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者张赢:巴菲特让我 “Go back to China”

(视频来自华舆)

张赢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攻读MBA时,获得一个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当他问及毕业后应该如何进行职业选择时,巴菲特给出了这样的答案:“Go back to China。”

海归创业者张赢:巴菲特让我 “Go back to China”

6月11日,在楼下创始人兼CEO张赢在北京接受华舆专访。(图片来自华舆)

听到这样的回答,张赢当时并未放在心上。

毕业后,他进入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工作,并于2006年进入IBM公司,任高级咨询总监。

2009年张赢被外派回国,负责蓝色和谐IBM SAP项目。“我惊讶于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变化既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表现在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上。同时,中国同事和朋友的勤奋程度和成长速度令人佩服,他们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这座城市的节奏。”

“世界因你而不同”

张赢回忆,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所写的《世界因你而不同》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究竟应该做点什么,究竟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让“世界因你而不同”。

2012年,张赢认识了某鸭脖品牌的负责人。“当时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开直营店或者加盟店,希望我来帮助他做电商方面的工作。”

当时行业内没有“共享”和“最后一公里”等响亮的名词,但是通过“分享”的形式,张赢用“IBM的方法论”大大缩短了鸭货产品与顾客餐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运营效率。“2012年-2014年,我们用这种方式将鸭货产品零售尽可能得做到了最好。线上下单,30分钟左右,顾客就可以收到新鲜的鸭货产品,非常高效。”

“从鸭货产品到新鲜蔬果、鲜奶、零食等多种产品,我们完全可以扩大产品类型。”2014年6月15日,张赢创立的“爱鲜蜂”品牌正式启动。爱鲜蜂运用社区便利店这一资源,通过便利店店主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我们希望解决传统零售行业的运营成本问题。”

诚信精神影响着创业之路

2017年5月,“爱鲜蜂”正式开始盈利,张赢等创始团队成员也踏上了新一轮的创业之路。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绿岛苑小区,总有居民来到自动化无人便利柜店“在楼下”购买食品。这就是张赢正在进行的创业项目,目前已在北京上百社区落地运营,每天为十几万居民提供24小时生鲜食品百货购买服务。

海归创业者张赢:巴菲特让我 “Go back to China”

6月11日,在北京某社区内开设的“在楼下”无人便利店。(图片来自华舆)

张赢希望,对传统零售行业进行更深入地改造,更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管理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深入城市社区的‘公共冰箱’。未来,我们也希望借此方式叠加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助力社区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生活基础设施。”

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张赢认为,现阶段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得到顾客的充分信任。“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学习到的诚信理念和契约精神,始终伴随着我的创业之路,也一次次地影响着我的决策。比如,一批货品准备出仓时,被工作人员发现已处于临期状态,虽然它们还有24小时的售卖期,但是与企业货架期的管理规则不符,那么这批货就需要被销毁。只有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打磨’和‘选择”,才能真正构建顾客的信任感。”

“德克萨斯A&M大学前身是美国南部的一所军校,当时经常能看到同学背着步枪跑步的身影;考试的时候没有监考老师,学生自觉答卷……留学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片段,让我明白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诚信。”张赢说,“零售行业是一个弯下腰来捡钢镚的行业,非常辛苦。无论面对金融危机还是资本寒冬等外界条件,都需要整个创业团队拥有坚韧不拔和诚信精神。”

从美国到中国,从就业到创业,从售卖鸭货到无人便利柜,张赢所在的环境不断变化,但他将在企业学到的方法论不断拓展,将在学校学到的行为准则不断延续。他相信:“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海归创业者张赢:巴菲特让我 “Go back to 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