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出島鏈帶的導彈太老舊?機腹藏先進導彈,新照罕見曝光!

5月14日,中國軍網英文網發佈空軍殲-11A戰機參加雙向繞島巡航時從機場出發的組照。在大多數照片中,殲-11A戰機採取的是常見導彈掛載方式:2枚R-73近距格鬥彈+2枚R-27半主動制導中距彈。其中R-27半主動導彈被外界指太過老舊,不具備主動制導中距彈那樣“發射後不管”能力。然後,這組照片中卻有一張透露玄機,一架飛到空中的殲-11A戰機掛載了與其他戰機不同的中距空空導彈,而且並沒有掛載機翼下,而是“藏”在了機腹!

殲11出島鏈帶的導彈太老舊?機腹藏先進導彈,新照罕見曝光!

殲-11A戰機雙機起飛,準備參加繞島巡航。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引進的蘇-27SK單座戰機,以及自行組裝生產的殲-11戰機均不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能力。因此,從蘇-27、殲-11戰機服役至今,從公開畫面中見到掛載的中距彈型號,絕大多數都是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導彈。這款導彈的廠方介紹是非常先進的。

R-27空空導彈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最大有效射程紙面數據為超過50公里,而且還有半主動雷達和紅外製導兩種導引頭可用。但實際上這款導彈使用起來確實比較“坑”。半主動雷達制導需要載機一直以機載雷達照射打擊目標,期間載機機動過載不得超過2G,其實就等於戰機只能保持向前直線飛行。在擊中目標之前,其實本機已經相當於“活靶子”了!

殲11出島鏈帶的導彈太老舊?機腹藏先進導彈,新照罕見曝光!

米格-27戰機發射R-27空空導彈。

而所謂超過50公里的射程,實際上也只有30多公里,因為超過這個距離蘇-27、殲-11戰機的雷達就保證不了精度了。

R-27紅外製導導彈號稱可以打40公里,實際上卻無法對“敵”機進行面對面的迎頭攻擊,因為捕捉不到對方的紅外信號,只能在尾追狀態下發起攻擊,因為飛機發動機噴管的紅外特徵夠明顯。而且,40公里射程只是針對轟炸機大小的目標而言,如果換成戰鬥機大小目標,則射程只有10多公里,完全當不上“中距彈”稱號。

所以,對中國空軍裝備的蘇-27SK、殲-11戰機而言,更可靠的武器還是R-73紅外格鬥彈。這實際上等於剝奪了戰機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殲11出島鏈帶的導彈太老舊?機腹藏先進導彈,新照罕見曝光!

殲-11A戰機掛載R-73格鬥彈和R-27中距彈。

不過,一直有傳聞稱,在中俄軍工的共同努力下,蘇-27SK、殲-11戰機在服役數年後經過了一次升級,終於具備了發射更先進的,可以發射後不管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R-77的能力。而進行了一定程度國產化改進的後期批次殲-11,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殲-11A戰機,從出廠開始就具備發射R-77空空導彈的能力。

R-77導彈與赫赫有名的美製AIM-120導彈相對應,其有效射程範圍很大,從300米到80公里不等。該導彈具備真正的發射後不管能力,只要發射前裝訂數據,戰機發射後導彈會自己按數據飛到可以打開彈載雷達的距離,然後打開雷達導引頭自主搜索目標。R-77導彈也有很強的機動性,能對付12G機動的目標,還能打擊低空飛行器(巡航導彈、直升機等)。

殲11出島鏈帶的導彈太老舊?機腹藏先進導彈,新照罕見曝光!

R-77空空導彈還是蘇-35戰機早期主要武器。

而這次軍網英文網曝光的照片裡,殲-11A戰機就在機腹掛載了兩枚R-77主動制導中距彈。這也罕見地證實了此前的傳聞,至少殲-11A戰機都具備了發射主動制導、可發射後不管的中距空空導彈。

之所以採取機腹掛載而不是常見的機翼下掛載方式,是因為機腹掛載體形較大的中距空空導彈,可以減小飛行阻力,減少油耗,增加航程。這對執行出島鏈遠海行動的殲-11A戰機來說,比較有實用價值。

殲11出島鏈帶的導彈太老舊?機腹藏先進導彈,新照罕見曝光!

殲-11A戰機掛載R-77空空導彈(機腹帶2枚)的畫面很罕見。

軍網這張照片證明,國產三代機殲-11A也擁有了穩定可靠的超視距空戰能力。至於為何在繞島巡航這樣重要的任務中,仍大量採用R-27半主動中距彈,可能一是因為該型導彈庫存太多,二也是因為對手太弱,用老舊一點的導彈足以應對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