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吃飯?!那是因為家長不會“喂”!

寶寶長得健康強壯是家長最大的心願,可有些寶寶偏偏不懂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就是不愛吃飯,任憑家長使出了渾身解數,他也是各種拒絕與不情不願。美食當頭,為何寶寶任性不吃?問題可能出在家長身上。

寶寶不愛吃飯?!那是因為家長不會“喂”!

家長餵養四類“惡習”,個個坑娃不淺!

1、信奉“胖養”,對寶寶食量期待高

一些家長十分信奉“胖養”,堅信“白白胖胖”才是健康的標誌,經常對寶寶的進食量抱有過高的期待。剛剛添加輔食,就想讓寶寶吃的像2、3歲一樣多,甚至強迫寶寶進食家長“想當然”的飯量,最終對寶寶身心造成“超負荷”壓力。

2、發洩“壞脾氣”,造成寶寶心理緊張

小月齡寶寶吃飯時常常會把食物弄得到處是,不耐煩的家長便會在飯桌上就宣洩自己的情緒,對寶寶大聲責罵。久而久之,寶寶的大腦可能會將“吃飯=不高興”聯繫起來,吃飯也就變成了害怕的事情。

3、“威逼利誘”,能塞一口是一口

“再不吃飯就喊醫生來給你打針!”“你不吃飯,媽媽生氣了!”……有些家長為了讓寶寶多吃點,經常使出“威逼利誘”的招數,甚至是追著喂,多塞一口是一口。即便是寶寶生病、消化功能下降時,他們還是會糾結寶寶進食多、少的問題。

4、“沉迷”零食,不愛吃飯成惡性循環

愛吃零食是寶寶的天性,如果在兩餐之間放任寶寶亂吃零食,那麼,在該吃正餐時,寶寶已經完全沒有了飢餓感,就會對進食失去興趣,吃一點兒就不吃了。而飯後沒過一會兒,寶寶便喊餓了,家長又趕忙給準備好各種小零食,長此以往,寶寶很可能陷入不愛吃飯而沉迷零食的惡性循環。

科學餵養三大“準則”,條條牢記於心!

1、進食合理有規矩:科學餵養第一步——純母乳按需哺乳,即寶寶餓了就可以餵奶,餵奶的間隔和次數不受時間限制,但要注意觀察寶寶身體的變化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奶粉餵養的寶寶,要按時哺乳,並嚴格按照說明書衝兌奶粉,避免衝兌過濃,產生餵養過度。在寶寶4-6月時要科學添加輔食,並且按照粗細搭配、由細到粗、由軟到硬、由流食到固體的方式進行,舉個例子:湯汁-稀泥-稠泥-糜狀-碎末-稍大的軟顆粒-稍硬的顆粒狀-塊狀等。此外,家長最好選擇帶有刻度的餵食碗,以掌握寶寶每次的進食量,並根據年齡需要隨時調整。另外,家長還要管住自己的手,飯前別給孩子吃零食,尤其是食用過多零食和油炸等非健康食物,不邊吃邊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挑剔爭吵全不要:寶寶吃飯時掉飯粒、弄髒衣服是正常現象,家長不要過多挑剔、嚴厲責備或者在飯桌上發生爭吵。相反,給寶寶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進食環境,他的大腦也會形成“吃飯=很開心”的反射,這樣一來可輕鬆讓寶寶愛上吃飯,長高長壯。運動是幫助消化吸收的好方法,帶寶寶多進行跑跑跳跳的戶外活動,熱量消耗增加了,寶寶自然有飢餓感。當然,如果寶寶真的很不喜歡某種食物,千萬不要採取哀求、恐嚇或哄騙的方式逼孩子吃。

吃是人生大事之一,寶寶健康發育必然離不開吃,吃得均衡營養才充分,吃得科學補得才到位,各位家長切記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