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降龍定山河

在山東很多地方,流傳著大禹治水的傳說。其中濟南、禹城和蓬萊,很多地名與大禹有關。濟南有

“齊煙九點”和泉水形成的傳說,有“舜井鎖蛟”古蹟,有龍洞、藏龍澗,回龍山等地名,禹城有禹王亭、具丘遺蹟、禹息故城,形成了徒駭河驚魂、精衛守息壤、大戰巫支祁、山洞巧捉龍、一箭定海疆等民間故事,彙集成一個大禹降龍,力定山河的傳說。

徒駭河驚魂

堯舜時期,古中國大地洪水氾濫,洪水到處,沖毀了道路、農田,人們流離失所,逃上了高山凸地,而昔日的莊稼地卻長滿了水蓬等雜草。東海龍王見機想要擴大海域面積,便派一條孽龍叫巫支祁,率領蝦兵蟹將,趁機興風作浪,想把古青州地區慢慢掏空,變成澤國。海水趁機倒灌,順著徒駭河、鉤盤河、馬頰、太史等古黃河下游支流向內陸進逼。為了自保,人們紛紛起來抗擊水災。

大禹降龍定山河

這一天,在徒駭河邊,一群人正在探查水情。巫支祁手底下一條大黑鰍在水底看見了,就想把人們捲入水底吃掉。它掀起了滔天巨浪,數米高的浪頭咆哮著,向岸邊正在測量水深的人們壓來。眾人不防,大聲呼救:“禹王救我!”“禹王救命!”

原來,這群人是大禹的徒眾,因敬佩大禹公而忘私,一心治水,都自發跟隨大禹治水。然而,此時的大禹正在河邊高處瞭望,看到巨浪忽然湧起,知道有變,急速奔下土丘,想要前去救援。可是巨浪騰空,眼看就要來不及了。

正在這時,一道黑色的閃電疾速飛過,跟著一團黑色的泥土落進巨浪,見浪就長,一片陸地憑空出現,將波濤全部化於無形。波浪中,一隻黑色小鳥鳴叫著。大黑鰍一見到嘴的食物要跑,氣急敗壞,直接從水底衝出,大尾巴一掃,想再次把眾人打下河去。這時,大禹趕到了,一把黑黝黝地巨斧橫拍,斧面撞在黑鰍腦門上,黑鰍登時被打暈了,倒在岸邊。眾人得救了。

大禹降龍定山河

這條河是大禹徒眾受過驚駭的地方,所以後來人們稱它為徒駭河。而黑鰍被大禹拘拿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具丘(拘鰍)遺蹟

大禹來到小鳥面前,拱手道謝。那道黑色的閃電原來是一隻美麗的小鳥,頭部的花紋彷彿一道道火焰,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十分漂亮。小鳥發出人語:

“是禹王嗎?我是精衛。你是來尋找息壤的吧?我知道它在哪兒。”

大禹尋息壤

大禹姓姒,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他的父親鯀治水採用堵的方式,水庫潰壩,導致大批百姓被洪水吞噬,因而被殺。大禹繼承父親遺志,繼續帶領大批徒眾救治水患,為百姓贈衣送藥。

大禹無私的奉獻感動了堯,任命他為天下首領,治理水患。

在東夷人首領皋陶、伯益和商人始祖契等人的輔佐下,大禹開始浩大的工程。他帶領著人們挖溝開渠,要把水疏入東海。奮戰幾年,洪水退去了一些,但是仍有大片土地淹沒在水裡。老百姓的日子都很苦。禹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就想求東海龍王幫忙把水儘快退去。可是,東海龍王就是不答應。

大禹降龍定山河

為了幫助大禹更好地治理水患,堯把他找來,授予他四件寶貝:河圖、開山斧、定海神針,最後一樣是息壤。

當初鯀受命治理洪水,未經天帝允許盜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結果九年不成,水患更厲害,天帝大怒,誅殺鯀在羽山。鯀在被殺之前,留下消息,說是把息土藏於東洲(禹城境域)。大禹來到徒駭河邊,安營紮寨,將之作為治水指揮部。一方面是查探水情,另一方面也在查找息壤的線索。但息壤在哪裡呢?

