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版2018季武汉卓尔半程个人评分及前景浅析

首先解释一下。

我们都知道,联赛制比赛的半程,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说,应当指联赛赛程过半,才可称半程。放到中甲联赛中,则应该是15轮联赛后,才可称为半程。

但考虑到今年的中甲联赛遇上了世界杯间歇期,13轮联赛后,各支球队均有难得的一个半月时间来调整、修整(武汉队的队员假期持续到7号),而在间歇期之后的联赛则又是紧锣密鼓的进行到11月。因此,从竞技层面出发,13轮比赛,联赛赛程接近过半,是一个可以总结一些内容、发现一些问题的时间。

李铁:

作为球队的总指挥,2018冬训的一天三练,虽然从现代足球的角度来讲,有些过于的“古老的军训教官”式,但对于上赛季防线千疮百孔、身体弱不禁风,空有一套好阵容的武汉卓尔,这确实最有效的调整方式。于是新赛季,在球队主框架并未做过大调整(尤其是后防线)的前提下,球队的精神力、防线凝聚力、体能状况和过去相比犹如云泥之别。今年的武汉队从内部团结到外部战力,很难说最强,但定是这些年来最稳定的武汉队。

战术层面,一句我们说烂了的“赢球不变阵,不胜必变阵”几乎可以完成对李铁的半程总结,从主场不敌黑龙江后变阵三中卫,到客场战平北控时临场调整回四后卫,对新疆开场直接扔上最强进攻组合,到客场被黄海逼平后回归五后卫,李铁在发现问题后的调整和应变,从结果看是值得认可的。周末客场不敌梅县铁汉,按照惯例,又到了调整的时间了,而且这个调整的时间长达一个半月,所以不由让人心生好奇。

不过,“赢球不变阵”的过于死板(比如对黄海时明知对手攻防更均衡,却坚持使用一周前对阵新疆的进攻阵,结果导致全场被动靠莫雷罗临危救场),对于莫雷罗的过度忽视和半程尾声对埃弗拉的过于信任,也成为了球迷们为数不多的诟病点。

孙寿博:

上赛季尾声,出于锻炼新人的目的,孙寿博将首发门将的位置让给了贾鑫尧,后者的表现不算出彩但也不至于糟糕,这也让人们在新赛季开始前对孙寿博的主力位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不过本赛季重回首发的孙寿博,表现依旧是不辱使命。对阵石家庄永昌的比赛,看到朋友圈里的河北同行们一遍一遍的输入孙寿博名字的时候,我似乎意识到:这会不会成为他在卓尔的最佳赛季?

明天:

从解说主场对延边开始,我对明天的解说词,十句有八句少不了一句“明天好像踩下油门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这样的状况直到对梅县铁汉的比赛才有了些许好转。

严格说,明天本赛季的开局是很美妙的---首轮对上海申鑫,是他的边路传中准确找到了埋伏在小禁区的拉斐尔;次轮对浙江毅腾,是他在边路一次强行超车的回防,解决了毅腾的边路进攻,然后成就了拉斐尔惊人绝杀的进攻回合。

精神、技术、体能,至少在赛季开始阶段,在拿到了赛季最佳新人后的第三年(也是吃U23福利的最后一年),明天几乎要来到职业生涯的一段巅峰。然后他的脚踝就伤了……于是开始出现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防守漏人(主场对黑龙江、客场对梅县),进攻的选择也是乱七八糟。

对他来说,这个间歇期来的很是时候。

李超:

赛季开始前,我说,上赛季武汉队的内援中唯一让人满意的这一位,可能在今年打不上主力了,很多人不信。结果,真的是。

当时我的理由是,李铁的想法是四后卫,这个体系,李超不合适。熟悉李超的球迷知道,他喜欢五后卫,他居中,然后在他的身边摆两个大个子。

论能力,武汉队的中后卫当中也许他能位列第一,可领先身位并不明显(且有明显短板),论身体对抗,艾志波张耀坤虽老,但比李超还是胜过一筹。偏巧李铁偏爱身体好的中卫,加上赛季初期李超的两次临危受命实在是运气太差(对申鑫最后时刻的慌乱,对毅腾出场后球队立刻被逆转),一个尴尬的事实就是,武汉队个人能力最好的中后卫,也许在教练人选中却是最末的排位。

