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版2018季武漢卓爾半程個人評分及前景淺析

首先解釋一下。

我們都知道,聯賽制比賽的半程,按照嚴格意義上來說,應當指聯賽賽程過半,才可稱半程。放到中甲聯賽中,則應該是15輪聯賽後,才可稱為半程。

但考慮到今年的中甲聯賽遇上了世界盃間歇期,13輪聯賽後,各支球隊均有難得的一個半月時間來調整、修整(武漢隊的隊員假期持續到7號),而在間歇期之後的聯賽則又是緊鑼密鼓的進行到11月。因此,從競技層面出發,13輪比賽,聯賽賽程接近過半,是一個可以總結一些內容、發現一些問題的時間。

李鐵:

作為球隊的總指揮,2018冬訓的一天三練,雖然從現代足球的角度來講,有些過於的“古老的軍訓教官”式,但對於上賽季防線千瘡百孔、身體弱不禁風,空有一套好陣容的武漢卓爾,這確實最有效的調整方式。於是新賽季,在球隊主框架並未做過大調整(尤其是後防線)的前提下,球隊的精神力、防線凝聚力、體能狀況和過去相比猶如雲泥之別。今年的武漢隊從內部團結到外部戰力,很難說最強,但定是這些年來最穩定的武漢隊。

戰術層面,一句我們說爛了的“贏球不變陣,不勝必變陣”幾乎可以完成對李鐵的半程總結,從主場不敵黑龍江後變陣三中衛,到客場戰平北控時臨場調整回四後衛,對新疆開場直接扔上最強進攻組合,到客場被黃海逼平後迴歸五後衛,李鐵在發現問題後的調整和應變,從結果看是值得認可的。週末客場不敵梅縣鐵漢,按照慣例,又到了調整的時間了,而且這個調整的時間長達一個半月,所以不由讓人心生好奇。

不過,“贏球不變陣”的過於死板(比如對黃海時明知對手攻防更均衡,卻堅持使用一週前對陣新疆的進攻陣,結果導致全場被動靠莫雷羅臨危救場),對於莫雷羅的過度忽視和半程尾聲對埃弗拉的過於信任,也成為了球迷們為數不多的詬病點。

孫壽博:

上賽季尾聲,出於鍛鍊新人的目的,孫壽博將首發門將的位置讓給了賈鑫堯,後者的表現不算出彩但也不至於糟糕,這也讓人們在新賽季開始前對孫壽博的主力位置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擔憂。

不過本賽季重回首發的孫壽博,表現依舊是不辱使命。對陣石家莊永昌的比賽,看到朋友圈裡的河北同行們一遍一遍的輸入孫壽博名字的時候,我似乎意識到:這會不會成為他在卓爾的最佳賽季?

明天:

從解說主場對延邊開始,我對明天的解說詞,十句有八句少不了一句“明天好像踩下油門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了……”,這樣的狀況直到對梅縣鐵漢的比賽才有了些許好轉。

嚴格說,明天本賽季的開局是很美妙的---首輪對上海申鑫,是他的邊路傳中準確找到了埋伏在小禁區的拉斐爾;次輪對浙江毅騰,是他在邊路一次強行超車的回防,解決了毅騰的邊路進攻,然後成就了拉斐爾驚人絕殺的進攻回合。

精神、技術、體能,至少在賽季開始階段,在拿到了賽季最佳新人後的第三年(也是吃U23福利的最後一年),明天幾乎要來到職業生涯的一段巔峰。然後他的腳踝就傷了……於是開始出現了各種亂七八糟的防守漏人(主場對黑龍江、客場對梅縣),進攻的選擇也是亂七八糟。

對他來說,這個間歇期來的很是時候。

李超:

賽季開始前,我說,上賽季武漢隊的內援中唯一讓人滿意的這一位,可能在今年打不上主力了,很多人不信。結果,真的是。

當時我的理由是,李鐵的想法是四後衛,這個體系,李超不合適。熟悉李超的球迷知道,他喜歡五後衛,他居中,然後在他的身邊擺兩個大個子。

論能力,武漢隊的中後衛當中也許他能位列第一,可領先身位並不明顯(且有明顯短板),論身體對抗,艾志波張耀坤雖老,但比李超還是勝過一籌。偏巧李鐵偏愛身體好的中衛,加上賽季初期李超的兩次臨危受命實在是運氣太差(對申鑫最後時刻的慌亂,對毅騰出場後球隊立刻被逆轉),一個尷尬的事實就是,武漢隊個人能力最好的中後衛,也許在教練人選中卻是最末的排位。