精衛守息壤

原來,精衛是炎帝之女,名叫女娃。幼時駕小船到海上去玩,突然海上大浪,將她吞噬,女娃之魂一口哀怨不平之氣,化作一隻精衛鳥,每日銜取一顆小石塊或樹枝,投到海里,發誓要淹平東海。她的堅持感動了鯀。其時鯀知道自己大限將到,就將一部分息壤給了她,讓她擁有和水族鬥爭的法力,另一部分藏到東洲。讓她看守著,以後交給自己的兒子禹。

在精衛的帶領下,禹在東洲的地底下,找到了息壤。大禹捧起黃黑相間、晶瑩剔透的息壤時,跪了下來,發誓說:

“父親,我一定完成您的遺願,還九州大地朗朗乾坤,給百姓一個清平世界!”

埋藏息壤的地方,也是大禹治水大軍駐紮的地方,後人稱之為禹息故城。

大禹降龍定山河

息壤、河圖、開山斧和定海神針這四件寶貝的聚合,成為大禹治水的有力武器。河圖標註著九州山川河流水脈的走向,只要按照河圖的指引,將洪水引出,就可以讓水災消退;定海神針可以鎮壓洪水巨浪;開山斧可以削平山峰,開闢水道;息壤可以讓土地生長,平地變成高山。憑藉這四樣寶貝,大禹先後疏通了黃河下游的九條河流,包括徒駭、太史、馬頰、覆鬴、胡蘇、簡、絮、鉤盤、鬲津等,讓四溢的河水流向大海,洪水漸漸消退。

大禹對他們在徒駭河遇襲進行了調查,知道是巫支祁所為。又發現流向大海的河流被巫支祁截留,成為它興風作浪的工具。於是大禹決心降服惡龍,還古兗州及青州百姓一個清平世界。

大禹降龍定山河

大戰巫支祁

巫支祁的老窩在濟南的鵲山湖,是一片一望無際、深不可測的浩淼湖水。大禹定下釜底抽薪之策,決定先把鵲山湖的水放幹,去掉水族的依仗。他令皋陶、伯益等人率眾在外圍,等湖水乾後捉拿蝦兵蟹將。

他自己前去會鬥巫支祁。

趁著巫支祁在水底休息的時候,大禹運起開山巨斧,在西北邊群山環繞的位置一斧劈下,開出了一個缺口。這下,湖水立即順著缺口向東流去,最後注入大海,這條河就是古濟水後來黃河改道,順著濟水入海,就成了今天的黃河。

湖水退去,驚動了正在湖底睡覺的巫支祁。惡龍竄出水面,不由分說,張開血盆大口,想要一口吞掉大禹。大禹的開山巨斧可不是吃素的,寒光一閃,削掉鵲山的上半部,巨石紛紛向惡龍砸去----現在的鵲山山頂還是平的呢!

大禹降龍定山河

雙方惡戰起來。這下不得了了,濟南北邊、西邊、東邊的山就遭了殃,一個個被夷為平地,只有少數的幾個山頭被保留下來,不連不靠,就像幾塊大石頭被扔在平原上,成為今天的“齊煙九點”而南邊的泰山由於被東嶽大帝和碧霞元君護著,所以安然無恙。

巫支祁眼見驚濤駭浪、飛沙走石、風雲雷電都對大禹無效,著急之下,現出原形,五隻龍爪用力,想把整個濟南連城帶鎮從地底拔起來,向大禹砸去。這一下如果成了,整個濟南就會崩潰。大禹祭出定海神針,從空中落下,準確地將整個濟南都定在大地之上。後來,人們把這根定海神針化成的山叫橛子山。民國時,還能在山上看到巨大的石柱。解放戰爭時,據說王耀武為了修築工事,就把這根石柱給拆了。

巫支祁見這招不行,決定祭出殺手鐧。它五隻龍爪掐訣唸咒,從地底開了三個巨大的無底洞,海水“咕咚咕咚”從海眼裡冒了出來,原來,巫支祁引來了黃海和渤海的海水,眼見就要淹掉這座城市。大禹急忙化身為巨熊,高過千丈,巨爪抓過三座山峰,分別是歷山、灰山和鐵牛山,法力過處,三座大山縮小了,重量卻依然不變,準確地蓋在海眼之上,海水被止住了。後來,老百姓就有了

“三山不見”的諺語。

三山所蓋住的地方,其實並不很嚴實,漏出了這麼一點小眼,水依舊“咕咚咕咚”地往外冒,這就是著名的趵突泉

大禹降龍定山河

山洞巧捉龍

巫支祁眼見自己的招數一一被大禹破解,知道自己打不過大禹,就想要逃跑。它身子一折,先向南邊的山上逃去。在山上,它鑽了一個洞,想把自己藏起來,沒想到大禹騎著一匹天馬追來,腳步很快,沒等惡龍把洞挖好,就到了。巫支祁趕緊從洞裡鑽出來,向東南方向更高的群山逃去。

這座山就是現在的回龍山,山上現在還有個回龍洞呢!