对梅县赛前,和一个同行聊到了现在球队捉襟见肘的中后卫,听闻李超又回到主力了,同行淡淡说了句“要我说,超哥的运气,真是好”。

赛季中期变成了五后卫,这是李超的强项;间歇期尾声赶上了老中卫们的伤病,于是顺理成章的站住了首发。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居然还能做上主力,不得不说,超哥的运气,目前为止,着实好。

宋志伟

这是一个运气不好的。

作为防守型后腰的定位,考虑到新政,他一定排聂傲双之后;作为曾经的中后卫,他在中后卫的排位只在韩轩之前。

作为后腰,只有在聂傲双状态实在不好,刘云又可以首发的时候,李铁才会派他首发;作为中卫,只有在球队出现极端状况的情况下,才会有他。

幸运的是,以上两种情况,他都遇上了,也顺理成章的出场了;不幸的是,他首发的两场比赛,球队一平一负,未尝胜绩。你说原因在他身上呢?还真不是(对绿城廖均健的失误;对梅县明天的漏人)。

这跟谁说理去……

廖均健:

如果可以,这会是武汉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防线领袖。

虽然偶有失误,但考虑到过去一年完全没有出场以及他的经验,这些尚可接受。

虽然我很不愿意把这个作为一个后卫好坏的衡量标准,但“上半场拉斐尔反击那球,当时中路跟进的是廖均健,你能想象吗?上一场埃弗拉和拉斐尔反击那球,中路分球给拉斐尔的是廖均健,你能想象吗?”这一点素质也许能给武汉队的未来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价值。

但真正让我担心的,是他的伤病。对毅腾的面部骨折,对梅州客家时的肩膀脱臼。

我想所有人,都宁可容忍他状态的一些下滑,也不愿意伤病再来找到这个小伙子了。

罗毅:

本赛季公认的焕发了生涯第二春的运动员。这些年见着他的位置越打越后,从前锋到边前卫再到边后卫,你看他今年的倒地铲球,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作风凶悍的边后卫。但他今年的边路突击和传中,会让一些老球迷不时想起2012年秋天,在新华路对阵天津松江的那叫精巧吊门。

艾志波:

上赛季,武汉队的前场定位球,我盯着的人一般是莫雷罗;

今年,同样的情况,我盯着的人一般就是他。

杜龙泉:

赛季初期在角球主罚上展现出的脚法让人眼前一亮,可随后就让伤病找上了门。

张耀坤:

看了上赛季比赛,因为张耀坤的转身慢和各种漏人,你会恨得要他立刻退役,却忽略了他去年是临危受命,几乎没有和球队经历任何磨合和训练就加入到球队的事实。

今年看到他的出场,你会明白为什么他会是武汉队这条防线中,国家队履历最丰富的那个人。

童晓星:

一个从去年呼唤到今年的男人。上赛季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武汉队的中场毫无组织全面失控,赶上了“赢到让人服”的预备队中,童晓星在江湖传言中神乎其神的大控场表现,很多球迷都在幻想,哪怕去年有了童晓星,武汉队的结局都会截然不同。虽然其实,指望他一个人来撑起武汉队当时残破不堪的中场本来就很不现实。

我们习惯把李行、黄希扬、童晓星这类技术出众的中场统称为组织型中场,可仔细观察,风格又截然不同。

童晓星视野不及李行,脚法不如黄希扬,身体对抗在三人里属于最末(这方面输给李行黄希扬,就更不消和聂傲双、宋志伟等去对比了),可为何他能牢牢占据球队中场第一主轮换?一个字,快。武汉队中这几个持球中场里,童晓星的突进是最快的。

