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是“听话”的小孩!

什么是好孩子?

当听话的孩子真的好吗?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是“听话”的小孩!

1

周末的下午带着菁宝去公园玩。她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涂胶,坐完摇摇车,她三步并作两步就会跑去那些“哥哥姐姐”堆里。

涂胶画共有三张桌子,由于天色不早了,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作画。其中一个在等待胶贴画烤干,很快就只剩下两个小女孩和她们的妈妈。

这时,听到隔壁桌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厉声呵斥了一句:“你说你怎么搞的呀,这里用这种颜色好看吗?”

原来,她不满女儿用了过多相似的颜色。只听话音未落,紧接着是一句:“笨死了。用这个啦!”说罢,将一个她选中的颜料瓶放在孩子面前。

没过多久,又听到她传来指责,这次是怪孩子将涂胶涂到了图案之外,她用力拍了一下她女儿的手,说了句:“说过多少遍了,别用那么多。”

那个小女孩大概已经六七岁了,无论她妈妈怎么责难,就是一言不发,显得既局促又紧张。坐得规规矩矩,就像在完成一份课后作业。能够想象,在家中,她完成作业的样子,妈妈在一旁指摘发怒,她一边擦一边更用力认真写,越认真越出错。

“那样作画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我在心里默默叹了一句。本来应该是轻松快乐的周末,却像是到了公园里继续完成一份家庭作业。

那天直到六点多钟,天已经黑尽,小朋友都几乎已经走光了,那对母女依然保持着相同的姿势在那里:女儿埋头苦画,妈妈双手抱胸坐在一旁不断纠正。涂胶画摊的老板娘看不下去,不时走过去安慰那个孩子:“没事的,慢慢来,沿着边缘内侧涂就好啊。”

我推着菁宝离开,回头看了一下幽幽灯光下的母女二人,隐约还能听到一句:“你说你怎么样样都不如别的小朋友呢?你看都几点了,人家都画好了,你还有这么多。快画,好好画,没画完不许回家!”

唉。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标榜着是新一代的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看过很多人生道理,也从上一辈人的教养方式中得到颇多感悟和反思。

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行使“总导演”的角色,把孩子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吊着,试图掌控他们所有的人生表演。

“听话”是最常听到的台词和潜台词,很多父母“一言不合”就打断孩子的思路,迫不及待动手进行“纠错”,甚至直接就帮忙完成,然后等着孩子依葫芦画瓢,复刻一遍。

这些“听话”的孩子身上有父母太多太多的控制感。他们就像过早被修剪掉羽毛的小鸟,失去了他们年龄段本该有的灵性天真和天马行空,而被按压在一个塑造好的模具里,去掉“多余”边角,只剩父母想看见的样子。

可其实越是这样规矩听话的孩子,越让人操心。往后TA每走一步都会更战战兢兢,如果搜索不到父母的行事指南,就不敢迈开大步往前走。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是“听话”的小孩!

2

前几天,大婆婆来帮我照看菁宝。那天周末,先生老Lee也在家,一般他在家,做饭这样大部头的家务我都会放手让他去做,而他也乐于做饭。

那天他在厨房剁剁切切,大婆婆推着小孩从公园回来了。她一回来,就站在厨房不挪步了。我不知道这是她多久以来的习惯,但一旦她过来我们家,但凡老Lee下厨,她一定会站在他身后全程“指导”。

“菜怎么那么洗?”“你切这样不行,得像这样……”“油别放多了,盐糖味精这些都要少放”……我建议她到客厅安心坐等吃饭,其他的别管,但她挪了两步,又站在了厨房。

然后那一整个全程,她的“指导”就没有间断过,就连烧开水,她都能指出“一二三”。

果然老Lee被她叮嘱得手忙脚乱,其中一道焖茄子做得又老又咸。大婆婆尝了一口,神色瞬间充满怒气,然后开始了长篇累牍关于“你就是不听我的话,如果按我说的做,怎么会做成这样” 的责难。

本该美好的家庭聚餐时光,瞬间被打乱得支离破碎。

过后,大婆婆渐渐平静下来,跟我说她被气得心脏病都要犯了。我于是劝慰她:“老Lee早已不是十岁的孩子了,他做饭你就让他做,不必要站在他身后指导。本来他的水平不至于此,你在身边他反而慌乱。”

“他慌什么?我在身边都做成这样,我要是不在,不是更糟糕了?你说他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呢?”

“这种小事做不好,大事怎么能做好?”

“亲自指导都做成这样,放手那不得做成什么样!”

“我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啊,我是她妈我才管,要是别人才不管!”