當大禹騎馬追趕到山腳下時,天馬大汗淋漓,又累又渴,無力登山。大禹拔出開山斧對著溪中的巨石用力一劈,開出一個石槽,水便流入槽內,供馬飲水。待馬喝足了水,養足了精神,大禹騎上馬急著追趕較龍,那馬用力一蹬,就在石臺上留下了幾個馬蹄印。後來,石槽地勢較低,溪水流過石槽卻不存水,因為這是馬把水喝乾了。而在平臺上的馬蹄印中,不管天多旱,它都會“印中有水”,傳說那是順著馬腿淌下來的汗水。這就是著名的“飲馬灣”,由一道深深的石溝和幾個馬蹄子印跡組成,現在多數馬蹄印被淹埋,僅剩下一個。

當大禹追趕至群山附近,蛟龍已不見蹤影了。於是他登高遠望,看到蛟龍鑽到山崖上的一個洞中。由於洞淺,尾巴還露在外面。大禹追趕過去,巫支祁發現自己暴露了,從洞中出來,把身體藏在山石樹木裡,順著山勢偷偷地蜿蜒遊動,想躲到另一個洞裡。大禹裝作沒看見的樣子,提前來到洞的另一頭,把洞口堵死了,這才轉過來,要來個

“洞中捉龍”

大禹降龍定山河

巫支祁急了,在山腹中猛地上衝,龍角把山給鑽透,想要逃跑。這時的巫支祁經過連番大戰,又多次鑽山挖洞,已經沒有力氣了,幾個回合下來,大禹便騎在蛟龍身上,握住龍角,提起拳頭照著龍頭便揍。巫支祁痛的爪子到處亂抓,在地上抓出了三個坑。最後,大禹提著奄奄一息的蛟龍,凱旋迴歸。

現在濟南龍洞風景區有座山叫做禹登山,東西兩個洞分別叫“穿山龍洞”和“通天龍洞”,藏龍澗彎彎曲曲,如同龍身蜿蜒盤旋。被蛟龍抓出的三個坑就是72名泉中的黑龍泉、白龍泉、金沙泉。

一箭定山河

正當禹城和濟南廣大地區的老百姓都在慶祝大禹捉住惡龍,從此不再遭受水患的危害時,禹城門口,來了一個老頭,身穿黃袍,頭束金冠,深目隆鼻,要見大禹。徒眾見此人相貌不俗,就通報了大禹。大禹出來一看,這不是東海龍王嗎?

原來巫支祁和黑鰍都是龍王的得力助手,龍王捨不得損失這兩員大將,便前來與大禹談判,說願意用珠寶財物贖回他們。大禹說:“巫支祁和黑鰍興風作浪,害死人命無數,我要殺了它們,為死去的老百姓報仇。”

龍王大怒,說:“巫支祁是我的愛將,你如果殺了他,我一定傾龍宮之力,把整個古九州全淹掉。”

大禹降龍定山河

大禹舉起了開山巨斧,冷冷地說:“只要有我一口氣在,絕對不會讓你戕害百姓。”

龍王見恐嚇不成,只好忍著氣,說:“要怎樣你才能饒了巫支祁?”

大禹也擔心龍王再次發瘋。他本人和徒眾不怕,但真要是再爆發戰爭,受苦的還是老百姓,於是說:“你將青州和兗州的水全部退掉,我把黑鰍和蝦兵蟹將還給你。至於巫支祁,是首惡,必須嚴懲。我要囚禁他一萬年。萬年後我會放它回龍宮。”

龍王說:“那不行,這樣,聽說你武藝超群,箭法了得。要不你開弓射箭,一箭之地的海水我全部退掉,怎麼樣?”

大禹思考了半晌,說:“你是說我從我張弓搭箭開始,到箭落地的地方全部都算我的地盤?”