對梅縣賽前,和一個同行聊到了現在球隊捉襟見肘的中後衛,聽聞李超又回到主力了,同行淡淡說了句“要我說,超哥的運氣,真是好”。

賽季中期變成了五後衛,這是李超的強項;間歇期尾聲趕上了老中衛們的傷病,於是順理成章的站住了首發。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居然還能做上主力,不得不說,超哥的運氣,目前為止,著實好。

宋志偉

這是一個運氣不好的。

作為防守型後腰的定位,考慮到新政,他一定排聶傲雙之後;作為曾經的中後衛,他在中後衛的排位只在韓軒之前。

作為後腰,只有在聶傲雙狀態實在不好,劉雲又可以首發的時候,李鐵才會派他首發;作為中衛,只有在球隊出現極端狀況的情況下,才會有他。

幸運的是,以上兩種情況,他都遇上了,也順理成章的出場了;不幸的是,他首發的兩場比賽,球隊一平一負,未嘗勝績。你說原因在他身上呢?還真不是(對綠城廖均健的失誤;對梅縣明天的漏人)。

這跟誰說理去……

廖均健:

如果可以,這會是武漢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防線領袖。

雖然偶有失誤,但考慮到過去一年完全沒有出場以及他的經驗,這些尚可接受。

雖然我很不願意把這個作為一個後衛好壞的衡量標準,但“上半場拉斐爾反擊那球,當時中路跟進的是廖均健,你能想象嗎?上一場埃弗拉和拉斐爾反擊那球,中路分球給拉斐爾的是廖均健,你能想象嗎?”這一點素質也許能給武漢隊的未來製造一些意想不到的價值。

但真正讓我擔心的,是他的傷病。對毅騰的面部骨折,對梅州客家時的肩膀脫臼。

我想所有人,都寧可容忍他狀態的一些下滑,也不願意傷病再來找到這個小夥子了。

羅毅:

本賽季公認的煥發了生涯第二春的運動員。這些年見著他的位置越打越後,從前鋒到邊前衛再到邊後衛,你看他今年的倒地剷球,你會覺得這是一個作風兇悍的邊後衛。但他今年的邊路突擊和傳中,會讓一些老球迷不時想起2012年秋天,在新華路對陣天津松江的那叫精巧吊門。

艾志波:

上賽季,武漢隊的前場定位球,我盯著的人一般是莫雷羅;

今年,同樣的情況,我盯著的人一般就是他。

杜龍泉:

賽季初期在角球主罰上展現出的腳法讓人眼前一亮,可隨後就讓傷病找上了門。

張耀坤:

看了上賽季比賽,因為張耀坤的轉身慢和各種漏人,你會恨得要他立刻退役,卻忽略了他去年是臨危受命,幾乎沒有和球隊經歷任何磨合和訓練就加入到球隊的事實。

今年看到他的出場,你會明白為什麼他會是武漢隊這條防線中,國家隊履歷最豐富的那個人。

童曉星:

一個從去年呼喚到今年的男人。上賽季很長一段時間,由於武漢隊的中場毫無組織全面失控,趕上了“贏到讓人服”的預備隊中,童曉星在江湖傳言中神乎其神的大控場表現,很多球迷都在幻想,哪怕去年有了童曉星,武漢隊的結局都會截然不同。雖然其實,指望他一個人來撐起武漢隊當時殘破不堪的中場本來就很不現實。

我們習慣把李行、黃希揚、童曉星這類技術出眾的中場統稱為組織型中場,可仔細觀察,風格又截然不同。

童曉星視野不及李行,腳法不如黃希揚,身體對抗在三人裡屬於最末(這方面輸給李行黃希揚,就更不消和聶傲雙、宋志偉等去對比了),可為何他能牢牢佔據球隊中場第一主輪換?一個字,快。武漢隊中這幾個持球中場裡,童曉星的突進是最快的。

