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代女詞人,《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都十分經典

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李清照出生在一個有高度文化教養的官宦世家。她十八歲時便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十分幸福美滿。然而,靖康事變後,家山破碎,不久丈夫又暴病而死。生活的劇變,改變了她的人生與創作道路。

李清照前期以閨情為主,詞風清麗;後期憂患人生,沉哀入骨,詞情變得悽黯。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善於提煉口語,清新雅潔,富有生的氣息,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一代女詞人,《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都十分經典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李清照新婚不久,趙明誠負笈遠行時寄贈之作。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秋風起時,輕泛蘭舟,悠悠碧水帶走片片飄落的花瓣,卻帶不走反覆纏綿的寂寞傷離之情。看似疏淡心事語句,其中卻不知暗暗寄託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衷腸難解,欲語還休,其滋味沁入人心。

這首詞被改編成了歌曲,名為《月滿西樓》,這是李清照的所有詞中,個人最喜歡的一首,改編的歌曲很好的把李清照心中所想表達的感情都唱了出來,是一首非常好的曲子。

李清照,一代女詞人,《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都十分經典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尤其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一句,特別讓人喜歡。

李清照,一代女詞人,《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都十分經典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此為重九懷人之作。佳節已經來臨而夫君未歸,這是令作者惆帳的原因。只用“人比黃花瘦”一句,就將獨居的愁寂、消瘦的苦懷一齊寫盡。

李清照,一代女詞人,《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都十分經典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第一次知道這首詞,是通過冰心的一篇課文《憶讀書》,那時候並不懂這首詞所表達的感情。後來才知道,這是李清照晚期的代表作,集中表現了詞人在國破夫亡、顛沛流離中悽暗愁苦的心境。感情強烈,筆墨奇橫,開詞壇未有之境。這首詞中的很多句子成為經典名句,常常被人引用,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等。

李清照,一代女詞人,《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都十分經典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是李清照晚年傷今追昔之作。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