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者張贏:巴菲特讓我 “Go back to China”

(視頻來自華輿)

張贏在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攻讀MBA時,獲得一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當他問及畢業後應該如何進行職業選擇時,巴菲特給出了這樣的答案:“Go back to China。”

海歸創業者張贏:巴菲特讓我 “Go back to China”

6月11日,在樓下創始人兼CEO張贏在北京接受華輿專訪。(圖片來自華輿)

聽到這樣的回答,張贏當時並未放在心上。

畢業後,他進入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工作,並於2006年進入IBM公司,任高級諮詢總監。

2009年張贏被外派回國,負責藍色和諧IBM SAP項目。“我驚訝於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這變化既表現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也表現在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上。同時,中國同事和朋友的勤奮程度和成長速度令人佩服,他們從一個側面反映著這座城市的節奏。”

“世界因你而不同”

張贏回憶,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所寫的《世界因你而不同》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究竟應該做點什麼,究竟應該通過何種方式讓“世界因你而不同”。

2012年,張贏認識了某鴨脖品牌的負責人。“當時他沒有足夠的資金開直營店或者加盟店,希望我來幫助他做電商方面的工作。”

當時行業內沒有“共享”和“最後一公里”等響亮的名詞,但是通過“分享”的形式,張贏用“IBM的方法論”大大縮短了鴨貨產品與顧客餐桌之間的距離,提高了運營效率。“2012年-2014年,我們用這種方式將鴨貨產品零售儘可能得做到了最好。線上下單,30分鐘左右,顧客就可以收到新鮮的鴨貨產品,非常高效。”

“從鴨貨產品到新鮮蔬果、鮮奶、零食等多種產品,我們完全可以擴大產品類型。”2014年6月15日,張贏創立的“愛鮮蜂”品牌正式啟動。愛鮮蜂運用社區便利店這一資源,通過便利店店主來完成“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我們希望解決傳統零售行業的運營成本問題。”

誠信精神影響著創業之路

2017年5月,“愛鮮蜂”正式開始盈利,張贏等創始團隊成員也踏上了新一輪的創業之路。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綠島苑小區,總有居民來到自動化無人便利櫃店“在樓下”購買食品。這就是張贏正在進行的創業項目,目前已在北京上百社區落地運營,每天為十幾萬居民提供24小時生鮮食品百貨購買服務。

海歸創業者張贏:巴菲特讓我 “Go back to China”

6月11日,在北京某社區內開設的“在樓下”無人便利店。(圖片來自華輿)

張贏希望,對傳統零售行業進行更深入地改造,更貼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管理系統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構建深入城市社區的‘公共冰箱’。未來,我們也希望藉此方式疊加更為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助力社區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和生活基礎設施。”

創業之路不會一帆風順。張贏認為,現階段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得到顧客的充分信任。“在美國留學和工作期間學習到的誠信理念和契約精神,始終伴隨著我的創業之路,也一次次地影響著我的決策。比如,一批貨品準備出倉時,被工作人員發現已處於臨期狀態,雖然它們還有24小時的售賣期,但是與企業貨架期的管理規則不符,那麼這批貨就需要被銷燬。只有通過這樣一次次的‘打磨’和‘選擇”,才能真正構建顧客的信任感。”

“德克薩斯A&M大學前身是美國南部的一所軍校,當時經常能看到同學揹著步槍跑步的身影;考試的時候沒有監考老師,學生自覺答卷……留學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片段,讓我明白什麼是堅韌不拔,什麼是誠信。”張贏說,“零售行業是一個彎下腰來撿鋼鏰的行業,非常辛苦。無論面對金融危機還是資本寒冬等外界條件,都需要整個創業團隊擁有堅韌不拔和誠信精神。”

從美國到中國,從就業到創業,從售賣鴨貨到無人便利櫃,張贏所在的環境不斷變化,但他將在企業學到的方法論不斷拓展,將在學校學到的行為準則不斷延續。他相信:“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將因你不同。”

海歸創業者張贏:巴菲特讓我 “Go back to 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