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實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高爾基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但丁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印度格言說: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誠然,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就是母親;人世間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在這一點上,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達到了高度一致。“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中華民族自古有尊老孝親的優良傳統,“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所以,孝順母親,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已經成為和“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一樣自然的事。無怪乎今天有一句話紅遍了網絡:你伴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因此,當我們為生計所迫,不能在白髮老母前盡孝的時候,該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然而,清代詩人黃景仁的《別老母》一詩寫到的正是這樣一種無奈的時刻。


這首詩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實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母愛

別老母

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首詩的大意是: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撩起帷帳,依依不捨地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親不由淚流不止,似乎眼淚也流乾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面前盡孝,卻要打開這悽慘的使人分離的柴門遠去,是多麼令人不忍。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嘆:這種情況,養了兒子又有什麼用呢?反倒不如沒有啊。

乾隆三十六年,黃景仁外出為官府辦事,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辭別妻兒,拜別年邁的老母親,心情極為悲傷,於是站在老母親的角度,寫下這首詩,抒發了對母親的不捨之情和自己的萬般無奈。

這首詩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實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母愛

首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開門簾,告訴老母親,兒子就要起程動身了。詩人內心極極度矛盾的,一方面是老母難離,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離,這種既難捨又無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極為痛苦的心情。次句“白髮愁看淚眼枯”,寫詩人在即將外出的時候,老母親的情狀:白髮蒼蒼,愁容滿面,悽切悲涼,欲哭無淚。一切傷心,都隱藏在老母的這張面孔之中,離不得捨不得,卻不得不離,不得不捨。這種情感的磨難,真令人心腸欲斷,撕肝裂肺。至此,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這首詩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實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關愛

第三句“慘慘柴門風雪夜”,轉入了告別老母的時空環境,詩人用“柴門”“風雪夜”兩個極其普通、極其常見的意象,高度概括地告訴世人,在那種環境下,一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是如何悽楚難熬。風雪因柴門的破舊而顯得更為肆虐,柴門又因風雪的肆虐而更為不堪,“慘慘”不僅是寫柴門,寫風雪夜,而且更是寫詩人,寫不捨分離卻不得不分離的母子。老母年邁,正待贍養。此時一別,歸期未果。“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結局不是詩人希望見到的。所以,詩人無比愧疚,發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這是詩人自責與痛恨所處的時代的集中體現,它已經超越了個人本身,昇華為那個時代的代表,變成了對那個時代的正義控訴,對所有身不由己的人子、老無所依的老母的深切同情,對天下不孝子女的嚴厲譴責。

這首詩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實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這首詩用情極深,無論是纏綿悱惻抑或是抑塞憤慨之情,都寫得深沉誠摯,令人迴腸蕩氣,極其感動。尤其是結句,詩人情感和思想內容都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從生育學角度告誡世人,養子無用,不如不養。因此,《別老母》這首詩,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從而成為了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李寅生教授在《中國古典詩文精品讀本》中評此詩: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可謂一語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