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兒子說,我有女朋友了,媽媽的回答厲害了!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6岁的儿子说,我有女朋友了,妈妈的回答厉害了!

問了幾個當媽的朋友,如果你6歲的兒子,跑回家很嚴肅地跟你說,“媽媽,我有女朋友啦,我很愛她!”

你會作何反應?

有的說,“哈哈,我家臭小子有這麼厲害,我也是服氣的……”

有的說,“小屁孩小小年紀就談‘愛’,肯定當不了真。”

還有的說,“是不是到‘婚姻敏感期’啦,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我不死心地追問,孩子是很嚴肅的哦,不打算認真聊一聊吶?媽媽們不約而同地回我,有沒有這麼誇張,6歲懂什麼啊?

1

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最近看到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給了我不少啟發。

美國一個媽媽在一家新聞網站上分享自己的經歷,她6歲的兒子有一天放學回家,就對她說了這樣的話。

她的反應呢?既沒有嘲笑兒子,也沒有貶低他,還很認真地和孩子聊起了這個話題。

你喜歡那個女孩什麼呀?

你們在午餐的時候聊什麼啦?

課間休息的時候,在操場一起玩什麼遊戲?

她說:“我要認真對待他的感情,因為對於他來說,第一次戀愛是這個世界最嚴肅的事情。”

但她也不僅僅止步於討論這些問題,她更大的目的,其實是想灌輸自己的價值觀。

這位媽媽從來不會稱呼那個女孩,叫“你的小女朋友”,她不想讓兒子對那個女孩有輕佻的感覺,也不想對兒子開玩笑說,以後長大還有大把女孩可以追。

6岁的儿子说,我有女朋友了,妈妈的回答厉害了!

她尊重一個6歲孩子的感情,也想讓他明白,我們需要尊重女孩的意見,尊重她們的身體。

“我們總覺得男孩子,在高中或者大學,接受性教育課程的時候才開始告訴他們,要尊重女性。

但現在我的兒子有女朋友了,我就有辦法,可以在他理解的層面上,跟他說‘尊重’‘同意’這些概念啦。”

在接下的日子,她還時不時找機會聊起兒子喜歡的那個女孩,6歲的兒子也在一次次的聊天中,漸漸懂得了什麼叫“尊重”,什麼叫“同意”。

他知道,如果他想擁抱女孩,要事先問問女孩的意思。

他知道,如果用“我的女朋友”來稱呼女孩,是不禮貌的,在和別人談論起她時,最好用名字。

他也意識到,假如他要送女孩禮物,他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她的回應,而不是窮追不捨的詢問或是送更多的禮物,因為這可能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壓力。

很多時候,我們都高估了孩子的語言能力,而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6歲的孩子,也是可以理解“尊重”的含義的。

2

我真心佩服這位美國媽媽,她找準了一個小小的切入點,把自己關於異性相處的價值觀,無比自然地傳遞到了兒子的精神世界裡,讓他輕易接受並照做了。

暗自感嘆,這就是為人父母的智慧和藝術啊,潤物細無聲,有心而無痕。

想到我們總是很急迫地想要給孩子灌輸一些,我們認為很重要的東西給他們,但德國哲學家施泰納說,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只吸收他願意吸收的部分。

自從打罵孩子這門傳統手藝禁用以後,做人父母,更多的精力就花在——什麼時候對孩子說,怎麼對孩子說,孩子才能聽我的?

而尋找生活中的“可教時機”,就變得至關重要。

我也是在和孩子們相處時,慢慢發現,找準“可教時機”,對孩子說的寥寥數語,可能比平常嘮叨一百遍的效果,要好到爆。

記得有一次,我給小拍和寧寧買了一個娃娃屋。兩姐妹高興壞了,圍著娃娃屋開始玩過家家。

看著她們兩個人,坐在客廳裡,你一言我一句的投入在遊戲裡,感嘆真是世界上最美的畫面,我的心頭都開滿了花兒。

6岁的儿子说,我有女朋友了,妈妈的回答厉害了!

小拍玩得正興起時,說了一句:“啊,我怎麼覺得我有點口渴。”

寧寧立馬直起她的小短腿站起來,奶聲奶氣地說:“姐姐,我去跟你倒水。”說著就啪嗒啪嗒跑去倒水的地方了。

我站在旁邊看準機會插了一句話:“哈哈,小拍,你看妹妹真的好愛你哦,你也要好好愛妹妹啊。”

小拍喜滋滋地看著我,得意地說:“那是當然啦,我也好愛妹妹的。”

寧寧聽到,也咯咯咯地笑個不停,撲到姐姐身上。

兩孩子的可愛泡泡,都要擠滿整間屋子了。

3

可天知道,她們關係壞的時候,吵架打架,武力級別能把客廳掀翻。

如果等她們打完架,我再跟小拍說:“你不能這樣對妹妹,妹妹很愛你的哦。”

小拍大概會白眼翻到髖關節:“屁咧,妹妹哪裡愛我了。”說不定還會歷數妹妹的各種罪名,讓我的話,無從說出口。

是的,想要加深姐妹之間的聯結,不是在她們關係有裂痕時,硬拉一條線去強迫對話;

而是在她們都深在聯結中時,為她們的美好點滴,再輕添一絲筆墨,而她們的感情也會來得更雋永。

6岁的儿子说,我有女朋友了,妈妈的回答厉害了!

我一直都很重視姐妹之間的互助友愛,這個樸素的價值觀,就這樣在她們的日常中漸漸注入了。

仔細總結生活中的“可教時機”,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我大概把它分成三類:

1、孩子心情好的時候。

因為這樣的時刻,孩子的心會更開放,我們說的話,想傳遞的價值觀,孩子都更有地方去容納。

2、和孩子共同關注的時刻。

比如一起看繪本,一起看視頻,一起聽音樂,一起遇到了一件什麼事。

記得以前和小拍逛街,路上遇到有陌生人向我問路,我回答完以後,又跟小拍重申了那一句,你看,陌生的大人如果需要幫忙,是會向大人求助,而不會向小孩求助的。

小拍把這句話記得特別牢。

3、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

每當孩子提出問題,她有可能是真的困惑,有可能是尋求幫助,還有可能是提出懷疑……穩妥的做法,我會試著反問她,那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當孩子說出了她的觀點,我才能瞭解她到底想問什麼,以及她對這個問題了解多少,而這樣的“可教時機”具體要“教”什麼,也變得更為精準了。

以前有個媽媽問我,小莉,要怎麼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

我無奈地笑了笑回答說,這得問你的孩子呢。

其實只要用心觀察,每位父母都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可教時機”,它能帶我們悄無聲息地走進孩子的心裡,輕輕播撒一顆顆種子。

我們是園丁,而不是木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