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

2016年4月26日,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正式宣佈,將澳大利亞海軍“大洋”-1000潛艇項目授予法國DCNS,以法國下一代核潛艇“梭魚”級為技術藍本進行改進設計。至此,曠日持久的澳潛艇爭奪戰以DCNS的勝出而落幕,而澳大利亞海軍新世紀三項重要的強軍計劃也完成拼圖。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戰略逐步調整為“由海向陸”,身為美國亞太重要盟友的澳大利亞很快便作出響應,發佈了《防務2000-我們未來的國防力量》,提出要發展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大型兩棲艦及遠洋潛艇等三項重要的發展項目,之後分別演進為“大洋”-4000防空驅逐艦計劃、“JP2027第四階段”大型兩棲艦計劃和“大洋”-1000遠洋潛艇計劃。在美國海軍將“佩裡”級護衛艦全部退役之時,澳大利亞海軍依然花大力氣對其“阿德萊德”級艦進行“大洋”-1390升級改造,旨在改善其防空能力,暫時填補“珀斯”級退役後的區防空白。相比新潛艇,新的防空驅逐艦才是澳海軍最為急迫的需求。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1 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建造的F-100級護衛艦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2 德國布洛姆福斯建造的F-124型護衛艦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3 美國海軍“阿利·伯克”2A級驅逐艦

與傳統招標不同,澳大利亞海軍在進行“大洋”-4000項目招標時,是將船體平臺和作戰系統分開進行的,作戰系統的競爭上主要有美國的“宙斯盾”和歐洲的APAR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艦體平臺上最後入圍的則有西班牙納凡蒂亞的F-100“宙斯盾”護衛艦、德國布洛姆福斯的F-124型護衛艦,美國吉布斯·考克斯公司則乾脆拿出了“阿利·伯克”2A級“宙斯盾”驅逐艦。從性能上講,“伯克”無論從武備種類、數量,作戰系統的集成、可靠性等方面無疑要勝過前兩者太多太多,且經過了數次實戰的檢驗,似乎是最有希望的一個。

2004年8月,澳大利亞國防部首先公佈了作戰系統的最終選型,答案如人們預測的那樣——“宙斯盾”,理由也很簡單:批量化建造帶來的低成本、經過戰爭檢驗的高可靠性、建造進度和風險可控等等。但在“宙斯盾”兄弟的內部PK中,卻是令人大跌眼鏡,可謂現代防空驅逐艦標杆的“伯克”居然被噸位小了近一半的小兄弟擊敗了。精明的澳洲人最終沒有為過剩的性能埋單,更體現出澳海軍對“自主防衛”政策下“國艦國造”的孜孜以求,牽手F-100帶來的不單是55%的本土參與度,而且也省出了第4艘艦的鉅額採購費。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4 建造中的“霍巴特”號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5 “霍巴特”級裝載的燃氣輪機

2007年6月20日,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的霍華德正式宣佈,將花費110億澳元(當時約合93億美元)向西班牙納凡蒂亞造船集團訂購5艘新式戰艦,其中的3艘便是以F-100級“宙斯盾”導彈護衛艦為原型改進設計的“霍巴特”級驅逐艦。不過,由於本國船廠建造工期一拖再拖,最新的服役時間表三艘艦分別為“霍巴特”號2017年6月、“布里斯班”號2018年9月、“悉尼”號2020年3月。

根據澳大利亞海軍的定位,“霍巴特”級為遠洋驅逐艦,其滿載排水量為6250噸,遠大於“阿德萊德”級,與中國052C型艦類似。採用柴-燃交替動力系統,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5800海里/18節,艦員編制186人,航空人員16人。“霍巴特”級脫胎於西班牙F-100,同樣也是以“宙斯盾”作戰系統為核心設計,裝備有“宙斯盾”基線7.1系統改進版,具備了完全的“協同作戰能力”,這套系統基於澳大利亞國情進行了優化,加強了非空威脅的監視能力。系統終端設有6個顯控臺,能集中處理從傳感器反饋的各類信號,指揮艦上武備進行防空、反潛、反艦、電子戰、誘餌等作戰。通過艦上搭載的11號和16號數據鏈,“霍巴特”級艦上“宙斯盾”系統中的武器控制系統也能與其他相應平臺的傳感器進行對接。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6 雙軸推進五葉變距槳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7 尾部設有拖曳聲吶施放口

艦橋四周裝備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型號為AN/SPY-1D(V),工作在S波段,高空目標探測可達450千米,可同時跟蹤200個目標,特別改進了對掠海飛行的巡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的探測和跟蹤;針對近海高雜波特點進行了優化,使用雙波束搜索可使雷達在雜波和嚴重干擾條件下具有很高的數據率,提升了抗干擾能力。對海搜索方面,“霍巴特”級裝備了AN/SPQ-9B脈衝多普勒雷達。火控系統則採用雷聲公司的MK99型,帶有2個照射雷達,理論上最大可以同時對付8個來襲目標。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8 MK45型主炮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9 艦尾總段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10 “霍巴特”號下水儀式

“霍巴特”級的艦載武備與其他“宙斯盾”系列艦艇高度統一,與美艦相比也僅在拓展功能上有所欠缺,如缺少了用於遠程對陸打擊的“戰斧”巡航導彈和用於彈道導彈防禦的“標準”-3型導彈等。作為“宙斯盾”驅逐艦,“霍巴特”級擁有體系完善的防空火力,艦首設有48單元MK41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可混合搭載RIM-66“標準”-2、RIM-162“改進型”海麻雀,分別負責中遠程和中近程防空,對攔截失敗的導彈還有機庫頂部裝備的1座“密集陣”近防炮進行覆蓋。艦體中部設有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艦首裝備有1門MK45 Mod4型127毫米/62倍徑艦炮,這是“霍巴特”級艦主要的反艦手段。反潛能力方面,“霍巴特”級艦上裝備有綜合聲吶系統,包括艦殼聲吶和拖曳變深聲吶用以反潛探測,艦體中部兩側裝備有2座MK32 Mod9型魚雷發射管,發射MU90魚雷,用以中近程反潛攻擊;遠程反潛探測和攻擊則要依靠艦上搭載的MH-60R多用途直升機。MH-60R不僅可探測和攻擊潛艇,還能搭載反艦導彈和反坦克導彈執行相應任務,當然,機上還設有16號數據鏈。

不僅是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復興的還有遠洋“宙斯盾”艦圖11 日本海自“金剛”級艦發射“標準”-3瞬間

“霍巴特”級“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對澳大利亞海軍來說至關重要,將擔負起澳海上編隊防空保護傘的重任,同時為部署在近岸的部隊提供防空保護。更為關鍵的是,具備“協同作戰能力”的“霍巴特”級艦將可無縫接入美國海軍的作戰體系內,未來的“霍巴特”很有可能步日本海自“金剛”的後塵,加裝“標準”-3反導導彈,分攤美國海軍在亞太的反導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