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還環境“欠賬” 自貢如何作答

5月13日,生態環境部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督查組向榮縣交辦了關於“自貢市榮縣來牟鎮鴿子村085縣道北側堆放有600至1000噸石灰窯窯爐廢渣和生活垃圾混合堆體,離越溪河主河道約200米,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督查問題確認單。該縣第一時間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並於同月15日完成整改。

肥沃的莊稼地裡為何會出現上千噸廢渣?據榮縣環保局負責人介紹,早在1995年,當地村民張朝軍在此開辦石灰窯,因各種原因,該窯於2000年關閉並拆除。2014年,村民徐中凱租用並平整該場地,其堆放的河沙、石子、生活垃圾與窯爐廢渣夾雜逐漸形成混合堆體。

“我們通過分類處置清運,對混合堆體進行分揀,將廢渣統一運往榮縣建築垃圾棄土場回填,生活垃圾則由環衛部門運往榮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處理。”來牟鎮副鎮長姚聲才說。

無獨有偶,沿灘區瓦市鎮也面臨類似的歷史遺留問題。該鎮汙水處理設施建於2004年,今年5月,因處理工藝落後、設備老化、損壞嚴重、出水水質不達標,導致每日700方汙水“無路可走”,設施處於癱瘓狀態。

達標方能外排。面對汙水盈池之困,瓦市鎮立查立改,清理集水池、沉澱池、幹化池淤泥,更換快滲池填料,檢修閥門、開關、線路,恢復處理能力400方/日,剩餘汙水,則由卡車轉運至沿灘汙水處理廠處理。“目前,提標改造已進入倒計時,將配套資金1000萬元,採用全新處理工藝,預計年底竣工投運,屆時出水水質將達到地表水4類標準。”鎮長張松表示。

還掉環境“欠賬”,方能緩解發展陣痛。對於自貢這樣老工業城市來說,“還賬”迫在眉睫。6月4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在蒞市調研視察時明確指出,自貢這個區域環境容量小,多年來積存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有很多“欠賬”需要加快補上,一定要扛牢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自貢擔當。

當前,圍繞鐵腕治霾、系統治水、綜合治土,我市汙染防治呈現出重視程度、投入力度、督查力度、問責力度“四個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強力實施鐵腕治霾十大專項行動, 大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中上升五位。全面落實“河長制”,啟動“一河一策”流域綜合治理和“一庫一策”不達標水源地整治,全面啟動城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工程。投入540餘萬元完成張化渣場應急搶險工程,滲濾液汙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垃圾環保發電項目(二期)、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站項目(二期)等全部納入市循環經濟產業園進行集中規劃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