大禹降龍定山河

龍王想:最厲害的弓箭手不過百步的射程,就算你臂力大上十倍,也不過千米。答應他就是。我這叫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大不了等他射守箭後,再讓一步,給他個幾千畝的土地。

但龍王沒想到,大禹居然沒有再討價還價,不由得生出一種不妙的感覺。

大禹面向東方一箭凌空。一棵水蓬草,被箭矢穿起,帶著飛向天空。當箭矢力盡將墜之時,一隻黑色的鳥兒突然從空中出現,用爪子抓住箭矢,閃電般地向東海飛去。龍王見了,驚的目瞪口呆。

原來,龍王和大禹談判時,精衛正從海邊回來,要和大禹一同慶祝這場大勝。當她聽見龍王的條件,就暗地裡告訴了大禹她的計劃。大禹將計就計,同意了龍王的條件。

精衛一氣飛到東海里面的一個小島上,最後實在飛不動了,才把箭矢扔下,出了一口被東海淹死的惡氣。而原來是海域的地方,在精衛飛過後,高山崛起,陸地大量出現。

大禹降龍定山河

精衛扔下箭的地方,因為上面還帶著水蓬,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蓬來”,諧音“蓬萊”,在山頂上建起了蓬萊閣。從地圖上看,山東半島像一隻撲騰著翅膀的鳥,鳥首欲要從大陸飛出,還有鳥喙呢!據說,這是大禹為了獎勵精衛的功勞,照著精衛的樣子用無上法力修建了大陸邊緣。

舜井鎖蛟龍

大戰結束了,大禹用息壤把巫支祁引來的海水蓋在地下,又疏通了城裡的歷水、濼水,在北郊鵲山、華山邊,惡龍的老窩設置了水庫,挖通了幾條河流,就是現在的鵲山龍湖和小清河流域,可以調節城內的水流。一時,濟南城內水患退去,人們紛紛回到故鄉,建設新的家園。

大舜聽說禹治好了青州、兗州的水患,還捉住了巫支祁,讓龍王敗走東海,便特地前來慰勞治水大軍。當他聽大禹正在尋找囚禁巫支祁的地方,便說,濟南城裡早年有他挖的一口井,可以把惡龍關到裡面。要讓惡龍為百姓所用。

大禹聽了,用鐵鏈把巫支祁鎖井中。大禹說:“如果你能為老百姓做點好事,我可以提前放你出來。”

大禹降龍定山河

巫支祁聽了,為了能提前恢復自由,就答應了。於是大禹和巫支祁約法三章:一是做濟南的守護神,不得讓外邪入侵;二是確保洪水不得氾濫,地震不得出現;三是打開千顆泉眼,把鹹苦的海水變成甘甜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方便老百姓生活。

巫支祁在答應之餘,也不放心,怕大禹食言,就問:“那你什麼時候放我出來?”

大禹為了安撫它,便說:“等到鐵樹開花。”

許多年過去了,舜井鎖蛟的故事傳遍天下。不知是唐朝還是宋朝時期,濟南南部山區有一壯漢,砍柴後挑到濟南來賣。路過舜井,聽了這個故事很是好奇,便把柴擔放在井口,探頭去看。哪知井下突然一陣水花翻滾,鐵鏈亂顫。井水“突突”地向井口湧來,一個龍頭的影子在水裡若隱若現,眼看就要衝出井口。

大禹降龍定山河

壯漢早就嚇呆了。原來柴擔上,不僅有青青的葉子,還帶著各種顏色的鮮花,扁擔兩頭用鐵皮包著,放在井口的鐵鏈上,巫支祁在井下看見,以為是鐵樹開花了,就想往外跑。

旁邊一個老頭看見了,趕緊把井口的柴擔拉了下來,向井下喊:“這是柴擔,不是鐵樹開花!”

井口的水花翻騰了好一陣,終於沉寂下去。巫支祁到底不敢違背和大禹的約定。這就是舜井鎖蛟的故事。

現在,遊人路過舜井街時,還能看見舜井上生鏽的粗大鐵鏈呢!不過,您千萬別動那鐵鏈,那下面鎖著一條龍呢!

  • 施永慶
  • 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 成人組
大禹降龍定山河

主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協辦:山東省作協 澳洲山東同鄉總會 澳中文聯

法國山東商會 德國山東同鄉會 加拿大齊魯同鄉會

執行團隊: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