于是,替补出场分担(继承)李行出球压力的同时,李铁在今年的大多数时间给他的定位,已经变成了:中场变速器。对于一个需要在比赛中不同节奏切换的好球队,这个变速器,格外重要。

刘云:

还是首轮客场对申鑫,刘云替补登场,一个果决的内切,打门,稍稍打偏。用行动告诉乐申鑫:这是一个进攻端的独立武装。

但当时我的解说的一个小插曲,是不小心把他看成了明天。

因为在我印象中,和明天这种“相对标准但不至于强壮”的身材相比,刘云一直是瘦小的。刘云练身体了?

我们都知道,在刘云这个年龄段,从个人技术、踢球风格(以及一张小萌脸)来说,他都是最招球迷(尤其是女球迷)喜欢的年轻人。一直以来,他都是姚翰林身后最“理所当然”的那个接班人。2015赛季他的初次亮相,显得技术有余,胆识不足---跟着老大哥一起踢球,还是怕抢戏。

今年那个独立武装的出现,会是他正式成长的第一步。

然而,对黄海错失的那个单刀球,会一直提醒着他:不要想太多!

聂傲双:

在享有U23政策福利的同时,却在主力和替补之间摇摆不定,只能说明一件事:今年的他,不够好。

李行:

好的方面---李行的防守积极度相比起三年前效力球队时期有了全面上升,一方面是李铁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几年中超的历练;

坏的方面---李行的组织调度能力似乎不如三年前那般灵感十足了,依然是个用脑踢球的队员,可总会让人觉得,过于求稳了。

更糟糕的是,在最近,李行似乎只能在某一个半场,绽放自己组织核心的光芒。

真正优秀的中场组织核心,绝不能只踢半场好球。

周通:

作风很积极,球风很彪悍,但似乎又显得鲁莽。是一个球迷会普遍喜欢,但仔细想来又会觉得效率不够好,可因为“他真的很努力啊”又不那么忍心责怪的队员。

这不,对梅州客家的那个门柱球之后,好多球迷在高喊“我们要看周通学巴神!!”

黄希扬:

球风相对偏软,自然让他在同位置中,和防守更积极的李行,以及推进更迅疾的童晓星相比,没了竞争优势(何况李行与童晓星的本土优势)。

或者转型,或者在自己的长处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这就是摆在他面前的路。

姚翰林:

2016年打呼和浩特的赛后,我写的:

姚翰林的神仙进球和全场的鼓动,他真的成了这支球队的精神领袖,这也是最后不能拿下他的重要原因。想到学生时代刚刚接触湖北足球,他仅仅是一个年轻小将,期待着他能够有朝一日扛起湖北足球的大旗。

岁月如梭,风翻雨覆,在去年完成了应该是个人生涯竞技状态最巅峰的一个赛季后,他真的成长到了人们期待的那个样子,在一个老将的年纪。感谢命运,让我们有机会在家门口,见证这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属于湖北足球的一段伟大传奇。

这段话,如今依然适用。

三外援:

这是个整体的排列问题,所以得放一起讨论。

拉斐尔加盟时,我们的构想是这样的:

一个理想化的画面是:赛季初期,中甲列强忌惮莫雷罗的金靴余威,又面对亚冠金靴席尔瓦瞻前顾后的时候,矮小的、迅捷的席尔瓦捕风捉影的抓住了一切机会。当席尔瓦遭遇围追堵截的时候,莫雷罗则成了从牢笼中被释放的野兽,开始疯狂撕咬着自己的猎物。

过去几年,武汉的球迷和媒体都已经习惯于“哎,把球传进去试试看吧……诶球居然进了,莫雷罗真是厉害”的个人能力,但终归觉得费劲。席尔瓦的到来,也许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而又理所当然。

简单说,也许这不会是一个席尔瓦、莫雷罗集体爆发的赛季,但是,一个“席尔瓦20球,莫雷罗10球”的武汉队,也许能比“莫雷罗20球,席尔瓦10球”的武汉队来的更为出色。毕竟,前者代表着简单的个人能力,而后者的背后,也许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套路。套路这玩意儿,多一分总有多一分的好处。

