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那些好用又不爛俗的勵志類素材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在同樣艱苦的條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卻能一奮驥足。因為志氣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個有堅定信仰和志氣的人,他認為人生的全意義就在於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可謂:“有志者,事竟成。”艱苦的環境有利於磨練一個人的品格,激勵一個人的鬥志,增強一個人的能力。所以,每個想為國作出貢獻的人,必須有一個堅定的志向。

寫作素材|那些好用又不爛俗的勵志類素材

一、格言名句

  1.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
  2.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3.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顥)
  4. 心志之力,可稱為人品行之中心力。(薛瑄)
  5.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守仁)
  6. 青年應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孫中山)
  7. 沒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們的生活缺乏偉大的動力,自然不能盼望他們會有傑出的成就。(華羅庚)
  8.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者取決於此。(卡耐基)
  9. 抱負永遠是一種歡樂,是一種如地產一般可靠的財產。(羅伯特·史蒂文生)雄心壯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半星。(勃朗寧)
  10. 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門入室的旅程。(巴斯德)
  11. 要向大的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的目標開始。(列寧)
  12. 一個人如果胸無大志,即使再有壯麗的舉動也稱不上是偉人。(拉羅什夫科)
寫作素材|那些好用又不爛俗的勵志類素材

二、名人事例

1、徐特立斷指明志

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天,徐特立在長沙修業學校向師生員工作時事報告。講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講到軟弱無能的清政府不能保護主權和人民,講到中國的老百姓被歁侮、被屠殺……激昂悲憤之時,他拍案捶胸,聲淚俱下。怱然,他猛地一個轉身,跑到廚房取來一把菜刀,當、著師生們的面,“砰”的一聲砍斷了左手一節手指,頓時鮮血淋漓,濺染衣衫。接著,他用斷指在白紙上寫下八個血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聽著徐特立演說的青年,頓時熱血沸騰,群情激昂,呼聲雷動。徐特立的斷指壯舉,很快傳遍了長沙。

2、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

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立志救國,獻身革命。他在中學唸書的時候,同學們稱他“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他在離家求學前夕改寫了日本西鄉隆盛的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1914年,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學習期間,全部費用只有169元錢,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訂報上,鋪蓋和衣服則非常簡陋單薄。但他從不以此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勵說,讀書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為已任”的雄心壯志。他還與朋友們提出“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在校學習期間不談男女戀愛問題。他認為,改造國家,改造社會,對學問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寶貴的青春,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3、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宋代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他兩歲便失去父親,母親貧困無依,就改嫁到長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後,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別了慈母,到南都學舍不分晝夜地苦讀五年中間,竟然沒有解開衣服好好地睡過覺。有時睏倦已極,便用冷水沖洗一下頭臉。他邊稠粥都不夠吃,所以常常忍飢挨餓熬到下午才吃飯。就這樣,他勤奮學習廢寢忘食,《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部《六經》之旨,便精通了,從而慷慨激昂地表達了以天下為已任的偉大志向,不僅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換負而且成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寫作素材|那些好用又不爛俗的勵志類素材

4、李少石矢志不移

李少石同志在大革命時受到馬列主義的影響,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立下的志向是:“神州遍地見紅旗”。為了實現這個志向,他在廣、香港、上海等地,艱苦工作,英勇鬥爭。他入過獄,身患肺病,受盡折磨。但他說:“雪山未阻徵人路,霜獄能磨戰士姿。”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

5、左思立志,堅忍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子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宏篇鉅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罈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遊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並廣泛查詢瞭解,大量蒐集資料,然後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裡,籬笆旁,廁所裡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覆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