於是,替補出場分擔(繼承)李行出球壓力的同時,李鐵在今年的大多數時間給他的定位,已經變成了:中場變速器。對於一個需要在比賽中不同節奏切換的好球隊,這個變速器,格外重要。

劉雲:

還是首輪客場對申鑫,劉雲替補登場,一個果決的內切,打門,稍稍打偏。用行動告訴樂申鑫:這是一個進攻端的獨立武裝。

但當時我的解說的一個小插曲,是不小心把他看成了明天。

因為在我印象中,和明天這種“相對標準但不至於強壯”的身材相比,劉雲一直是瘦小的。劉雲練身體了?

我們都知道,在劉雲這個年齡段,從個人技術、踢球風格(以及一張小萌臉)來說,他都是最招球迷(尤其是女球迷)喜歡的年輕人。一直以來,他都是姚翰林身後最“理所當然”的那個接班人。2015賽季他的初次亮相,顯得技術有餘,膽識不足---跟著老大哥一起踢球,還是怕搶戲。

今年那個獨立武裝的出現,會是他正式成長的第一步。

然而,對黃海錯失的那個單刀球,會一直提醒著他:不要想太多!

聶傲雙:

在享有U23政策福利的同時,卻在主力和替補之間搖擺不定,只能說明一件事:今年的他,不夠好。

李行:

好的方面---李行的防守積極度相比起三年前效力球隊時期有了全面上升,一方面是李鐵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幾年中超的歷練;

壞的方面---李行的組織調度能力似乎不如三年前那般靈感十足了,依然是個用腦踢球的隊員,可總會讓人覺得,過於求穩了。

更糟糕的是,在最近,李行似乎只能在某一個半場,綻放自己組織核心的光芒。

真正優秀的中場組織核心,絕不能只踢半場好球。

周通:

作風很積極,球風很彪悍,但似乎又顯得魯莽。是一個球迷會普遍喜歡,但仔細想來又會覺得效率不夠好,可因為“他真的很努力啊”又不那麼忍心責怪的隊員。

這不,對梅州客家的那個門柱球之後,好多球迷在高喊“我們要看周通學巴神!!”

黃希揚:

球風相對偏軟,自然讓他在同位置中,和防守更積極的李行,以及推進更迅疾的童曉星相比,沒了競爭優勢(何況李行與童曉星的本土優勢)。

或者轉型,或者在自己的長處上,展現出驚人的天賦,這就是擺在他面前的路。

姚翰林:

2016年打呼和浩特的賽後,我寫的:

姚翰林的神仙進球和全場的鼓動,他真的成了這支球隊的精神領袖,這也是最後不能拿下他的重要原因。想到學生時代剛剛接觸湖北足球,他僅僅是一個年輕小將,期待著他能夠有朝一日扛起湖北足球的大旗。

歲月如梭,風翻雨覆,在去年完成了應該是個人生涯競技狀態最巔峰的一個賽季後,他真的成長到了人們期待的那個樣子,在一個老將的年紀。感謝命運,讓我們有機會在家門口,見證這段屬於我們自己的,屬於湖北足球的一段偉大傳奇。

這段話,如今依然適用。

三外援:

這是個整體的排列問題,所以得放一起討論。

拉斐爾加盟時,我們的構想是這樣的:

一個理想化的畫面是:賽季初期,中甲列強忌憚莫雷羅的金靴餘威,又面對亞冠金靴席爾瓦瞻前顧後的時候,矮小的、迅捷的席爾瓦捕風捉影的抓住了一切機會。當席爾瓦遭遇圍追堵截的時候,莫雷羅則成了從牢籠中被釋放的野獸,開始瘋狂撕咬著自己的獵物。

過去幾年,武漢的球迷和媒體都已經習慣於“哎,把球傳進去試試看吧……誒球居然進了,莫雷羅真是厲害”的個人能力,但終歸覺得費勁。席爾瓦的到來,也許會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而又理所當然。

簡單說,也許這不會是一個席爾瓦、莫雷羅集體爆發的賽季,但是,一個“席爾瓦20球,莫雷羅10球”的武漢隊,也許能比“莫雷羅20球,席爾瓦10球”的武漢隊來的更為出色。畢竟,前者代表著簡單的個人能力,而後者的背後,也許蘊含著許多豐富的套路。套路這玩意兒,多一分總有多一分的好處。

