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煙臺、威海的本地方言為什麼和傳統山東話區別那麼大?

歷來現實

青島、煙臺、威海,山東人習慣稱之為膠東地區,這三地的方言屬於膠遼官話,與山東的冀魯官話區、中原官話區的方言確實不同。那麼,同為齊魯大地,為啥會出現這樣的差別呢?

1、古萊國與膠遼官話

古萊國又稱萊夷,在如今山東龍口市東南有萊子城舊址。商周時的東夷古國,是公爵國,地位極高。主要分佈在如今膠東半島的東北部,西起如今的臨朐,東至膠東半島,北至渤海,南到如今的諸城、膠州等地。

關於古萊國的史料不多,後人推測其建國有數千年,全盛時期近500年,認為“南蠻從蟲、北狄從犬、西羌從羊”、只有“東夷從大,大,人也”、“按天大、地大、人亦大。大象人形,而夷篆從大,則與夏不殊。夏者,中國之人也。”

這裡是說“夷”字從大,而“大”字就是伸開雙臂,叉開雙腿的人。因此“夷”就是腰佩弓箭、身材高大的人,因為生活在東方所以稱為“東夷”。“萊夷”則是“東夷”中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古萊國在周朝初期曾與齊國發生過戰爭。當時,姜子牙被封國於齊,建都營丘(今昌樂)。姜子牙到達封國後“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萊國派兵來和姜子牙爭搶營丘。因為齊國的勢力尚無法打敗古萊國,姜子牙不得不遷都薄姑(今淄博)。

2、古萊語與膠遼官話

古萊國與膠遼官話有關係嗎?答案是肯定的。古萊國後來被姜子牙所滅,萊人東遷遠遁,聚集在如今的煙臺、威海等地,人口又以龍口為最多。作為前朝遺民保留了大量萊國方言,因為萊人生活在齊國東部,萊國方言、萊語也被稱為“齊東野語”。

那麼為什麼萊語不同於山東內陸其他地方?這是因為萊人臨海而居,深受商朝人擅長經商的影響,加之姜子牙治齊也鼓勵商業發展,使萊人有更多機會獲取漁鹽之利。經濟生活形態完全不同於內陸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因此形成獨特的文化體系。

這種文化體系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語言習慣的不同。老一輩龍口人,稱山東中西地區的語言為“西萊子腔”。何為“西萊子腔”?因為龍口人認為自己是“東萊子腔”。從這個民間用語上可知,萊人習慣把龍口當作齊魯大地東、西兩種方言的分界。

古萊語與膠遼官話並非沒有發生交集。《山海經》記載,齊靈公滅萊後,有部分萊人流散到齊魯兩國交界處,萊人到達時,這裡的大片土地和村落荒蕪,萊人將其命名為“萊蕪”。後來齊魯兩國在萊蕪爭戰時,齊國還令萊人組建隊伍打擊魯國。

3、膠遼官話與冀魯官話、中原官話確有區別

山東大地主要分為膠遼官話區、冀魯官話區、中原官話區。膠遼官話以古萊語為母本,長期以來相對獨立,較少受到外來方言的影響,因此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特色。而且隨著人口的遷移,漂洋過海在遼寧大連一帶形成了新的語言區。

冀魯官話深受北直隸、河北棗強等地區語言的影響,形成了特色語言區,濟南、泰安、聊城等地全是一口的冀魯官話;河南雅言則深刻影響了山東的中原官話區,棗莊、菏澤、臨沂、濟寧等地全是一口的中原官話。

從語言發展的歷史來看,膠遼官話較少有外來語言的加入,頑強地保留著自己的風格;冀魯官話、山東的中原官話是在中原文化薰陶、融合下形成的。因此,青島、煙臺、威海的本地方言,就同講傳統山東話的地區有很大的區別。


指動濟南

雖然很多人都對山東話很“熟悉”,甚至很自然地認為“山東話”就是《武林外傳》裡“老邢”那個味兒。不過,如果嚴格按照方言學術研究的劃分來說的話,山東百十來個縣市區的方言還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

山東整體上被劃為北方官話區,也就是說,你只要聽得懂普通話,走到山東各地,只要你仔細聽、對方慢慢說,你們基本上不會出現較大的語言溝通障礙。但是,“山東話”本身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概念,而從學術角度講,山東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方言片區。

先說題主提到的青島、煙臺、威海三地,這三個城市及其下屬縣市,都在膠東半島上,屬於膠遼官話片區。遼是哪兒?也就是渤海海峽對面的遼寧半島。也就是說,膠東半島和遼寧半島的方言在學術意義上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比跟山東內陸地區的方言關係更近。

不清楚膠東話什麼概念的朋友,可以聽聽“青島大姨”張海宇的小品,青島人黃曉明也和他一起搭過小品,青島話還是挺有趣的。

再說濟南所在的冀魯官話,這個官話片區覆蓋了山東西部、北部、西北部的多個城市。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方言有一定的相似性。這裡面大家比較有感的,就是聽聽齊魯臺主持人“小麼哥”的節目,基本是濟南話。

此外就是中原官話片區的魯南、魯西南地區了,主要是濟寧、菏澤、棗莊、臨沂等地。這些地方的方言與河南商丘、江蘇徐州、安徽淮北等地都有相似性。開頭筆者提到的“老邢”範明,他其實是徐州人,但對外稱自己在戲中說的都是山東臨沂話,可見兩者之間差別不是很大。