主场对阵黑龙江,拉斐尔-莫雷罗搭档的第三场(某种程度上又是最后一场,我知道你们要说打新疆时也是他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武汉队这边,尽管开局遭遇大逆势,但整体上,并没有崩盘。

李行的中路调度在球门后的第一视角看上去依然是顶级的;周通承担了武汉队所有前场搅合的任务(实际上的全队最佳),他把莫雷罗彻底解放回了中路,去和对面的中卫们缠斗。

预想之中,应该就是关门放拉斐尔驱驰的时间了。果然,接下来约莫10分钟,拉斐尔数度单挑黑龙江防线。

仅有的问题,拉斐尔和莫雷罗一开始似乎就被摆到了一起。

我观察了五分钟左右,大致发现,今天的拉斐尔,身旁三步范围内必然有防守人,典型的区域防法。他的身边永远有人。

上半场那次一对四的叫阵,看起来潇洒,但实质上还是落到了对方手里。黑龙江的防守人就是不伸脚,直到你要起脚打门。

至少对拉斐尔的踢球习惯,黑龙江是下了功夫的。

李铁似乎觉察,拉斐尔的空间遭到了莫雷罗挤压。

于是,莫雷罗遭雪藏,埃弗拉被放出来了,两个快枪手在前场摩擦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对阵辽宁:李铁对埃弗拉和拉斐尔这对组合的用法,和之前得莫雷罗/拉斐尔,实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上半场大部分时间,拉斐尔负责前场反抢、回撤组织。在上半场最激烈的那段中场争夺战中,拉斐尔已经回撤到了后腰位。而埃弗拉则在拉斐尔的身边伺机埋伏。最终,埋伏到了那个意外的进球。

对阵深圳:相比对黑龙江,除了多出了一个姚翰林右路单挑的细节(不过这也只是佯攻),其余的应对别无二致。只是,莫雷罗变成了埃弗拉,一柄撞城锤变成了一个不知道会飞到哪里但速度奇快的小飞刀。于是,拉斐尔的空间变得更大了。于是,这次就真的可以关门放拉斐尔了。

至此,埃弗拉边路吸引防守,拉斐尔中路尽情绽放,成为了李铁外援组合的固定思路。

只是,唯一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李铁似乎把莫雷罗和拉斐尔定义为了位置重合的“中锋”,于是从赛季前的“给拉斐尔找搭档”,变成了现在的“给埃弗拉找搭档”。考虑到李铁相对偏爱于速度更快、个人能力更强的队员(埃杜、热尔维尼奥),一年前的中甲金靴在球队的地位忽然变得格外尴尬。

到了前半段尾声,埃弗拉的状态似乎回到了一年前。每每武汉队攻坚不利的时候,球迷都在呼唤莫雷罗。

理想状况下,莫雷罗依旧是重要的战术选择之一,只是,对阵深圳和辽宁的时间,拉斐尔身边配上埃弗拉会更加合适。阵地战强攻,上莫雷罗;反击战突袭,上埃弗拉。两连胜,应该是坚定了李铁两种套路的切换,而不是将其中一人打入冷宫。

若能因为埃弗拉的好状态,来催化莫雷罗训练中早日找回状态,对于武汉队2018的前景,未尝不是件好事。

上一场对梅县赛后,我问李铁的问题是,赛季前半段他所满意的,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李铁提到的“开局的注意力”、“防线的提升”。

如果说以上两点能够决定武汉队本赛季的下限的话,那么在这个间歇期,有关三外援的定位,有关于“赢球不变阵,不胜必变阵”的心理博弈,也许才会成为真正决定球队上限的决定因素。

----------------------------------------------------------------------------------------------------

上半年比赛结束,武汉队暂时排名联赛第一。开局惊艳,结尾沉闷,大抵可以形容球队的这半个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