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律,读后你会毫不犹豫背下来

当年李白游黄鹤楼时,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忽然看到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觉得自己写不出超越崔颢的诗,只得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由此人们公认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为“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也成为描绘黄鹤楼最佳的诗篇。同样,对于西湖美景,古人更是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但要问你哪一首最好,我想大多数人首先会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不错,这首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诗,绝对无愧于最美的一首写尽西湖美景的七绝。然而,还有一首唐人的诗,虽然有人并不熟悉,但其艺术水平和呈现出的西湖美景,丝毫不亚于苏轼的诗,这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题湖上》一诗。如果说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最美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七绝的话,那么,白居易的《题湖上》就是最美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七律。


最美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律,读后你会毫不犹豫背下来

花港观鱼

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首诗大意是: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最美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律,读后你会毫不犹豫背下来

苏堤春晓

白居易在长庆二年,由中书舍人改任杭州刺史,至长庆四年五月离开杭州。此诗即作于卸任杭州刺史前夕。白居易在杭州期间,写了好几首歌咏西湖的诗,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首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以及这首《春题湖上》。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整体描绘西湖春日美景,以“似画图”三字概括之。据说诗人在孩童时代,就立志要到杭州做官,此时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所以,字里行间凝聚着诗人浓浓的感情。以真情入诗,这也是此诗成为描写西湖诗名篇的原因。

最美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律,读后你会毫不犹豫背下来

曲院风荷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三面群山环绕,望去错落有致,湖上水面平展,碧水悠悠;山上青松点缀,一片苍翠,湖中波光粼粼,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完全凝滞在湖光山色上,“碧毯”二句别出心裁,诗人将目光转到湖边的农作物上。早稻犹如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恰像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在杭期间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最美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律,读后你会毫不犹豫背下来

三潭印月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从艺术上看,这首诗最精采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同时,诗人对湖上春光的珍惜与爱悦的感情,也在这几个比喻中自然地隐隐泄出。全诗由于有了中间这四句精当传神的比喻,首句中的“似画图”才有了充实的具体内容,末两句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

最美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律,读后你会毫不犹豫背下来

雷峰夕照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据说,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些很可能是从这首诗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由此见出这首诗影响力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