齊魯壹點

先說說本人的幾個小經歷。

本人濰坊人,從小生活在農村,大學前從沒去過大城市。在學校上學,同學間交流,老師上課都用方言,所以那時候大概以為,全山東的方言應該都差不多吧。

外出上學之後,班裡有個同學是煙臺的,在外省,同為一省的即是老鄉,所以特別親近。在一塊的時候,互相之間當然經常交流方言,我去,我發現,這區別太大了。口音,字詞,都不同。

他說的話,我也就能聽懂70%。從此我知道,原來,雖同為一省,方言區別還是挺大的。

工作去了濟南,同事來自省內各個地方,對方言的感受就更深了。

濟南方言和濰坊方言相對來說,差距不大。口音相似,只是字詞不同。而菏澤的同事,我一直以為是河南人,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菏澤的。菏澤魯西南一片方言與河南相近。

濰坊臨近青島,其實青島話跟濰坊話也比較相似,去了青島,基本無障礙交流。

山東方言,嚴格來說,分為四個片區

所以總結:

從審題來看:青島、煙臺、威海的本地方言為什麼和傳統山東話區別那麼大?

第一:什麼叫傳統山東話?山東話,沒有傳統不傳統之說,只是分為幾個不同的片區,或者說,山東話有好幾種方言,統稱山東話。

第二:青島,煙臺和威海並非同一方言片區。威海,煙臺位於山東半島最尖端,遠離內陸,保留了較原始的方言系統。所以,可能只有他們才可稱之為膠東話吧。

青島,雖歸於膠東之列,實際位於膠東地理概念的邊沿位置,方言上比較靠近西部,百十年前的青島還只是一個小村而已,文化上與周邊的膠州,高密,諸城、即墨無異。



山東味兒

應試答題:山東話泛指在山東出生並居住過十年以上的語言發音,由於山東話因地區不同,語言發聲所表達的意思差異性很大:舉例:您吃飯了嗎?威海人會說:恁逮了飯了?喝水,臨沂話則說:哈肥……拖鞋的青島話則更邪乎:呱嗒板……那麼傳統的山東話說的到底是哪個地方的話呢?答案↓↓↓↓↓↓↓↓↓↓↓↓↓↓↓↓

語言學者分析到:山東話的基礎在西區語系(廣義上的地域範圍70個縣)也就是說,濟南話基本上可以代表山東話的基本發音了;青島話的基礎其實是臨沂話(西魯小區語系)演變而來。最與山東官話不沾邊的就是煙臺話了(威海話其實就是煙臺話的演變)比如說“昨晚”:→夜來。但是↓↓↓↓↓↓↓↓↓↓↓↓↓↓↓↓↓↓↓↓↓

專家長期的研究成果表明,煙臺話與歷史上的大唐盛世時期的官方話的發音十分相似,而大家都知道,日語的沿襲也是受唐宋時期中國官方語言的影響頗深。所以說,煙臺話在山東省那絕對是一個傳承了1400多年的語言活化石。


璞行天下361度

首先更正一下傳統山東話的概念,山東話也是分很多語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膠東(青島,煙臺,威海)語系,有個小品中關於挖哈喇的一段就是膠東話。此外臨沂日照的魯南語系,菏澤濟寧的魯西南語系,聊城德州濱州的魯西北語系,淄博的博山話,濰坊的濰城腔,濟南的話,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差別,各有各的不同。傳統的山東話要從歷史上講,一個是魯西南,一個是膠東話。要是從曲藝上,山東快書應該是魯西北語系。


鞠水

膠東方言那都是古文言文語言遺留下來的,絕對不能被稱為土話,反而是很高大上的一種語言。連襟、長蟲、截柳、飢困、雞公車、舔哄、皮錘、彪、強人、扎箍、夜來、賓服、書坊、蹀躞、作籍、噶活、歸寧、贔屓、溲麵、悟靈…………太多了,不要說我是土話,那是你沒文化!


飄花視界

膠東話與山東其他地方不同主要原因是明朝初年,明朝統治者徵東,遇到當地居民的抵制,採取屠城,為補充居民採用移民,形成現在的語言風格。另外就是膠東城市和大連等城市在建國後有駐軍,在原有語言上加入了部隊的語言風格。膠東文化除了明朝的移民,清朝外來官員帶來的外地文化,如煙臺三任官員帶來的福建文化。民國年間的殖民地文化,形成膠東的獨特文化和語言方式。


巴頓195135595

語言(方言)的演變在時間上是連續的,在空間上是漸變的。空間上有行政區的概念,但是語言和行政區的劃分沒有必然的關係。所以幾個省交界處的方言相似,一個省可能有不同的方言,沒有說哪個省官話的概念,所有省的官話都是普通話。


雙龍山大當家

因為山東分齊國和魯國,膠東半島本來就屬於齊國這部分主要包括青島市、煙臺市、威海市。山東半島有大、小山東半島之分。小山東半島指的是膠萊河以東的膠東半島,大山東半島是壽光小清河口和日照嵐山口與嵐山頭蘇魯交界處的繡針河口兩點連線以東的部分。以濟南為代表的山東方言的地區原來屬於魯國,不止口音和膠東不一樣,連生活習慣都不一樣。


ss蜜三刀

聽說過天津衛,威海衛這個稱呼嗎?這就是天津話和周邊北京河北等地方言不一樣的原因,因為這些人是古代從全國各地調過來守衛海防要塞的人的後代,所以現在的語言聽起來就這樣,還有就是南京話和周邊的蘇錫常不一樣,杭州話裡有許多中原地區語言詞彙的歷史原因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