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多缺钱?基金都发不出去背后的市场格局

4月18日,长信基金发布了《关于长信稳尚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以下简称“长信稳尚三个月定开债发起式”),宣布该基金在历时近四个月后仍未能逃脱募集失败的命运。

市场有多缺钱?基金都发不出去背后的市场格局

在业内,发起式基金的合同不能生效的情况比较少见。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长信稳尚三个月定开债发起式是中国公募史上第二只募集失败的发起式基金。首例是去年9月6日宣布募集失败的富国创利纯债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

  与开放式基金募集失败后,还能转为发起式基金的情况不同,发起式基金一旦发行失败,想重新发行需要再次申请批文。

事实上,今年以来债市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多只债基宣布提前结束募集。那么,为何长信稳尚三个月定开债发起式会遭遇“逆流”?  根据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成立的条件为在份额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发起方认购的基金份额总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承诺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合同中提到:“本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或者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多个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可达到或者超过50%,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该基金发行失败极有可能是有机构投资者临时变卦所致。

市场有多缺钱?基金都发不出去背后的市场格局

而以往在货币宽松的年份:新基金的发行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基金成立的最低规模是5000万,有的基金公司利用渠道优势靠散户就可以轻松实现。而这两年来,由于市场的变化,资金成本的抬高,新基金发行,特别是股票型,定制型等高风险基金的成立,对于很多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变得越来越难。即便按照4%的市场利率计算,5000万的资金成本最少也要200万。不论是股票型还是债券型基金,这样的收益都是不能打“包票”有信心的。

而这几年随着清盘的迷你基金的加剧,今年才4个月,就已经有超过100只基金清盘。超过去年全年,这背后的一个关键,就是资金成本的抬高,维持一只基金的成本太贵了!

市场有多缺钱?基金都发不出去背后的市场格局

以往我们习惯了大水漫灌,虽然前两天央行降了存准率,但是市场上钱还是很贵,回头我们想到去年王健林的“千亿大甩卖”回笼资金是多么的及时,因此,2018年,市场真的和以前不同了。

在低水位之下,裸泳的最终会现身,大家擦亮双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