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如何扼殺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前言

房價如何扼殺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關心一個話題——高考。寒窗苦讀十二載,只看今朝,高考承擔了國人太多的期望。前幾年讀書無用論風行,也不過是失敗者拿出來安慰自己的理由,同樣的話TOP10大學畢業的人和初中肄業的人說出口可有不同的意味。


高考歷史

房價如何扼殺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高考前身是我國的科舉制,我們熟知的王維、楊慎、文天祥都是狀元,最初科舉制的目的是打擊士族門閥對教育的壟斷(現在的高考自主招生、素質教育你懂的),但效果甚微,後來在宋朝經過幾次戰爭把門閥消滅的差不多了,科舉制為社會流通打開通道,成為避免階級固化維持統治的有力工具。

77年開放高考,1160萬人報名,570萬走進考場,27.3萬人被錄取,這二十多萬人的人生軌跡從此不同,我們都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而經過教育產業化、商業化,17年高考總錄取率在90%,即使高考只選填空也可以有學上,當社會上還存在大學生都是社會精英的觀念時,學生們自己心裡清楚今非昔比


知識不能改變命運,但買房可以

房價如何扼殺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清華旁的房屋價格

與之對比的是大學生畢業後的薪資

房價如何扼殺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清北畢業生買不起房子被迫離開北京的消息我們見怪不怪,高中裡學生敬仰,老師喜歡的學霸此時正在趕通往北京五環外西二旗的最後一班地鐵,這種情景每天在上百萬人身上發生。

趕在08年金融危機前買房的朋友與現在才買房的朋友已有幾百萬身家的差距。知識不能改變命運,但買房可以。

有房是丈母孃擇婿的永恆標準,高學歷、名校只是加分項。


高房價扼殺了年輕人的夢想

房價如何扼殺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一心做科研的學者收入微薄,只有依附於大公司按照商業需求做相關的開發才能謀得一份不錯的薪水,而沾上了銅臭氣的科研是以市場為導向,“無用之用”的研究被人唾棄。

西瓜君因本職工作接觸過相當多自然學科畢業後轉做金融的人士,在基金、投行拿著讓人羨慕的高薪,原本立志做學問做研究的人在畢業時終歸要在生活和理想中選擇一個


結語

無論是今年入學的新生或者面臨畢業的學長,亦或像西瓜君一樣為薪水掙扎的上班族,高考帶給我們的意義不是在身上打上“985、211”、“白領”、“工人”的標籤,而是為我們鏈接了一個更廣大的世界,只要篤定朝著對的方向努力,那些你從未見過的景色、你覺得終身不會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來。

往期文章回顧

《 》

《 》

《 》

房價如何扼殺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