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扶貧大有可為——對話陝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張鴻

目前陝西經濟有兩個短板:縣域經濟比較小,民營經濟比較弱。陝西通過電子商務推進特色農產品和農特產加工品產業發展,可有效壯大縣域經濟,讓更多農民致富;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可以給大學生創業、農民工創業就業等方面提供更多機遇,有效拉動民營經濟的發展。

隨著農村電商的普及,農村地區的經濟將會有大發展,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就業和創富。這不僅會改變西部農村的經濟結構,還會引領西部農村走向一條適宜發展、適宜人居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电商扶贫大有可为——对话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鸿

張鴻教授介紹暑期去新疆調研情況

2016年暑期,張鴻沒有休息,帶著團隊不僅去了新疆,還密集地去了陝西境內的寶雞陳倉、銅川照金、武功縣、宜川縣、黃陵縣、隴縣、石泉縣等地,深入調研電子商務發展情況,指導當地科學規劃發展電子商務,為陝西省農村電商發展出謀劃策,同時為陝西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項目研究獲取第一手資料。

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依託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陝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電商團隊先後承擔了陝西省電子商務突破發展規劃編制任務,以及渭南市、銅川市、山陽縣、千陽縣、柞水縣等20餘個市縣的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並承擔多個市縣的電商人才培訓任務,服務省市縣各級政府、電商企業達50多家。

土豆姐姐馮小燕和張鴻教授多次合作,她這樣評價張教授:“是一個接地氣的電商專家。”

2015年,陝西很多縣的電商培訓教室裡都能看到張鴻的身影。馮小燕也是一名培訓師,常常在專家之後講自己的實戰經驗。她聽過不少次張鴻的培訓,“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2015年,在陝西電商年會上,張鴻被授予“2015年度陝西省電商培訓、諮詢突出奉獻專家”稱號。

2016年9月,張鴻參加2016中國西部電子商務發展大會,在縣域農村電商發展論壇作了題為《互聯網+與縣域電商創新思路》的主題報告,並被授予陝西省互聯網經濟風雲人物獎。

從2010年張鴻帶領團隊做《陝西省發展電子服務業的路徑、模式及案例研究》開始,他就一頭扎進電子商務的研究領域,常年奔波在西北地區三十多個縣的鄉村站點和田間地頭,從事農村電子商務和經濟社會相關領域的研究,並對農民進行電子商務操作方面的指導。他主持了《陝西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西安市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方案》《渭南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岐山縣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等二十多項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和方案。目前,這些電子商務示範縣及園區均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自2015年起,張鴻和他的團隊開始關注電商扶貧,並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們給山陽縣做的電商頂層設計和發展規劃,推動山陽電商發展風生水起,近百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遍佈全縣各個角落,“秦嶺八大件”、“商洛八大件”等系列農產品強勁上市。

很快,張鴻又對“照金模式”進行了規劃設計。他希望,在“十三五”精準扶貧的最後一戰中,電商能夠發揮銳不可當的作用。

陝西發展電子商務

重點在農村

新西部:從2015年開始,國家財政部聯合商務部、扶貧辦啟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示範工程,標誌著電商下鄉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等16個部門一起聯合發佈《關於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國開辦發〔2016〕40號)》。16個部門聯合下發一項政策的情況並不多見,足見其重要性。陝西電商尤其是農村電商近些年發展狀況如何?

張鴻:三年前,陝西互聯網大會參會的電商團隊只有一兩百人,去年省商務廳召開電商大會,三千人的大會場坐滿,還要再開兩個分會場。參會火爆程度間接地顯示出陝西電商發展迅猛的趨勢。

电商扶贫大有可为——对话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鸿

張鴻教授在調研電商情況

陝西網絡經濟規模佔GDP的比重大約在10%左右,並呈現加速度發展的態勢。2016年前十個月,陝西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725億元,電商賣家超過18萬戶,網絡零售額337億元,交易規模在西部省區排名第四。

2013年12月,陝西農村電子商務從武功縣起步,一年內實現總銷售額3.6億元;很快,2015年一年,13個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成長了起來,先後產生了“武功模式”、“山陽模式”、“千陽模式”、“照金模式”。截至目前,“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數量居全國第二。陝西發展電子商務的重點在農村。

陝西素有三秦大地之稱,關中、陝南、陝北不同區域生產不同的特色產品,同時,我們接壤周邊地域,也能生產其他品類產品,具有多樣性和廣泛性的特點。電子商務給產品的多樣性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市場,小產品對接大市場,有效增加陝西經濟發展水平。

發展農村電商

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

新西部:扶貧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電商扶貧應當算是一個新手段,它具有的優勢是什麼?

