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財宏觀:M2增速保持低位,警惕實體經濟信用風險

央行公佈2018年5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和2018年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

點評

M2增速低於預期,實體經濟流動性持續偏緊。5月末,M2餘額同比增速一致預期8.5%,實際增長8.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個和11個百分點。M1增速連續4月低於M2,在M2增速保持低位的情況下,反映了銀行擴張資本動力較低,實體流動性持續偏緊。

廣義委外快速收縮,帶動社融超預期下滑。5月份新增社會融資為7608億元,預期1.3萬億,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少增384億元;廣義委外貸款減少4215億元,同比多減4505億元,連續三個月下降;企業債券淨融資減少434億元,同比少減2054億元。資管新規正式發佈,銀行廣義委外貸款規模快速下降,但銀行受資本金限制,表內資產擴張受限,貸款增速不及預期,直接融資口徑受信用違約風險升高影響,增速緩慢,三因素疊加造成5月社融數據超預期下滑。

存貸款增速保持低位,央行加強非銀金融機構類存款業務監管。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71.0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3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餘額127.3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0.3個百分點。負債端增速較低限制銀行貸款業務的增長,央行6月初下文要求限制貨幣基金“T+0贖回提現”額度上限,央行加強非銀機構類存款業務的監管,預計商業銀行存款壓力將得到邊際緩解。

信用違約風險增大,考驗央行貨幣政策。在實體經濟持續偏緊的情況下,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交易活躍,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81.3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長25%,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均較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有所下調。側面反映了在非標口徑限制的情況下,央行投放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渠道受限,導致實體融資需求被迫下行,引發信用違約風險加大。在美元6月份大概率加息的情況下,國內信用違約風險的上行,提升了3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實施難度,我們預計“加息+降準”仍然是可能選擇。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5月金融數據顯示實體經濟資金偏緊,金融去槓桿正在穩固進行。預計下半年隨著金融去杆杆初見成效, 3季度流動性將存在邊際寬鬆的可能。

風險提示:政策出現超預期變動;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出現黑天鵝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