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思德瑞 創新公司或龐氏騙局?

被聯邦及卑詩省政府資助並扶植為“高科技創新典範”、受眾多華人、非華人投資者追捧的溢思德瑞科技創新集團(Istuary Innovation Group

)被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為一個精心包裝的龐氏騙局

溢思德瑞 創新公司或龐氏騙局?

溢思德瑞 創新公司或龐氏騙局?

溢思德瑞 創新公司或龐氏騙局?

主流的關注

8月24日已有消息稱,4名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華裔投資者聲稱,自己被誤導向溢思德瑞投資累計420萬加元,但事後他們發現這些錢並非被投入其承諾的“高科技創新領域”,而是被擁有在高貴林購買物業,其中一幢物業目前正標價260萬加元出售。這4名華裔投資者向省高院起訴,試圖“討個公道”,但當時並未引起廣泛關注。

9月18日,曾代表溫哥華無黨派協會(NPA)參選市議員的房地產律師簡能政(Joe Carangi)也起訴被誤導投資13.8萬加元,這些錢並未被投入合法用途,而是涉嫌用於在中國併購或“私人生活用度”,由於簡能政在西人和華人中都有一定知名度,事情開始引發關注。

9月27日,《國家郵報》以長篇深度報道的形式報道了溢思德瑞案,不但指出這家公司在卑詩省、安大略省和中國的分支都處於人事動盪中,其創始人孫一桉(Ethan Sunan Sun)和妻子胡玉蘭(Emy Hu)疑似業已出逃,其多倫多分公司雖仍有人但拒絕回應,而溫哥華總辦事處則似已人去樓空。

9月28日,另一家西人主流大報《環球郵報》也出手了,該報稱兩名溢思德瑞員工李小姐(Elaine Li)和加堅德安(Manivannan Gajendran)表示,自己已被欠薪多時。兩位員工表示,今年4月15日他們第一次被欠薪,儘管這次欠薪月底補發,但兩個月後問題重演。

這一次他們等到6月30日才等來一封公司電郵,稱公司正經歷“某些與工資有關(payroll-related)的問題”,稱如果員工願意共度時艱,將可獲得“額外獎金”(additionalretention bonus,相當於欠薪的1/3,也有中文媒體稱是薪水的3%),更鼓勵員工“相信公司”、“百折不撓將令你們更加強大”。但直到8月1日,他們才在毫無收穫的情況下得到又一份“可以去申請EI”的建議,幾天後孫一桉最後一次通過視頻露面,稱公司正動用資金在中國進行企業併購,“很快資金問題就會解決”,但至今問題不但沒有解決,甚至連回答問題的人也下落不明。

談笑有鴻儒

溢思德瑞成立於2013年,聲稱其主業是“幫助創新公司在中國和其它國際市場的上市和開拓”,2015年孫一桉出現在加拿大商業孵化協會(CABI)所創辦的“創新力量峰會”(innovation power)。當時他宣稱“公司發展太快令我緊張”。

此後這家公司如氣球般迅速膨脹,在卑詩省和安大略省僱傭了300人以上,更屢屢在公開場合露面,大談“高科技外企的本地化”,直到今年8月該公司還獲得某個東部創新活動的獎項,而公司主頁上的“正能量宣傳”則直到兩家主流媒體曝光仍然高掛著。

該公司一直高調炫耀與聯邦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前卑詩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前聯邦移民部長亞歷山大(Chris Alexander)等政要的合影。如果說,這類合影雖能在不明就裡的華裔面前自抬身價,但在加拿大本土政治文化中並不意味著替被合影者背書的話,幾年來這家主業曖昧的公司受到兩級政府的扶植、關照,卻是有跡可查的。

簡能政還獨家披露稱,大溫知名華裔房地產經紀劉志元(Julia Lau)是他和溢思德瑞間的牽線人,更和他主動發展過“浪漫關係”。劉2015年招惹三項官司被迫“金盆洗手”,翌年卻又惹出新是非,她的“入局”自然會引來更多遐想和議論

是否龐氏騙局

至今仍有投資者和員工稱孫“老實”、“給人希望”,呼籲大家“不要輕易下結論”——這一幕在著名的“唐煒臻龐氏詐騙案”中也曾出現過。

所謂龐氏騙局,是一種以不正常的高額回報來騙取投資者加入的投資欺詐形式。騙子以高出正常數倍的利息或回報吸引客戶投資或儲蓄,並在短時期內對早期投資者如期返利,以吸引更多的客戶。而實際上,這些返利來自於後期客戶的投入,而非如騙子所吹噓的,來自於某個一本萬利的投資。

龐氏騙局的特點,一是“承諾不合常理的高回報以吸引投資者”,二是“實際資金用途和承諾用途不符”,三是“不斷用新投資支付給老投資者,以儘量維持投資鏈和神話不至很快斷裂”,一旦神話難以為繼,新增投資者數量減少到臨界線以下,以至於不能再支付老投資者的本息,龐氏騙局就會戛然而止,騙子或潛逃、或被法辦。

一些騙子不僅會將欺騙來的資金用於揮霍,也會真的去用於某些在他們看來“能賺快錢”的投資項目,但這些項目無一例外是高溢價、高風險,及和承諾用途無關的,如果這些項目中途出問題,會加速“龐氏鏈條”的斷裂。

從目前披露信息看,溢思德瑞向4名華裔投資者許以“本金5倍”的回報,向另一名爆料的加盟者許以200萬加元以上花紅和10萬公司股權等高得嚇人的利益,這些都符合“不合理高回報承諾”的龐氏特點;4華裔指稱他並未將資金用於發展所稱的高科技項目,而是投入大溫房產(外籍買家稅等調控出臺導致房產拐點出現,可能造成了鏈條提前斷裂的後果),而簡能政則指稱他挪用款項去中國投資及進行個人消費,這些也都能和龐氏特點“對上號”——當然,這些都是一面之辭,是否屬實,還需法庭裁決。

《國家郵報》稱“省”(不知是一省還是兩省)發言人證實,就業部門收到122起和溢思德瑞有關的勞務投訴,這至少表明,這家公司的“龐氏”特徵相當明顯,嫌疑度也相當高。

近年來和“龐氏”有關的涉及加拿大華裔案例層出不窮,除了唐煒臻案,鄧越文麥博集團(MP Global Financial Ltd.)案、夏其驄Black Bear Homes案都具有類似特徵,且曝光前投資者趨之若鶩,曝光後仍有部分投資者、員工為其辯護,甚至繼續給其投資。箇中原委,無非是貪圖超高回報於前,持僥倖心理希望收回本息於後罷了。

不管溢思德瑞案最後如何定性,本地華人必須摒棄這種“圖快錢”、“追求異常高回報”的心理,須知加拿大是成熟社會,其最大特點就是“無大利也無大害”,過於貪婪則必然成為各路騙子覬覦的對象——老話說得好,這世上哪裡會有無緣無故的愛?

圖片1、劉志元從來都是“聞人”(卑詩省報)

圖片2、孫一桉(國家郵報)

圖片3、和杜魯多合影(國家郵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