張鴻:2016年,我們去宜川調研時發現了一個案例,很有說明性。宜川的蒙恩農場,創始人付凡平因一場大火失去了雙手,但她並沒有放棄生活。她在淘寶網註冊網店,註冊商標,成立了蒙恩農產品經銷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一條“互聯網+農特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

付凡平不僅擺脫了貧困,還幫助多個殘疾人脫離貧困,實現了個人夢想。她現在準備在家鄉開設“殘疾人扶貧基地”,吸納殘疾人就業,打造一個集生產、銷售、批發及帶動旅遊產業發展於一體的特色經濟發展鏈條,使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她的目標是將她的基地發展成為宜川乃至全國殘疾人創業基地、傳統農特產特色加工基地、貧困人口創業扶貧基地。

“十二五”以來,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幫扶政策,在改善貧困人口生活環境、創造致富新門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村貧困人口從2010年的930萬人減少到2014年的460萬人,年均減少117.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3.6%下降到17.7%。但是,仍然還要面對下一個五年460萬人口脫貧的艱鉅任務。

截至2014年,全國有592個國家級貧困縣,陝西佔了50個,近乎十分之一。陝西貧困人口呈現地域性分佈,且非常明顯地表現在地理環境的制約上。尤其是陝南地區,地形複雜,交通不便利,生存條件艱苦。政府可以幫助其改善居住環境,但是難以改變生活環境;政府可以派專家、請教授普及農業新技術,但是無法為其解決由於交通、生產等綜合因素造成的農產品大量滯銷的問題。

电商扶贫大有可为——对话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鸿

張鴻教授在給學員們上電商培訓課

發展農村電商是幫助農村尤其是西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一環。目前發展農村電商的機遇有很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有關電商的會議,有八次提到農村電商,發佈了一系列的文件。除了政府和多個部門的大力推進,電商平臺、現代物流、第三方支付、信用體系等也為農民網購提供了基礎工具。

“山陽模式”

落後山區發展電商的成功範例

新西部:“山陽模式”在陝西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地位突出,能否詳細解讀一下這一模式?

張鴻:山陽地處秦嶺南麓,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山陽縣政府對電商發展特別重視,給予很大的支持。山陽電商服務中心是科級建制,事業編制,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扶持電商企業成長。山陽的電商培訓直接深入到村鎮,像掃盲班一樣;觀念轉變後的山陽人,很快就參與到電商活動中。

電子商務作為新興業態,對促進山陽經濟轉型升級產生了巨大幫助,以“互聯網+旅遊+農業”為核心主導,自建平臺逛集網,發展以漫川古鎮、天竺山為代表的旅遊電子商務,以核桃、香菇、木耳為代表的農業電子商務,形成了“自建平臺+政府+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的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

物流一直是農村電商的一個堵點和痛點。在發展初期,山陽電商物流採用了看似土氣的方式:捎貨,公交車司機、農村的摩托車、三輪車、自行車,幾乎全民總動員,都可以註冊成逛集網的物流員工。把農產品捎到城裡,把左鄰右舍買的東西捎到鄉下。親戚、朋友、鄰居,互相照顧生意,大大節約了成本。

去年,我多次去山陽舉辦“電商大講堂”。村主任、村支書、機關單位以及大小企業主一個不落,將上千人的會場擠得水洩不通。為什麼會如此火爆?因為農民從電商中確實提高了收入,得到了好處,有實惠他們當然就來聽課了。

“山陽模式”是落後山區發展電子商務的成功範例。這個模式是我們團隊做的規劃和設計,其特點是:立足於大秦嶺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重點打造現代材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三大特色產業的電子商務;搭建以逛集網為代表的自有電商平臺,並積極與國內大型第三方平臺合作;政府和服務商共同承擔並提供配套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和進城下鄉互動;以打造農特產品為突破口,建立完整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有利於地方傳統產業電子商務化,從而進一步擴大縣域經濟規模,形成“互聯網+”時代下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

新西部:電子商務扶貧可以說還在一個起步階段,目前,面臨的問題以及需要克服的困難是什麼?

