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發表臨床SCI論文,真的只是寫作這麼簡單嗎?

想發表臨床SCI論文,真的只是寫作這麼簡單嗎?

相信有很多從事臨床醫學工作的朋友正被髮表SCI論文所困擾,參加了那麼多寫作班,文章寫作框架了然於胸,經典句型信手拈來,使用起承轉合的連接詞也是輕車熟路,為什麼文章屢屢遭受"悲劇"(被拒)的命運呢?類似的,在美國的大學及研究生課程體系中,基本會有論文寫作與發表相關的課程,但很多參加過系統寫作課程的美國臨床研究者也常常會接到文章拒稿的final decision。

這說明想要發表臨床相關的SCI論文,並不是寫作套路這麼簡單。那麼要順利發表一篇臨床SCI論文,需要哪些關鍵要素呢?

以下是SCI論文拒稿的幾大常見原因:

1、沒有遵循讀者須知

2、研究的新穎性,是否與其他研究有重合

4、文獻回顧是否全面

5、研究的開展過程是否合理

6、方法學是否有問題:樣本的選擇、樣本量、對照組的選擇

7、統計學方法是否得當,比如偏倚的控制

8、數據的解讀是否正確

9、英語不過關,內容難以閱讀和理解或者作者寫作態度問題:較多的單詞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

在拒稿原因的順序編排上,我實際上是按照前言——方法——結果——討論的順序進行排列的。大家來思考一下:

1、為什麼要寫前言,前言是用來幹嘛的?

從我的角度來看,前言最大的作用是用來幫助立題的,即該領域的進展是什麼,我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這個課題重要嗎,涉及的是哪些理論內容?在這個科研方向上,別人都做過哪些研究?在目前的研究基礎上,我還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嗎?如果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在哪些方面還能深化或完善?在一步步的邏輯銜接基礎上,最終指出我要研究的科學問題是什麼。

2、為什麼方法學部分很重要?

在明確科學問題的基礎上,下面就是要擬定科研方法,制定方法學路線來驗證自己的idea了。但是先彆著急,靜下來問自己幾個問題:

b、我要採用什麼研究方案呢?——RCT研究,還是病例對照研究,還是隊列研究,還是橫斷面研究?注意,不同研究方案的循證等級是不一樣的。如果你選擇的是病例對照研究,雖然研究的開展會相對容易一些,但相對地,你需要在偏倚的控制上下點功夫,否則文章的效力會大打折扣的。除了研究方案,患者入排標準的設立也大有講究,一不留神,你可能就選擇了不適當體的研究群體,當研究群體不具有代表性的時候,後續的研究也都會受到牽連。

c、選擇了正確的研究方案,收集到研究所需的數據,那麼數據統計的方法你用對了嗎?兩兩比較該怎麼選擇統計方法?多重性校正該怎麼調整alpha值?遇到重複測量的數據你能想到用重複測量方差分析嗎?因變量為連續量表或二分類變量該怎麼選擇迴歸方法,如果你得到的是有序多分類因變量,又該怎麼選擇呢?

3、結果的呈現很重要:結果的呈現要說的不多,大原則:間接明瞭、重點突出、邏輯連貫,避免結果部分有討論的內容出現。

4、討論部分是難點也是重點。

討論部分在我看來就是數據的解讀,通過數據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總結出哪些道理?你的研究結果跟前人的研究結果相比怎麼樣,別人的結果是支持你的研究還是與你的研究相矛盾,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你的研究除了跟既往研究有重疊部分外,還有哪些新穎之處,這些新發現的意義是什麼,是否具有外推性?另外,你的研究有沒有什麼不足之處,這些不足的地方可能會在哪些方面制約你的研究,以後有沒有進一步的研究計劃來彌補這次試驗的缺憾呢?

所以說,SCI論文發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純的文字寫作這麼簡單。說了這麼多,不知道你有沒有對自己文章拒稿的原因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呢?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每一位想要發表SCI論文的朋友。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想發表臨床SCI論文,真的只是寫作這麼簡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