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臺灣只有3萬部隊,卻為何能和大清對抗30年?

在公元1683年的時候,康熙皇帝收復了臺灣,至此為止,臺灣已經和,大陸對抗有30多年了。在清朝入關之後,鄭成功就來到了臺灣,直到康熙年間才把臺灣進行了收復。而當時臺灣總人口才不到10萬,部隊不到3萬人左右,那麼他們是依靠什麼來做到和大清對抗30年呢?

清朝初期,臺灣只有3萬部隊,卻為何能和大清對抗30年?

首先是因為海戰當時的滿清軍隊,尤其是八旗貴族,根本沒有海戰的任何經驗,他們在陸地上是王者,但是在海上卻是菜鳥。而鄭成功的部隊長期活躍於福建沿海地區對於海戰特別的熟練。所以對於鄭成功的海軍清朝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大清朝打不過鄭成功海軍的原因。

清朝初期,臺灣只有3萬部隊,卻為何能和大清對抗30年?

而對於第二點是清朝在剛成立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他們最需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人心和經濟穩定下來。所以在當時是管不過來鄭成功的。這也得到了鄭氏家族在臺灣立腳的一絲喘息的機會。所以在近十年的時間之內他們過得非常的安穩,大清朝只能是望洋興嘆。

清朝初期,臺灣只有3萬部隊,卻為何能和大清對抗30年?

在康熙繼位的時候,他面臨的問題主要是鰲拜和三番之亂。這是當時最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康熙才有時間騰出手來解決臺灣的問題。而在面臨臺灣的問題,創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組建福建水師,耗費了一定的時間。

清朝初期,臺灣只有3萬部隊,卻為何能和大清對抗30年?

相信很多看過康熙王朝的小夥伴們大家都知道,在,面對臺灣問題的時候,清朝採取的是海禁政策。也就是沿海的人家必須要搬到內地去,這樣的話就會斷絕和臺灣之間的往來,也斷絕了臺灣的糧食來源和軍備來源。這樣的話,就會把臺灣困在了孤島之上。所以在實行海禁的時候,也浪費了很大的時間。因此臺灣整體和大清朝對抗的有30多年,這幾個因素是必須要考慮到的。

清朝初期,臺灣只有3萬部隊,卻為何能和大清對抗30年?

而在收復臺灣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施琅的投降。這個人原來是臺灣海軍的最高統領,如果他不投降的話,那麼大清收復臺灣的話,可能還要更長的時間,這完全在於康熙的一些計謀。當然啦,其實在當時很多人還不希望臺灣被攻陷,因為在當時至少臺灣的政權是漢族政權。不過從中國歷史的整體而言,收復臺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從歷史上就證明了在歷史上臺灣永遠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