張鴻:近年來,通過典型示範,西部農村封閉落後觀念得到轉變,電子商務開始深入人心,有效調動了大眾參與電商創業積極性。現在,各級政府也行動起來了,先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文件,支持網絡運營商加快通村網絡建設,加強建設各級電商協會,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積極開展電商培訓,開展電子商務示範點建設,落實各級領導幹部發展電子商務的工作責任,動員、支持和鼓勵大學生村官、農村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產品販運商、產業大戶積極開辦網店,督促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利用網店為群眾提供相關服務,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良好發展態勢。

电商扶贫大有可为——对话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鸿

2016年9月,張鴻教授參加2016中國西部電子商務發展大會,在縣域農村電商發展論壇作了題為《互聯網+與縣域電商創新思路》的主題報告,並被授予陝西省互聯網經濟風雲人物獎。

農村因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在電商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理念認識存在誤區、電商人才短缺、最後一公里問題難解決、缺乏質量好的產品、市場秩序不規範、經營管理跟不上等六大問題。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制定規劃。在摸清陝西省產業發展狀況、電商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借鑑電商扶貧發展較為成熟地區的經驗,科學制定全省電商扶貧實施規劃。規劃內容要涵蓋特色產業、平臺建設、信息網絡、物流快遞、道路建設、金融支持、人才培訓等多個方面,與陝西省發展實際緊密結合。

其次,加強產品建設。電商銷售的農產品80%屬於“三品一標”產品,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及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生鮮中“三品一標”又佔了農產品交易額的60%以上。這兩個數據說明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要性。

依據優質的生態環境和土壤氣候條件,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農特產品,是陝西發展農村電商的一個關鍵。建議對陝西省農特產品資源全面開展摸底調查,按照其市場需求分類梳理,統籌納入電商銷售體系。如水果類的大棗、蘋果、獼猴桃等,山貨類的茶葉、木耳、香菇等,乾果類的核桃、板栗、柿餅等,蔬菜類的魔芋、香椿、山野菜等,中藥材類的西洋參、天麻、五味子等,傳統食品類的油潑辣子、豆豉、辣椒醬等,手工業類的剪紙、傳統布藝等都可以納入電商銷售資源中去。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網貨質量及包裝標準,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網銷農特產品。

第三,渠道建設。當前大的第三方平臺確實吸引了大量的農村電商流量,但有一個問題是,他們更注重工業品下鄉,況且,在這些平臺上獲取流量的成本也會逐漸變大,當地方政府或企業發展農產品電商的時候,易受制於人。從長遠計,發展地方農產品電商平臺,引導全國消費者在自建平臺上購買陝西的農特產品是很有必要的。

除與國內大型電商企業開展廣泛合作以外,通過政府給予一定補助,以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扶持本地農特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積極鼓勵龍頭企業、能人大戶參與平臺建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信息網絡、物流配送、農村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來自田間地頭的貧困農戶的農特產品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市場,抵達消費人群。

第四,人才建設。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對產業大戶、龍頭企業、網店店主和扶貧對象等開展針對性培訓,培養一批網銷人才。同時充分挖掘在外大學生、成功人士等資源,以期克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缺乏的制約。

第五,打通“最後一公里”痛點。農村居民居住分散,是導致物流成本高的最主要的因素。郵政有通往各個村的基礎,應當充分發揮郵政在農產品物流方面的作用。

第六,考評及保障。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健全精準評估、正向激勵、懲戒約束三項機制,制定相應的獎勵和懲處措施。保障方面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責任落實、夯實基層基礎、強化人才保障、轉變工作作風五個方面,特別提出強化縣級主體責任。

新西部網傳媒

做中國西部概念第一傳媒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