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了卡不健身,身體管理有多難?|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時下,去健身房鍛鍊、請私人教練、報健康課程頗為流行,夏天到來,不少人也把“拯救身材”的希望寄託於此。然而最近一項調查發現,健身房衝動消費現象十分嚴重,近六成消費者辦卡後不能堅持鍛鍊,甚至有兩成幾乎從不踏進健身房大門。一邊是辦卡需求旺盛,一邊是不少健身房門可羅雀,背後原因值得反思。

健身房進入中國已有數十年曆史,真正火熱起來也就近幾年的事情。從一線城市拓展到二三線城市,從大眾化的連鎖經營變得更加小眾多樣,滿足不同需求的健身房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揮汗如雨、一擲千金。追求健康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但是不同時代鍛鍊身體的方法有所不同。相比較太極拳、健身舞這些傳統健身方式,健身房裡動感的音樂節奏、濃厚的運動氛圍、規範的鍛鍊步驟,更能吸引年青一代的目光。此外,社交網絡上“A4紙腰”“馬甲線”的一次次爆紅,也重塑當下的審美,催生了健身的熱潮。

辦了卡不健身,身體管理有多難?|睡前聊一會兒

熱潮之中,格外需要回歸冷靜。羨慕好身材、追求高品質生活無可厚非,真正做到需要評估自己的決心和毅力。選擇去健身房鍛鍊,大致會經歷這樣一些心路歷程:信誓旦旦立下瘦身目標、滿懷信心制定鍛鍊計劃、興致勃勃體驗健身設備。但是辦卡交錢之後,新鮮感逐漸褪去,剩下更多是鍛鍊後的疲憊和肌肉的痠痛。於是找到“一次不去也沒有關係”“工作太忙需要休息”等理由來說服自己,沒有了當初的熱情,去鍛鍊的頻率自然下降不少。由此看來,消費者對自己的自制力期望過高,是大量健身會員卡處於“沉睡狀態”的重要原因。

當然,一味歸結為自制力不夠並不妥當,畢竟對不少人來說,壓力、疲憊、焦慮,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兩天,一篇題為凌晨3點不回家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引發網友共鳴。雖然說都知道追求夢想要以健康為前提,但是有的為了突擊完成項目衝一把,有的為了履行一份責任而減少休息時間,也有的因為行業性質常年夜間工作,這些情況在快速發展的當下在所難免。有人說,健身是中等收入階層的文化符號,對絕大多數剛剛進入中等收入的年輕人來說,支付健身房會員費用綽綽有餘,但是否真正擁有足夠的閒暇來鍛鍊恐怕得打問號。

辦了卡不健身,身體管理有多難?|睡前聊一會兒

從這個意義上說,看似三心二意的健身,折射許多社會問題。因此,不必誇大“辦了卡不去健身”的焦慮,畢竟我們既需要有發展的眼光,也需葆有時間的耐心。但另一方面,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實現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組成,今天,我們在財務上精打細算、時間上分秒必爭,同樣也要對健康生活、身體管理重視起來。可喜的是,從佔領各大城市的廣場舞,到遍地開花的馬拉松,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大勢所趨。回到六成人辦了卡不去健身,說到底是資源浪費,與身體管理精細化要求背道而馳。辦卡之前要慎重,避免盲目衝動消費,辦了卡就應該合理安排、科學鍛鍊,三分鐘熱度千萬要不得,這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時至今日,技術進步帶來健身方式的變革,身體管理也發展成一個涵蓋健康、精神、技能、體質等多方面內容的系統工程。健身,也只是身體管理的一種方式,並不唯一。在擁有更加優越設備條件、更多專業理論支撐、更為豐富營養供給的今天,我們缺少的或許不是物質條件,而是一份科學認知、一份持之以恆。

這正是:辦卡信誓旦旦,鍛鍊卻不簡單;健康人人追求,須得堅持一番。

(文 | 桂從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