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三大重點區域 新一輪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啟動

覆蓋三大重點區域 新一輪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啟動

6月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要求對重點區域開展強化督查;6月11日,生態環境部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正式啟動,時間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

據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是今年持續時間最長的專項督查行動。同時,業內業內認為,這也是繼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5600人次的強化督查之後,又一場範圍廣、人數多、要求高、持續時間長的強化督查。

從2013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發佈至今,藍天保衛戰由打響、打好,已經轉變為打贏。隨著大氣汙染防治的升級,打贏藍天保衛戰已經上升為一項政治任務,中央高度重視,群眾高度關心,社會高度關注。

通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大氣汙染防治雖有一定成效,但當前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繼續改善,個別地區汙染仍然較重。本次強化督查便是針對大氣汙染區域特性,旨在改善重點區域空氣質量。

根據安排,本次強化督查將出動1.8萬人次,範圍覆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以及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在督查人數分配上,“2+26”城市總體安排約200個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長三角地區以安排特別行動組為主,開展不定期督查。

如此一來,每個組能夠更深入一線瞭解當地情況,可以明確督查目標,持續性、浸入式地進入督查工作。正如生態環境部李幹傑在2018—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啟動視頻會上表示,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強化督查,不是“運動式”、“一陣風”,而是新的長效機制,不是要求“一刀切”,而是要精準治汙。

因此,生態環境部專項督查辦公室將統一負責指揮、調度、協調強化督查工作。排查發現的問題,由專項辦審核後,第一時間向各城市推送下發電子督辦單,增強交辦時效性。每兩輪督查結束後,安排一週時間,由督查組對之前交辦問題進行核查,確保按期整改到位。

在具體督查中,將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指標、重點時段和重點領域,圍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4項重點任務,完成檢查“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情況、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等13項督查任務。同時,根據不同的督查內容,本次強化督查還將分三個階段進行,全面、細緻、精準鎖定汙染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強化督查還將使用高科技手段:督查組對企業(單位)涉氣環境問題整治情況進行精細化排查後,在通過環境執法平臺督查APP將每日檢查情況報送專項辦。此外,本次強化督查還將利用熱點網格信息、衛星遙感技術進行精準督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