黑框眼鏡,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老闆娘認得他,前幾天曾來過兩次,每次都點一碗麻辣燙,卻吃得很少,問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就走了。

他並不急著落座,而是在店堂裡掃視一圈,最後打量了那個大漢幾眼。

老闆娘迎上去,打開手裡的小本子:“先生來點什麼?”

“一碗麻辣燙。”說罷,他就坐在大漢的對面,拿出煙,慢慢地吸著。

大漢只是抬頭掃了他一眼,就繼續大口吃著。年輕男子的目光隱藏在黑框眼鏡之後,大漢沒有發現,對方正盯著他粘滿油膏的手指若有所思。

麻辣燙很快就端上來,年輕男子伸手去接,左手卻在桌面上拂了一下,筷子應聲落地。他彎腰去撿筷子的時候,目光又在大漢的鞋子上停留數秒。

接下來,他的神情不再專注,眉頭卻漸漸蹙緊。相對於滿屋專心吃喝的食客而言,他顯然是個異類。面前那碗散發著誘人味道的麻辣燙,他幾乎碰也沒碰,只是用筷子挑起一塊尚未溶化的麻油聞了聞,就把碗推到一旁。

老闆娘有些不滿,你什麼意思啊?這不是壞我生意麼?

正想著,大漢已經把碗裡的麻辣燙吃得一乾二淨,連湯都一飲而盡。他抹抹嘴巴,掏出錢來放在桌面上,起身就走。

年輕男子也隨即起身尾隨而去。路過那對祖孫的桌前,他忽然停下腳步,拍了拍那個小女孩的頭頂。小女孩含著滿嘴的粉絲,仰起頭來看著他。

年輕男子笑了笑,輕聲說道:“以後別吃這東西了。”

說罷,他就在老闆娘驚異和厭惡的目光中,轉身走出了店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