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後幾個月決定了一生適應寒冷的能力,不能盲目受凍

人體適應能力比如對於天氣冷熱的適應能力,對於食物的偏好,過敏性體質的形成,對於媽媽食物味道的深刻記憶都是在出生的前幾年形成的。這些能力將伴隨我們一生,影響我們一生,包括身體的健康。

人體體溫調節適應能力與丘腦和下丘腦有關,孩子在出生後數月內丘腦和下丘腦發育較快,因此人一生適應炎熱或者嚴寒天氣的能力在此期間大體形成。俄羅斯人在孩子出生後就讓孩子赤身裸體在冰天雪地中也就是鍛鍊孩子適應嚴寒天氣的能力。參見下面《俄羅斯媽媽帶新生嬰兒冰天雪地裡澆冷水》視頻或者圖片,當然在開始時這種刺激性做法的時間不是很長,一般是一分鐘到一分半種,主要是初步讓孩子不斷地接受這種刺激並逐漸習慣這種刺激。以後還要不斷地進行這種寒冷的適應性訓練,身體內能逐漸適應這種寒冷,每次訓練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機體對這種寒冷產生了應對性的反應後,以後這種寒氣就不容易進入到筋膜肌肉和骨髓中,寒氣就不會停留在體內,也就不至於致病。

出生後幾個月決定了一生適應寒冷的能力,不能盲目受凍

從嬰兒階段就開始冷刺激訓練

出生後幾個月決定了一生適應寒冷的能力,不能盲目受凍

在成長過程中還不斷地進行訓練

出生後幾個月決定了一生適應寒冷的能力,不能盲目受凍

這種能力使俄羅斯人適應酷寒

出生時丘腦和下丘腦的發育關鍵期讓孩子們能夠適應嚴寒的天氣。而過了這個時期,就很難鍛煉出來了,即使後天逐步訓練一些抗寒能力比如冬泳,也很難達到俄羅斯人的那種耐寒能力。所以俄羅斯人能適應寒冷的氣候,這是俄羅斯人的生存優勢。法國人和德國人缺少這種從小開始的普遍性的鍛鍊,因此士兵不能適應非常寒冷的氣候,所以法國人和德國人入侵俄羅斯都是被嚴酷的寒冷天氣擊敗的。中國人在出生後一直在相對溫暖的環境下,所以在長大以後中國人很難再像俄羅斯人那樣能在嚴寒的天氣下自在地生存。清朝康熙皇帝在和俄羅斯人交戰後說,中國人很難適應俄羅斯那種寒冷,難以進入俄羅斯統治,俄羅斯人也很難適應中國這種溫暖的氣候。所以後來大家就簽訂了一個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分了兩國的邊界,俄羅斯人統治北方酷寒之地,清朝統治外興安路以南溫暖的地方,當然這個條約的邊界比現在的邊界要靠北得多。

與此類似的是冬泳,在東北寒冷地區,有些人通過冬泳健身,也是需要長期的,不斷的一點點的寒冷刺激激發機體的適應能力,最好是從小開始鍛鍊。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只是偶爾一次的冬泳,那必然會導致身體受寒,最常見的就是肺受寒咳嗽,甚至患氣管炎、肺炎等。

對氣候的適應需要訓練在出生開始的前幾個月要開始,此後在出生的前三年也要持續進行,幼兒經過三年的冬季寒冷和夏季的暑熱,孩子身體對冷熱的適應能力會強很多,當天氣有所變化的時候,孩子都能很好的適應。現在很多父母不懂這些,害怕孩子受冷或者受熱,要麼冬天穿得很厚,導致孩子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差;要麼夏天離不開空調,導致孩子不能適應稍微熱一點的天氣。如此一來,天氣稍微有所變化,生病的孩子就特別多。

出生後幾個月決定了一生適應寒冷的能力,不能盲目受凍

夏天吹空調不利於孩子適應熱天能力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