我无语。早该发现跟控制感强的家长沟通,无论如何都是一道无解题。

那一刻,我感慨,老Lee10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和父亲生活,幸好童年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做自己。

以前也和大家分享过一次,大婆婆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就连老Lee开车,她都会聚精会神盯着他的方向盘,然后一路就像是GPS上的指导员喋喋不休。

好几次我在想,如果不是老Lee脾气好,别人应该早把车扔了。

所以当我发现她帮我们照顾孩子的一年,试图如法炮制,控制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果断跟老Lee商量,喊了停。

没错,老Lee从小就像那个公园作画的孩子,十岁之前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开妈妈的视野和高压“指导”。导致他现在一想到还会后怕。

而事实上,大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了解自己的儿子,因为她所有的关怀都被控制欲占满了。

我无比认同那句:你给孩子自由,孩子自然就会自己管自己。

所谓控制欲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很多父母其实是通过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来弥补对自己的不认同感。

越是控制感强烈的妈妈就越会感觉到孩子的“不听话”,进而放大这种叛逆在自己心中的伤害。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是“听话”的小孩!

3

我曾收到过一些读者的留言,听到很多人跟我说起因为受控于父母而感觉不到自由,几乎要窒息的种种感受。

其中有一个读者的倾诉让我印象深刻,他跟我说,小时候他妈妈上班就会把他反锁在家里,如果他要出门或者和谁玩耍都必须报备。

而且出门前会跟他约法三章,比如不许跟成绩不好、家境不好的人一起玩耍。初中高中去什么样的学校,都是她定好了的,买什么衣服也是她说了算,包括理什么发型。

高考后偷偷改了他的志愿。大一逼他考证。大二逼他转专业。大三逼他出国。后来逼他和女朋友分手。那天他给我留言是深夜了,他跟我说这是他妈妈逼他分手的第三次了,每一次他都非常痛苦。

他妈妈经常跟他说的话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你只有十几年的人生经验,可你妈我已经有四十多年了。”“没我帮你把着关,你的人生能顺利吗?”

他说他每次最怕他妈妈的杀手锏就是以死相逼,说一句:”现在家里是这种情况,为你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你连这点话都不听吗?“

到了后来,他连出门的自由也没有了。他无奈地跟我说,他早就明白只要自己没按照她的想法生活就是错,这样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傀儡废物,不知道还有什么意义?

我听到过的另一个比之有过无不及的例子,是那个男孩子索性不再反抗了,所有的人生大项安排都由父母做主,甚至他们问他同意否,他也一脸麻木冷漠。终于有一天,他妈妈忍受不了声泪俱下控诉说:“以前那个阳光外向的你哪去了?”

他跟我说,他那时的心情就像看着凶手趴在被害者的尸体上哭叫一样滑稽,他冷冷说了一句:“不是被你杀了么!”

“她没有理解过我,也没有想要理解我,但却可笑地认为她很了解我,然后用她自己的想法判断、压制我的所有思想。”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是“听话”的小孩!

4

越长大我越看开人生很多事是无解的,我也接受这一份无能为力。可唯独父母对于孩子的掌控这一项,我觉得为人父母都应该多加反思,很多人认为这是停留在上一辈父母才会存在的旧式思维,可我却觉得这也和新旧没有关系。

很多父母都会隐隐期盼儿女能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成功道路上,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

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听话”一点,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好,越是他们物色中的对象越好。

很少人会承认他们眼中的”听话“,其实也就意味着在用前人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

可人生这条路很长,往后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如果不是本意愿意承受,被动被推入一条不归路,那之后无可回头的种种苦果,这些”听话“的小孩又该如何?一切不都是他们自己承受吗?

有句很刻薄的话说,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是那个“听话”的小孩!

那些越是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越让人操心。很多需要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因为习惯了听从,而早就丧失自主性。

我以前在单位里也经常碰到一些这样的同事,他们从来不敢说”不“,连说句话都显得唯唯诺诺。

有长辈领导就跟我说过,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看他是不是那种”妈宝男“”乖乖女“,那些不敢提出“不”字,遇事躲躲闪闪,不敢说出主意,甚至毫无主意,一般都难以大有作为。

所以我至今无限感慨的,是那些做父母的,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又希望孩子成龙成风;而做孩子的,既厌恶父母设计自己的人生,又怕走错路辜负了所有期望。但其实两代人的人生注定谁也不会轻松。

所以想跟所有父母们分享一句:

如果孩子做的事与你的预期不符,请你心中那个理智的灵魂出场,扼杀你忍不住指手画脚的欲望。

记住当你给他们的成长空间越自由,他们才有越多的可能性,也才有强大到足以担当所有的肩膀。

当然,也想跟成年了的你,还未为人父母的你分享一句:

如果你确认此生无论如何无法改变父母的价值观,那么也请你谨记无论如何一定恪守住自己的原则,在不以语言伤害父母的情况下,努力为自己争取哪怕一丝自由的空间。

往后你在其中一点一滴积累更强大的掌控自己人生的资本,当你足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对的,那么语言的对抗自然就会偃旗息鼓。

为人父母子女一场,我很无奈。可好在我们终究不是一个人,我们都走在这条路上,都需要一边斗争,一边修行。


内容来源|唯净是美(ID:jiangyijing21),作者,尤寺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