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再掀軍備競賽,中美爭搶霸主地位歐洲緊跟其後

如今,從硅谷到北京,人工智能都是熱浪滾滾。這個在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掀起過兩次高潮的技術,現在似乎真的到了產業化的臨界點。互聯網時代的思想家和預言家凱文·凱利宣稱,人工智能是下一個20年裡顛覆人類社會的技術,它的力量堪比電與互聯網。

那麼,在人工智能這個規模高達千億的市場裡,到底哪個國家會拔得頭籌,最終獲得霸主的地位呢?

本月早些時候,白宮宣佈了一個消息,即聯邦政府正在組建一個由各政府部門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研究者組成的人工智能特別委員會,探索人工智能領域及其未開發的潛力。眾所周知,人工智能是一套技術,可以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進行思考並與人類建立聯繫。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首席技術官Michael Kratsios在5月10日舉辦的AI峰會上表示:“我們不能被動。為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美國公眾的潛力,這需要工業界,學術界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從Kratsios的發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在現代生活中得到了越來越重要的認可。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比如飛機的自動駕駛功能,共享騎乘應用程序,語音識別和無人駕駛汽車,等等。另外,值得肯定的是,人工智能領域尚未開發的潛力是無窮的。

“誰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秋天也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

在各個國家都逐漸意識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並加大對該領域的投入後,美國的一些專家站出來對自己國家的政府表示了強烈的批評——再不加快相應的研究、投資、制定AI國家戰略,就會被主要競爭對手超越,比如中國。

“我們習慣於成為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並且覺得理所當然,但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高級研究員兼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主管Paul Scharre說。

人工智能再掀軍備競賽,中美爭搶霸主地位歐洲緊跟其後

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只是少數宣佈準備投資人工智能研究和產業的國家。除此以外,像英國也正在探索如何成為小領域的領導者,而韓國等其他國家則將人工智能看作是通過抵禦潛在的軍事威脅來維持主權的一種方式。

專家表示,為了讓新成立的人工智能特別委員會取得成功,應該促進學術研究,並與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的行業企業建立良好的聯繫。而更重要的是,應該調整該領域的一些做法。

“我們不需要採取像歐洲一樣的監管方式,也不需要採取像中國那樣的政府主導的投資方式。”Scharre說道。“現在,美國模式運行得不錯,但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考慮採用智能規則來管理該技術的社會影響。”

中國成為世界領袖的野心

中國已經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30年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並將人工智能轉變為一項價值1500億美元的產業。相關部門曾表示,到2020年,中國需要在快速變化的領域開發新的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到2025年,中國的工業應該通過人工智能的突破得以改變,而未來五年將會鞏固中國在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正在為人工智能投入大量資源,”製藥和醫療設備行業機器學習平臺的聯合創始人Alex Turkeltaub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人口眾多,數據隱私法規相對較少,而政府政策支持下的大型科技公司也阻礙了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這都有助於中國AI的發展。”

“這並不是說中國正試圖進入人工智能領域,他們現在已經身處其中,甚至還可能成為其中一個更大的參與者。事實與我們國家安全部門的大多數領導人所理解的相去甚遠。”

歐洲:武器、創業和道德規範

在俄羅斯,普京仍然對軍事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非常感興趣。根據哈佛大學2017年的一份報告,“俄羅斯軍事工業委員會已經批准了一項激進的計劃,到2030年,30%的俄羅斯的作戰能力將由完全遙控及自主的機器人平臺組成。”這樣的目標似乎與普京的信念相一致,即戰爭的未來在於技術,而無人機將在戰場上起到關鍵作用。

人工智能再掀軍備競賽,中美爭搶霸主地位歐洲緊跟其後

接下來,普京在9月份曾發言表示“當一方無人機被另一方的無人機摧毀時,它將別無選擇,只能投降。”

在這種形式下,歐洲國家也摩拳擦掌,逐漸涉足人工智能領域。比如,法國宣佈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超過15億歐元用於研究並支持創業公司,這也是馬克龍總統所實行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讓法國專注於人工智能可能為許多行業帶來的顛覆性機遇。

法國政府在一份由費加羅報(Le Figaro)報道的報告中表示:“法國錯過了所有以前的技術革命,比如機器人技術革命,現在,它也不能錯過人工智能了。”儘管一些法國媒體批評馬克龍的計劃與美國和中國投入AI的投資相比規模太小,但這位總統表示他喜歡有自己的一套程序。

而在英國,政府卻正尋求在人工智能道德準則方面扮演全球領導者的角色。根據英國議會宣佈的目標顯示,“英國不太可能與美國和中國的投資規模相匹敵”。國家應該在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使用的法律方面投入更多資金。該公告表明,其目標是讓英國為一項存在許多倫理問題的技術制定一套全球標準。

“英國有一個特別的機會,為了公眾的利益積極塑造人工智能,並引導國際社會參與人工智能的道德發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其結果,”英國上議院人工智能委員會主席Lord Clement-Jones表示。

韓國自主武器的爭議

在韓國,來自30個國家的人工智能研究員在今年3月份宣佈,如果不結束與該地區主要武器公司的合作,他們將停止與韓國領先的研究型大學之一——KAIST的合作。

人工智能再掀軍備競賽,中美爭搶霸主地位歐洲緊跟其後

該信中指出,“在聯合國正討論如何遏制自主武器對國際安全造成的威脅的時候,令人遺憾的是像KAIST這樣的致命機構似乎在加速軍備競賽,以開發此類武器。”

隨後,KAIST宣佈,它對開發自主武器不感興趣,但將繼續其人工智能研究,並用于軍事和人口統計。該國最近的報告顯示,老年人人口要高於兒童人口,因此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中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KAIST研究副總裁Joungho Kim表示:“兒童人口在下降,但同時,我們需要軍隊和士兵。人工智能有助於國防、安全、供應鏈以及訓練,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國防稅等。”

作為當地技術開發的重要投資者和支持者的韓國政府宣佈,他們將通過設立更多專注於該領域的高效,來應對全球人工智能工程師短缺。

Kim說:“政府宣佈,到2020年,他們至少會開辦六所新的人工智能學校,並計劃在韓國培養超過5,000名高質量的工程師。”

儘管公司和政府均被吸引到了人工智能應用的浪潮中,並希望展開一場人工智能驅動的革命,但專家表示,在早期階段,公共部門和企業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人工智能再掀軍備競賽,中美爭搶霸主地位歐洲緊跟其後

“這項技術進步如此之快,用例擴展得如此之廣,以至於儘快投身其中變得非常重要,”與華盛頓特區公共服務部門具有合作伙伴關係的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x Stier表示,其公司是一家非黨派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提高美國政府的效率。“所以有人就會問,為什麼不早點呢?”

另一方面,儘管這項技術存在風險——科學家們仍在試圖弄清人工智能驅動的機器“學習”太多數據時,會發生什麼情況——但距離允許機器人接管我們的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即世界各地的政府對人工智能有著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這種趨勢,在未來幾年只會越來越強。

“你必須相信,我們將把重點放在所有技術先進的國家,因為它是進行全面改進的基礎,”Stier總結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