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祕密!

昨天我們還期待著放假,今天就啟程返回工作崗位了,時間真的是過得賊快了,年前我們還是錢包鼓鼓的大戶,一個年瞬間就被消滅了,真的是辛辛苦苦一整年,過個年回到瞭解放前呀!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但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各位熊孩子們過完年後表示自己紛紛成為了大戶,因為全家團聚歡樂時,長輩們總是免不了要給兒孫們一些“壓歲錢”,希望兒孫們來年平平安安,事事如意。說起這壓歲錢,那歷史可謂是非常的悠久了。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最早壓歲錢出現在漢代,那時候也叫作厭勝錢或者大壓勝錢,這種錢在市面上是不流通的,而是為了佩戴玩賞而專門製作的形狀似錢幣的辟邪品,錢幣上常刻有類似“千秋萬歲”,“去殃除兇”等字樣,另一面刻有龍鳳,龜蛇等寓意吉祥的圖案。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資治通鑑》中記載“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楊貴妃洗兒金銀錢”,這裡面所說的“金銀錢”其實就是護身符來保佑孩子平安驅邪除魔的。王建《宮詞》有“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的詩句。後來,除夕賜錢和給“洗兒錢”的風俗由宮內傳到民間,到宋代就成了民間的重要風俗之一。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之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就移到了春節這天,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了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了。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到了明清時期,壓歲錢就更講究了,那時候的壓歲錢大多用紅繩穿著讓孩子隨時能夠戴在身上。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注意,這個時候的壓歲錢就已經是可以花的,市面上流通的錢了,主要給孩子用來當做私房錢,買些鞭炮,糖果,玩具之類的東西。

民國以後,包紅包給壓歲錢的形式就流行了開來,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意為“長命百歲”,是不是和我們現在過年時包的紅包差不多呢?後來貨幣改為了鈔票,長輩們便選用了鈔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們當做壓歲錢,諧音“連連高升”,“連連發財”,藉以表達長輩們對晚輩的祝福語期望。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其實關於壓歲錢的由來,還有一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每逢過年的年三十的時候,有一個叫做“祟”的小妖,總是出來害人,特別是小孩子,最容易受到“祟”的迫害,“祟”只要把手放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就會大哭,然後高燒不退,胡言亂語,等到高燒退去,這孩子也基本就廢了,不是死了就是成為了痴呆瘋癲的傻子,當時的人們為了防止“祟”來傷害孩子,就徹夜點燈不睡,稱之為“守祟”,後來漸漸演化成現在的“守歲”了。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老夫妻,夫妻二人老年得子,對自己的兒子寵的不要不要的,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年三十的晚上他們擔心祟來害他們的孩子,就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睡覺的枕邊,夫妻倆徹夜不敢閉眼,半夜一陣狂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恍惚中有一個黑矮的小人用手在摸小孩的頭髮時,孩子的枕邊突然現出一道白光,“祟”連忙尖叫著逃跑了。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後來夫妻二人就把用銅錢嚇跑“祟”的事情傳揚了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著八枚銅錢給孩子放在枕邊,親試有效之後,這種方法就被廣為流傳下來了,人們把這八枚銅錢稱之為“壓祟錢”,後來就成為了“壓歲錢”了。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狂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發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過完年回到解放前?關於壓歲錢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