主場對陣黑龍江,拉斐爾-莫雷羅搭檔的第三場(某種程度上又是最後一場,我知道你們要說打新疆時也是他們),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武漢隊這邊,儘管開局遭遇大逆勢,但整體上,並沒有崩盤。

李行的中路調度在球門後的第一視角看上去依然是頂級的;周通承擔了武漢隊所有前場攪合的任務(實際上的全隊最佳),他把莫雷羅徹底解放回了中路,去和對面的中衛們纏鬥。

預想之中,應該就是關門放拉斐爾驅馳的時間了。果然,接下來約莫10分鐘,拉斐爾數度單挑黑龍江防線。

僅有的問題,拉斐爾和莫雷羅一開始似乎就被擺到了一起。

我觀察了五分鐘左右,大致發現,今天的拉斐爾,身旁三步範圍內必然有防守人,典型的區域防法。他的身邊永遠有人。

上半場那次一對四的叫陣,看起來瀟灑,但實質上還是落到了對方手裡。黑龍江的防守人就是不伸腳,直到你要起腳打門。

至少對拉斐爾的踢球習慣,黑龍江是下了功夫的。

李鐵似乎覺察,拉斐爾的空間遭到了莫雷羅擠壓。

於是,莫雷羅遭雪藏,埃弗拉被放出來了,兩個快槍手在前場摩擦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對陣遼寧:李鐵對埃弗拉和拉斐爾這對組合的用法,和之前得莫雷羅/拉斐爾,實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上半場大部分時間,拉斐爾負責前場反搶、回撤組織。在上半場最激烈的那段中場爭奪戰中,拉斐爾已經回撤到了後腰位。而埃弗拉則在拉斐爾的身邊伺機埋伏。最終,埋伏到了那個意外的進球。

對陣深圳:相比對黑龍江,除了多出了一個姚翰林右路單挑的細節(不過這也只是佯攻),其餘的應對別無二致。只是,莫雷羅變成了埃弗拉,一柄撞城錘變成了一個不知道會飛到哪裡但速度奇快的小飛刀。於是,拉斐爾的空間變得更大了。於是,這次就真的可以關門放拉斐爾了。

至此,埃弗拉邊路吸引防守,拉斐爾中路盡情綻放,成為了李鐵外援組合的固定思路。

只是,唯一讓人捉摸不透的,是李鐵似乎把莫雷羅和拉斐爾定義為了位置重合的“中鋒”,於是從賽季前的“給拉斐爾找搭檔”,變成了現在的“給埃弗拉找搭檔”。考慮到李鐵相對偏愛於速度更快、個人能力更強的隊員(埃杜、熱爾維尼奧),一年前的中甲金靴在球隊的地位忽然變得格外尷尬。

到了前半段尾聲,埃弗拉的狀態似乎回到了一年前。每每武漢隊攻堅不利的時候,球迷都在呼喚莫雷羅。

理想狀況下,莫雷羅依舊是重要的戰術選擇之一,只是,對陣深圳和遼寧的時間,拉斐爾身邊配上埃弗拉會更加合適。陣地戰強攻,上莫雷羅;反擊戰突襲,上埃弗拉。兩連勝,應該是堅定了李鐵兩種套路的切換,而不是將其中一人打入冷宮。

若能因為埃弗拉的好狀態,來催化莫雷羅訓練中早日找回狀態,對於武漢隊2018的前景,未嘗不是件好事。

上一場對梅縣賽後,我問李鐵的問題是,賽季前半段他所滿意的,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李鐵提到的“開局的注意力”、“防線的提升”。

如果說以上兩點能夠決定武漢隊本賽季的下限的話,那麼在這個間歇期,有關三外援的定位,有關於“贏球不變陣,不勝必變陣”的心理博弈,也許才會成為真正決定球隊上限的決定因素。

----------------------------------------------------------------------------------------------------

上半年比賽結束,武漢隊暫時排名聯賽第一。開局驚豔,結尾沉悶,大抵可以形容球隊的這半個賽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